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集
李世民看在侯君集平定高昌有功的份上,原谅了他。
贺兰楚石与太子关系密切,这一次见岳父侯君集不如意,便趁机从中游说,侯君集胡里胡涂的被拉进了拥护太子李承乾的阵营中。
太子对侯君集的加入也觉得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极为强有力的后盾。太子急不可待的向侯君集请教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教训。侯君集与太子交流对朝政的看法。
太子竟说出要逼李世民做太上皇,自己登基的想法来。
侯君集发现太子的许多想法都很鲁莽幼稚,不禁对自己轻易许给太子的承诺感到后悔。
第四十二集
贺兰楚石每日给太子讲授阵法知识。李承乾情愿操练阵法,也不愿读书学习。张玄素几次提醒,太子却听不进去。张玄素把太子的状况向李世民禀报。李世民更加对太子感到失望。
文成公主经过七年时间的准备已经脱胎换骨,成了能真正代表大唐的名副其实的公主。
李承乾觉得生活无趣,想出各种鬼点子来折腾随从,寻找刺激。
李泰的《括地志》修缮完成,献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大喜,深深为李泰感到自豪。李世民表承诺拨钱给魏王府,并让李泰住到武德殿。
褚遂良和魏征指出李世民对李泰的恩宠已经远远超过了太子,如果这样下去,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混乱。李世民醒悟过来,急忙下手敕收回他对李泰的承诺。
李承乾与侍从称心关系非同寻常,这一切都被李泰派来的密探看在眼里。李泰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给太子一个打击了。
钦差手持李世民手敕,冲入东宫,当着李承乾的面将称心杀死。李承乾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李承乾不认错,反而怒斥起李世民的罪过来。李世民手执马鞭鞭打李承乾,可心里也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痛苦。
不知不觉,武才人入宫已经四年。她不仅深得李世民的恩宠,更是与李世民之子晋王李治打得火热。
第四十三集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经过这一次的打击,太子李承乾变得更加让人捉摸不定。他立毒誓要为称心报仇血恨。
经过了十七年的沉寂,贞观十六年七月初五,长孙无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被李世民封为司徒。同时李世民还册封房玄龄为司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治临摹王羲之的字被褚遂良看到,立时引起了褚遂良极大的兴趣。褚遂良拿着李治的字交给长孙无忌看,长孙无忌觉得李治的字中有一种特别的气度,有帝王之相。长孙无忌对李治充满了希望。
武才人也对李治报以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唐朝大业。而李治此时的心思却全扑在了武才人身上。武才人提醒李治,要想在争斗中获胜,一定要充分利用和依靠强大的长孙无忌的力量。
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魏征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但为了不辜负李世民的一片心意,魏征只得答应。
第四十四集
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也是要表明自己并未放弃太子,还要给李承乾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可李承乾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他和贺兰楚石开始谋划他们酝酿已久的计划。李承乾派纥干承基去刺杀李泰,但没成功。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魏征逝世,年六十四岁。李世民为魏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按魏征生前的要求,尽可能俭素,以布车承载灵柩。
送走了魏征,李世民才突然觉得身边没有了这样一个能直言不讳指出自己缺点过失的人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将魏征安葬在自己的墓地旁,并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洛州都督张亮去洛州赴任前,专门来见李世民,提醒他要留心侯君集,因为侯君集已经在言论中流露出了谋反之意。
尉迟敬德来向李世民提出告老还乡。李世民眼看着当年陪伴自己打天下的亲随一个个老去,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觉得如果再不抓紧可能就没有再聚首的那一天了。李世民敕令描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张挂在凌烟阁。
第四十五集
贞观十七年三月,齐王李祐在齐州叛变。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等人也十分惊讶。李承乾与众亲信歃血为盟,决定一同谋反。
可事情远没有李承乾想象得那么简单。朝廷早已盯上了和齐王勾结的纥干承基,在他们采取行动前就下手将纥干承基抓入大理寺严加审问。纥干承基向李世民告密,检举太子集团谋逆。
很快,太子李承乾和集团的其他成员赵节、杜荷、侯君集就被捕了。李世民亲自提审侯君集,侯君集俯首认罪。李世民念在侯君集是有功之臣,想饶恕侯君集这一次,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在如何处理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还是决定放儿子一条生路。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民,囚禁右领军府。
武才人见太子已经被废,急忙督促李治抓紧时间行动。
李世民认为废了李承乾,自然当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急忙阻止,说大唐以孝为治国之本,可魏王李泰虽能力很强,却在孝这一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而晋王李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