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5月16日14点,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的扮演者孙淳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电话连线聊天),让网友更深入了解他所饰演的影视剧角色。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作客的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的扮演者孙淳,首先请孙淳跟我们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孙淳:各位网友大家好!
网友:拍摄《走向共和》之前你对袁世凯是怎样的看法,表演后是怎样的看法,能否说说这个期间您的思想变化过程?
孙淳:刚开始,袁世凯给我的印象也是“窃国大盗”这四个字,在接演这个角色之前,我对近代史也知之甚少,但是,在拍摄《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我慢慢的加深了对他的了解。通过看资料,我发现到在民国初年时,警察制度的建立、开办女子学堂、废除科举、对北洋实行新政等等都是袁世凯实行的。大凡历史上留有名气的人,不管是美名还是恶名,但这些人的功名心都特别强,可以说从一个人的角度,特别是一个男人的角度,大丈夫立足于社会,就是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袁世凯可以说是一个奇男子、伟丈夫。
网友:历史上的袁世凯是个枭雄,有一种霸气,但我觉得你塑造的奸诈有余,霸气不足,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孙淳:电视剧还没有播完,往后就可以看出他的霸气了。
网友:历史曾经有人将袁世凯与曹操相比较,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表演时你从哪些方面把握袁世凯的“奸雄”特质?
孙淳:从把握特质方面说,因为我要扮演袁世凯,我经常拿自己和他作一番比较。我本人身上并没有袁世凯身上哪些所谓枭雄的感觉,也同样没有他的治世才干。换句话说,可能我是一个所谓的好人,但我绝对当不了民国的第一大总统。不过,我还是力求从袁世凯的角度来诠释这一人物。
网友:孙淳先生,我也是一位科班出生的演员,从事了20多年的文艺舞台工作,我觉得你塑造的袁世凯在配音上有缺陷,缺乏年龄上的层次感,给人感觉缺少变化,尤其现在播放的老年袁世凯,配音太年轻,和年轻的袁世凯没有多大的变化,您觉得呢?
孙淳:对声音的把握,这是我本人完成的。我原来比较瘦,为了演袁世凯的时候增加了不少体重,所以配音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胸声和喉音加重了一些,这样可以平衡一下人物的声音和体态。这部戏表现了袁世凯从30多岁到老年,从三品官员慢慢升迁的过程。因此在他年轻的时候,我故意把音量放大了一些,这是因为,在一个封建官僚体制下,当他是个低级官员时,多数是站在那里汇报工作,说的时候生怕别人听不到,所以吐字音量要放大一些。当你的官位逐渐的升迁,到最后成了一个首脑或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那个时候就变成别人生怕听不到你说话,说话音量就可以变小,人物也从“假我”向“真我”逐渐转变,所以声调也有所不同。
网友:袁世凯是个非常不简单的历史人物,在上个世纪末的转型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想问的是,袁世凯这样的人是不是在当今中国也会十分吃香?因为他们很有能力,不简单。
孙淳:袁世凯是个乱世枭雄,治世能臣。他一生谨慎,但最后为称帝落得一身骂名,作为饰演他的演员,我觉得这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宿命,也可能是在某个阶段上历史选择了他,而最终历史又抛弃了他。当今有没有这样的人?我觉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网友:在你第一次出场时,我的老父亲非常诧异,他说“这真的是孙淳吗?这么帅的小伙子怎么演起袁世凯来了!”我想问一下,塑造这个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十恶不赦的大卖国贼有没有心理压力,担心过演砸吗?此后如果再有片子找你演袁世凯,你会答应吗?
孙淳:作为演员,可能都有演遍所有天下人的雄心壮志。不过,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演员挑选剧本是自由的,当你一旦认准饰演这样角色的时候要全力以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现在看到这么多反响,我非常高兴,因为付出的心血被人看到了。刚才这个网友还问有没有心理压力,我觉得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是全球化的社会了,再也不能象四人帮那时非左即右了。因此,当我用现代人审美观点看这个人的时候,觉得只要符合真实就可以了,因为人都不是上帝,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网友:孙老师,袁世凯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在戊戌变法中告密,但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袁当时确实是想帮助维新派,只不过看到维新派已然失败才投靠后党,因此不是投机钻营,而是审时度势,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淳:我是这样看待袁世凯的。袁世凯这个人,融枪杆、政权、谋略、机遇为一身,枪杆是什么?枪杆就是执政的政治资本,谋略就是这个人每一次重大事件面前,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人可以说是政治动物,在对事件的判断上,每一次能化险为夷,所谓机遇,每一次大的政治事件完了以后,他总能向政治舞台更接近一步,更接近政治前沿中心,呼风唤雨。
网友:你演的袁世凯我感觉十分到位,请问你是如何进入到这种创作状态的?你个人如何评判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的?
孙淳:怎样评判历史人物,我刚才已经说到了。说实在的,在家里调养身体这一段时间里,我经常问自己该如何演袁世凯,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曾经和同窗好友探讨表演的问题。那个同学现在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负责人,他跟我说:“孙淳,如果你能把你要表演的角色分析的头头是道,你可能就演不好这个角色,因为分析人物你当演员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演不出来了。分析这方面的事情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谈完之后,我还是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刚才已经说了,我以往饰演的角色一般都是我能接触到的人物,这个角色通常离自己比较近,文化感比较强,都市意识比较强,而这个不是的。这是人物是有一定史料记载的,是个历史人物,我必须在表演之前做一番深入的了解,了解完以后,就拿我和角色做一个坐标,从这个坐标找一个交叉点,从这个交叉点入手进行深入刻画。我经常想,你在等待一个角色,当这个角色来了以后,你在打量角色的时候,角色也在打量你。打量你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必须去想你和角色之间构成的关系,你必须看,就跟哪些地方你们是相象的。我觉得诠释一个人物首先是神似,其次是形似。在外形上,我们导演是摄影出身,在形态的把握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因为他是搞摄影,对形很敏感。选择我肯定是因为觉得我是能行我和袁世凯之间眉宇是相同,不同我更偏瘦,但我可以在拍戏9个月当中逐渐的去增加体重来靠近他,至于神似吗?那只能通过看资料和与导演讨论,慢慢的去领悟这个人物的精髓所在了。
网友:我曾经看过报纸报道,你拍《走向共和》一度走火入魔,是真的吗?那是怎样的感觉呢?
孙淳:这九个月中,我就是为了这个角色而活,真是有点走火入魔。开始导演找到我下了军令:“孙淳,你必须胖12斤。”其实我原来体形保持的非常好,吃的也不多,导演说我:“孙淳,你哪儿是吃猫食,是吃鸟食。”结果后来就拼命吃东西增肥,记得我有一次洗脸刷牙,发现脖子后面有一块肉,当时我特高兴。那时增肥的最后一招就是吃面条,那天我正在狂吃面条,导演看见我说:“淳子,第四碗了吧!”。我说:“不是。”他说:“什么不是啊,我都已经看到你吃第四碗了”,就这样,我从最开始的“鸟食”、“猫食”,到最后就吃得不象话了。最后一称,胖了30多斤。
网友:那后来怎么减肥呢?
孙淳:减肥的过程比吃胖还要难。拍完《走向共和》以后,有个导演邀我拍戏,我们在飞机场一见面时,他愣没认出我来,因为我太胖了。当他反应过来以后,对我说“你太不象话了,怎么肥成这样。”我当时觉得剧本非常的好,所以一定要演。导演说:“可以,但是你要减肥。”减肥的过程中特别难,我用了大概一个月零五、六天减了将近30斤,当时忙着拍戏没什么感觉,但是回家过春节的时候,就开始觉得身体不行了,内分泌失调,经常是睡不着,要么就是睡不醒,一天到晚脑子浑浑噩噩的。要不是这种情况,我早跟张黎拍另外一部电视剧,因为导演说这部电影你得特别的瘦,我现在身体一时还承受不了这种骤减骤瘦,只好在家歇着。
主持人:真够不容易的,祝你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网友:这部电视剧我感觉有点像给慈禧、李鸿章、袁世凯歌功颂德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孙淳:这里面有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这使我想起毕业后演的第一个影片《见习律师》,当时一看样片,我对自己在荧幕上的形象有些不能接受,因为我所熟悉的自己都是通过看照片或镜子而来的,而电影拍摄是全方位的,可以进行360度的拍摄。你能看见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一面。而这部电视剧在你看它之前,你的思维定势让你感觉无比吃惊,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一部好的影片对人物的塑造应该是客观全面的。所以,我们并没有给慈禧、李鸿章、袁世凯歌功颂德,只不过是让观众第一次用360度的全角来审视这段历史。
网友:你认为袁世凯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吗?即使是间接的贡献?
孙淳:如果讲曾国藩有什么贡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满蒙的军权重新抓到汉人手里。那么袁世凯的贡献是什么?就是他和孙中山联盟,把满清给结束了。
孙淳新浪谈《走向共和》(2):我是挺单纯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