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这一战役对于李氏王朝来说意义重大。此时唐已经占领了关中地区,与河南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以及南方的萧铣成鼎立之势。
李世民带领弟弟齐王李元吉一路奔赴洛阳,在洛阳城以北的北邙山扎下唐军大营。洛阳城中的王世充知道自己的兵力与李世民对抗不是对手,坚壁不出,准备等唐军粮草耗尽后再待机打击唐军。数月的围困没有取得胜利,连远在长安的李渊也不由有几分担心。因为此时唐的主力军队一部分在围困洛阳,另一部分则派往南方进攻萧铣,关中地区非常空虚。一旦河北的窦建德或草原十八部突袭长安,围困洛阳的军队则不得不回救。战争的局势就会急转直下。
李世民的部下寻相认为这场战争唐军不会取胜,私自逃离了唐营。李元吉闻知此事,不问青红皂白将寻相的好友尉迟敬德将军羞辱一番,并以叛乱罪关押起来。
第二集
李世民对弟弟的草率非常不满。他急忙释放了尉迟敬德,并向尉迟敬德表示了歉意,令尉迟敬德十分感动。
李元吉认为哥哥李世民偏袒外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十分气愤。尉迟敬德和李元吉从此开始互相怨恨,成了仇家。
李世民接连攻克了洛阳周边的众多城镇,使洛阳成了彻底的孤城。胜利的消息让李渊兴奋不已。
洛阳城中粮草已断,王世充把希望寄托在河北窦建德的援兵上。窦建德答应了王世充的请求,从河北向河南杀来,欲解洛阳之围。李世民为了不让唐军腹背受敌,提前率领精锐部队赶往窦建德必经的武牢关迎击敌人。临行前,李世民将统领北邙山大营的权利交给了李元吉,并叮嘱他只围毋战。
李世民星夜兼程,长途奔袭来到武牢关。不久后,窦建德的部队也到达了武牢关,在不远处扎下了营房。两军初次交手,窦建德便大败而归。窦建德的谋士魏征向窦建德建议转攻长安。可刚愎自用的窦建德根本听不进魏征的话。
第三集
魏征对窦建德深感失望,他决定去长安投靠唐太子李建成。
此时李世民已经在武牢关外布下了天罗地网。
李世民在武牢关外设下埋伏。窦建德果然中计,埋伏在各处的唐军纷纷冲出,与窦建德的军队展开激战。窦建德就在乱军中被活捉了。
李世民释放了五万名俘虏,同时规劝窦建德本人也归顺大唐。王世充见窦建德已被俘虏,最后的希望也已破灭,只得开城投降。
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一次除掉了自己心头的两个大患。秦王的功劳又一次触动了他的心事,李世民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太子李建成。他向心腹大臣裴寂提出想让秦王李世民做太子的想法。裴寂认为太子之位事关重大,不可轻下结论,还是从长计议。李渊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放下了。
李世民率领军队进入了洛阳城。纪律严明的唐军入城后没有引起洛阳城的骚乱,但因为长达一年的死守,洛阳城中已经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第四集
李渊的宠妃尹德妃和张婕妤闻知洛阳城已被攻陷,也来到洛阳搜罗珍宝奇物。李世民虽不满她们的做法,但碍于父亲的情面,只得派李元吉护卫她们游览洛阳城。洛阳宫殿前,两卫兵将李元吉拦在门口,说必须有秦王的手令才能通行。李元吉一怒之下拔剑将两个卫兵砍倒在地。李世民为此事又一次与李元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李世民还是逼迫两位妃子将拿走的珍宝一一画押登记在册。自此,李世民与李元吉和二位皇妃埋下不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考虑战后的政局,二人劝李世民要多想治国的事情,并劝李世民去见道士王远之。王远之一见李世民便说他是未来的天子。李世民对王远之的话并不十分在意。
李世民得胜班师回朝,将东征军元帅节旗交还李渊,兵符交还给兵部。
李渊在太极殿内为李世民举办了盛大的庆功酒宴。酒宴上,李渊宣布大唐开始铸造钱币,取名“开元通宝”。为了表彰秦王李世民的功绩,李渊赐给李世民三个铸钱炉,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设天策府并赐予天策府有封设官属等等特权。李渊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李元吉的不满。
歌舞宴上,李渊一时兴起,要尉迟敬德当众表演夺矛。李元吉为了赌气,主动要求与尉迟比试,结果一连两次都被尉迟敬德夺走。第三次李元吉动了杀机,想将尉迟敬德置于死地,不料反而自取其辱。
第五集
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开始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关注。起初他并不相信李世民会对他造成威胁,但在魏征的一再提醒和李元吉的挑拨下,他也开始对李世民有所警觉。
在讨论如何处理窦建德时,李渊和李世民发生了冲突。李渊认为杀掉窦建德可以警示天下百姓不要犯上作乱。李世民则认为杀掉窦建德会引起河北的叛乱。李建成的意见与李渊完全一致,获得了李渊的赞赏。
李世民利用天策府的特权,开设文学馆,网罗天下人才。
窦建德最终被斩首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