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沟通》专题 >正文

资料:《沟通》节目回顾--我叫郭德纲(上)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50 新浪娱乐
资料:《沟通》节目回顾--我叫郭德纲(上)

本期《沟通》节目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资料:《沟通》节目回顾--我叫郭德纲(上)
本期《沟通》节目现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到茶馆听相声成了时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大学生的mp3里装的不再都是流行歌曲,而是越来越多的相声段子,跟他们聊相声,不能不聊一个人——郭德纲,这个名字那叫一个火,它的那份“火气”让你感觉到相声的时代又要来临了。这么火得热气腾腾的人,我们怎么忍心不把他“端”上来和您沟通沟通呢?还没“端”到台上呢,就已经有好多媒体的记者闻讯赶来,把嘉宾室围了好几层,足见其火了吧!

  郭德纲是咱天津人,家在红桥,从小就酷爱戏曲和曲艺,而且学习模仿的能力极强,从小就刻苦练功,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可最终还是最喜欢说相声,在曲艺团、全总工文工说唱团、文化馆……郭德纲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他认为,是不是一个好演员,还要拉到首都去练一练,于是,年轻的郭德纲三次进京,没成想,每一次都经受了巨大的挫折, 1995年,当他第三次进京时, 虽然才23岁,但已经是一名相声老演员了,便毫不掩饰地嚷嚷:“我要上晚会,要成名成腕儿。”可现实打碎了他的成名梦,没人愿意接纳他,他不得不为生计奔走。打杂、写剧本、卖衣服……漂泊在北京的日子里,郭德纲什么都做过,可是却越来越窘迫,以至于看到书上“乞丐吃着剩菜剩饭”时,他也只能大口喝凉水“解饿”。两天没吃饭发高烧,郭德纲翻箱倒柜找出一个从天津带来的BP机,拿到街上换了10块钱,买了两个馒头和消炎药,最终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算又活过来了”。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郭德纲也在思考着他所热爱的相声事业,琢磨着问题出在哪里。1996年,经历了一番磨难的郭德纲,挑头组织演员开始在北京一些茶馆里说起了传统相声。这时所做的一切就是他思考的结果,也是他对相声界改革的回应。可一开始,结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好,一年冬天,整个大栅栏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可是在北京广德楼剧场门口, 10来个老老少少的演员,一人手里一副竹板,劈里啪啦地招徕观众…… 从广德楼、华声天桥,最后到天桥乐剧场,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辛苦地招揽相声观众、培养观众。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茶馆里的相声大会才渐渐火爆起来。说起这些,一向平静的郭德纲也显得有些酸楚。

  这一火可不得了,他的支持者自称“钢丝”,正式注册的已有几千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其中80%为大学生和白领,网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如今在北京,最时尚的休闲活动是什么?是到剧场听郭德纲说相声!”

  在《沟通》节目的现场,也坐满了“钢丝”,用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为郭德纲叫好,并与他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很多媒体人也都是“钢丝”,原北剧场艺术总监、戏剧人袁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见解是颇为独到的,得到了在场“钢丝”们的赞同。著名的相声演员马志明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沟通》的这顿大餐吃得那叫一个热闹,欢迎您也一起来尝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