娱乐圈年度权力大佬16-20:赵本山回归春晚

2013年01月05日10:18  南方都市报 微博
袁泉与于冬(右一)袁泉与于冬(右一)

  NO.16于冬

权力王牌 自编自导自演处女作《泰囧》,一举成名成国产片新神话
权力收入 与默多克传媒帝国缔结合作
2013大片云集,蓄势待发
权力支出 贺岁片《大上海》成绩未如预期

  2012年是博纳的“小年”。继2011年博纳出品的电影票房口碑齐喷发后,2012年它的脚步明显放缓,长达一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发过什么重量级的作品,唯一的重头戏是杀入贺岁档的影片《大上海》。

  尽管在电影出品方面的成绩单并不出众,但在过去的一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并没有停止扩张之路。5月,他低调地和来自默多克集团的邓文迪达成了一项重要交易,新闻集团出资6000多万美元收购博纳影业集团19.9%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几乎在同时,博纳与规模达10亿元的金玉投资基金达成合作。于冬透露,未来这个基金要参与40%以上中美合拍电影的投资,而博纳有优先参与发行的权利。通过这两项合作,于冬宣告了博纳在中美合拍片领域的野心和布局。这位做发行起家的电影公司老板,显然认为发行领域已无法满足他的扩张野心。

  2012年12月初举行的新加坡电影节上,有香港记者向于冬提问:“陈凯歌[微博]说你是中国的‘米拉麦克斯’,你怎么看?”于冬笑答:“那是过去的事,现在的博纳应该更像中国的福克斯。”他认为,如果国内真的要开放第三张进口电影发行的牌照,博纳是最有实力也是最有资格的电影公司。对于这一点,他充满信心。

  也正是在2012年,博纳影业拿下了北京银行最大单笔授信,金额高达5亿元,创了商业银行给文化产业贷款的单笔最高纪录。有了这笔“撬动资金”,于冬为2013年开出了一张豪华片单:徐克的《3D林海雪原》,麦、庄的《窃听风云3》,张之亮导演、黄晓明[微博]范冰冰主演的《白发魔女传》,章子怡[微博]制片并主演的《非常幸运》等。这些电影大多已在2012年开拍,将于今年陆续面世,在于冬的计划中,2013年的每个档期至少会有两部博纳出品的电影。2013将是博纳电影制作的“大年”,也是于冬版图扩张中关键性的一年。

  □ 方夷敏

王全安王全安

  NO.17王全安

权力王牌 跻身“亿元导演俱乐部”
权力收入 十年求拍《白鹿原》终获成功
与张雨绮[微博]的婚姻赚足眼球
权力支出 《白鹿原》风评不佳
与编剧芦苇骂战多日

  作为一个60后,显然属于不着急的那一类人,远没有他的老乡老谋子那么发狠,但人家不显山不露水最后把人生的好处都占尽了:文艺小片拍着,路虎开着,柏林金熊奖拿着,前后几任女友都是绝色大美女,快五十的时候,就地娶了自己电影的女主角———比他小21岁的女明星张雨绮———这才叫不声不响吃到最饱。

  如果要用偏门的说法,王全安显然是公子的命格,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自己是帅哥一名,12岁就到歌舞团当了一名舞蹈演员,在欧洲明亮的阳光下美丽的法兰西姑娘开启了他的电影梦。1991年,王全安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径自回了老家陕西埋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写起了剧本,“因为西安能够容忍闲人”。2000年他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小成本电影《月蚀》,获得第22届莫斯科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7年他又凭借《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最佳影片金熊奖,他的片子虽然大部分没在国内上映,据说穿梭影展卖欧洲版权也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2007年他在名编剧芦苇的力荐下,接手了西影厂波折不断的史诗大片《白鹿原》,拍得“九死一生(王全安语)”;但可惜改编中国当代第一长篇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再加上中国电影那波谲云诡的审查制度,2012年国庆档和观众最终见面的《白鹿原》被观众促狭地称为“田小娥偷情记”,删减近40分钟以及事后和编剧芦苇的骂战,也让王全安背上忘恩负义和下山摘果子的恶名。

  十年磨一剑,剑最后拿出来却是锈的,这真是这世间最讽刺的事。《白鹿原》毁了,但王全安成了,这部片子不但让他收获了爱情,1.3亿票房也让他昂然跨进“亿元导演俱乐部”。套用张爱玲式的人生观来解释,也许是要成全他,一部电影沦陷了,传说中倾国倾城的汉子都大抵如此……

  □ 黄佟佟

刘伟强打造华语片全明星阵容刘伟强打造华语片全明星阵容

  NO.18刘伟强[微博]

权力王牌 双片杀入贺岁档
权力收入 《血滴子》、《大上海》均为全明星阵容
权力支出 “VS刘伟强”

  如果《血滴子》和《大上海》能一如所愿地叫好叫座,那么,20 12年对刘伟强来说,应该是一个辛勤工作后终于得到合理回报、理想的一个年头。可惜,事与愿违,这场贺岁档大战中,出现了反常、罕见的“刘伟强V S刘伟强”现象,一部是他亲自执导、陈可辛监制的《血滴子》;另一部是他监制、王晶[微博]导演的《大上海》。两部片,刘伟强都尽心尽力,整个20 12年,忙的都是这两部作品,而对于两部片最终都排在同一个档期,他只能表示无奈。

  纵使《血滴子》口碑引起争论,但对刘伟强的执导能力,却从来无人非议。就像《大上海》的神采飞扬,更多时候,得归功于刘伟强在现场当摄影指导的驾驭能力——技术活,大家都认为,刘伟强堪称一流。《血滴子》的毛病、问题在于剧本,而这也正是刘伟强和麦兆辉[微博]、庄文强[微博]分家之后一直出现的症结所在。

  找刘伟强拍戏的人一直络绎于途,他写在黑板上的新片计划也多达十几个。但,虽然认真,刘伟强却不复当年一年拍四五部片的豪情和效率。现在回顾起来,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2012年刘伟强还做出了事业上的突破——爱出镜。先是李宇春[微博]的MV,后来又在《太极1》里客串舒淇[微博]的老公,在自己执导的《血滴子》里他更粉墨登场,穿上龙袍演雍正。戏瘾上身的刘伟强,拜托千万不要朝这方面发展,因为你老人家的演技,真是“麻麻地”而已!(一笑)

  2013年刘伟强将会远赴好莱坞拍片,几年前他已去过一趟,没什么回响,也没什么损失,这次去,只冲着一个原因:替他当影片监制的是马丁·斯科塞斯!换作任何一个导演,这可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很明显,我们明白刘伟强和马丁之间的渊源——马丁凭改编刘伟强的《无间道》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荣誉,投桃报李惺惺相惜,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催生这次合作。

  期望刘伟强在好莱坞拍片回来之后,能更进一步地脱胎换骨!□文隽[微博]

赵本山赵本山

  NO.19赵本山[微博]

权力王牌 央视春晚[微博]与本山传媒两不误
权力收入 重归央视春晚舞台
电视剧作品持续出炉
本山帝国持续扩张
权力支出 身体状况令人忧心

  2012年让最郁闷的事,当属他在央视龙年春晚上的“因病缺席”。对春晚来说,“赵本山”一直是个敏感词汇,每年一建组,总导演的头等大事就是去约这位小品王的档期,媒体们的一等要务就是探查他到底上不上、搭档是谁、剧情如何。而贯穿彩排期间的,是剧组对其小品的严防死守和媒体绞尽脑汁的全方位探查。在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切、就差临门一脚时,赵本山却因身体状况主动退出。

  “病退”消息一夜间占据了各大报刊娱乐新闻的头条,但赵本山却远离了大家的视线。事实证明,他是个根本停不下来的人,短暂休息后,他很快投入到了本山集团几部电视剧的创作中去。由他一手打造的“乡村爱情系列”到2012年已拍到了第六部,他更多地躲在幕后,选角色、盯本子,把更大的舞台让给了“赵家班”的徒弟们。但冲着赵本山的名字,剧集在各大卫视的排播都被画上了重点宣传的圈圈,收视备受期待。

  影视创作之外,“本山传媒”的阵营这一年也在不断壮大,先有第53位弟子大鹏以“网络神剧”《屌丝男士》一个月间创下过亿收视;后有黄圣依[微博]高调拜师入门;12月,投资一个多亿打造的国内第8家连锁剧场“刘老根大舞台”在长春开业。

  最令人高兴的是,近日赵本山和蛇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微博]在长春碰面,吃了顿火锅,详谈了春晚小品的思路和框架。其后的消息是,他的御用编剧尹琪和“贴心”的央视为他各准备了一个剧本,只待赵蜀黍审核通过。

  有人表态,蛇年春晚赵本山到底上不上其实问题不大,赵本山已不再意味着一年里的第一次开怀大笑,也不再左右着下一年的流行语走向。其实,赵本山本人是“惧怕”春晚的,他说在短短的20天里能把一年的罪都遭完,他甚至多次表态:“很担心会倒在台上。”但我们还必须看到赵本山、赵本山也必须挺住的原因,是他背后接班人的缺席———赵本山每一次缺席春晚,都是对自己和本山帝国权力的稀释。春晚赋予了他权力,但对这个权力,赵本山早已不由自主。即使在上台前要靠吃药防止血压飙高,赵大叔也不得不走上这个舞台。 □黄晓雅

陈凯歌陈凯歌

  NO.20陈凯歌

权力王牌 翻身之作《搜索》票房丰收
权力收入 国内票房1.8亿元,成为2012年文艺片之冠
权力支出 格局较小,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谁也想不到,2012年的凭一部现代片《搜索》翻了身,4000多万元的投资,收回1.8亿元票房,一洗从1999年《荆轲刺秦王》以来延续了十来年的“背运”。

  作为至今惟一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陈凯歌这些年大起大落,他数度欲把电影哲人那深刻的哲学思想融进他的大电影里。可无论如何,观众就是不买账,无论是《梅兰芳》还是《赵氏孤儿》,票房都不甚理想,陈郎才尽之说此起彼落。2005年他3亿元大手笔云集两岸三地中日韩明星拍摄的巨片《无极》,因为空洞的内容和神一样的对白被网友剪辑成搞笑短片《一个馒头的血案》,陈氏名言“人不能太无耻”和《无极》一起,成为电影圈一个巨大的笑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12年,陈凯歌痛定思痛,短衣襟,小打扮,轻执一部网络小说,怀着从头来过的虔诚拍起了反映网络时代的都市片,把自己与众多80、90后联系起来。他收起了贵族的袍子,摆出了与民同乐的决心,甚至还开起了微博,开始了与网民的互动,姿势是低到尘埃里。很显然,对于一个拍过《黄土地》、《霸王别姬》的大导演,这颇有点杀鸡偏用牛刀的意思,但陈凯歌手起刀落把鸡斩得挺漂亮,票房口碑都不错,还挂了个“申奥”的彩头。《搜索》一定不是陈凯歌最好的片子,但很可能是他最难忘的片子,因为它标志着这位最高傲的第五代导演终于走下了神坛,蹲下了身子,容许自己也和人们一起傻笑了一回。 □黄佟佟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责编: 大喻頭)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