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刘佳巫刚耿乐主演《戈壁母亲》研讨会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4:34  新浪娱乐

  还有这部史诗跟工笔写生是结合的很好,有很宏大的,气势磅礴的军垦画面,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兵团母亲周围的男人,老老少少,官也罢,兵也罢,一个一个阳刚气十足,精神十足。就在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兵团开垦的历史中间,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也展示自己的儿女情怀。白手起家,不为荒漠苦寒,为大西北抛洒青春热血,就是一组血肉丰满的英雄主义。那么不仅如此,还有兵团母亲和丈夫,战友和时代和种种关系时代的情感,很多地方是催人泪下的。

  应该说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除了朴实的风格展开剧情,这部戏在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情节流动过程里面,我特别要提到他们是非常用心,用力来致力于很多细节的铺排的。我就觉得要是没有这么许许多多的细节艺术铺排人物的命运,人和人之间的冲突都会逊色很多,所以我觉得在那些很平凡的人物身上能够表现出来这样一种独特的,我把它叫做阴阳共存的,刚柔相济的那种人情味,那种人格魅力,这种感人至深的这种审美情绪,这种细节的真实和生动的描绘是令人打动的。

  最后我说一下结尾的处理,就在刘月季11也26号哪一天,她过生日,动手术,孩子忘了,是钟匡民提出来的,这个时候刘月季说谢谢你等等,我不多说,这个结尾我觉得表现我们创作的传统,他告诉我们刘月季一辈子活过来,终于向我们证明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个艺术结尾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叙事里面一个凤尾,一个美丽的凤尾,好,谢谢你们,祝贺你们。

  李汀:这个戏播出以后在新疆建设兵团反映很强烈,上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乌鲁木齐两地召开了研讨会,我们中心的子扬主任,苟鹏主任去参加了这两场座谈会,把碟发给他们看了,而且好多人都是当时创业的军垦第一代,都是热泪盈眶,饱含着深情,包括其中咱们一元钱人民币上那个女拖拉机手的人物原型还活着,她也还有动人的发言,这个发言陆续还会在内地的报刊发表出来。好的,下面请专家继续发言。

  范咏戈:在座的都是领导和我的学长比较多。我为了节省时间,我写了一个稿子,大致的按照稿子说一下,这个稿子题目是刘月季一个诗性的荧屏母亲形象,我就从诗性的角度谈一点个人认识吧,因为诗人这样说过,对于民族来说,集体狂欢或者集体遗忘都可能酿成某种精神的苦果,现在人有太多的理由宽容自己,忘却于记忆,特别是那些艰难岁月里的记忆,如果说常人可以忘记,艺术家则有权追忆。因为这些记忆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新疆建设兵团的历史记忆是非常悲壮的,我们资料里面也介绍了,我平常也接触一方面史料。1949年9月当北京正沉静在即将举行开国大典的欢乐的气氛中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团已经向新疆进军。其中有一个团徒步行军1500公里,穿越大沙漠来到了和田,从此他们在大漠荒原上垦荒造田,正像人民说的,献出了生命,三代兵团新老战士250多万兵团各级职工实现了先辈们屯垦的视野,也为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贡献,因此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我觉得《戈壁母亲》母亲正是由师长钟匡民,团长郭文云等身上,那一套套洗的发白的黄军装,一辆50年代的长途汽车,以及简陋的地窝子,搪瓷饭盒等等唤起了观众对这段悲壮历史的深刻记忆。具体选择解放前夕到文革结束20多年的时间为背景,这样就让人物从战火中走来,经历50年代最艰苦,也是最富有理想的那一段时期,同时也遭遇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年代,从而用这一段来构成《戈壁母亲》叙事的宏大性。使它有别于日常叙事,在宏大背景下,老兵团一代的形象走进观众的视线,师长钟匡民,团长郭云文这些,经历了枪林弹雨的共和国的功臣们,当祖国让他们脱下军装时,军人本色不变,垦荒修水库造新城对他们来说和打仗没有什么两样,当一座座新城绿洲,在沙漠中耸立起来时,唤起观众的不仅仅是对一个过去时代的记忆,更是追寻一种历史精神,并努力将其向现实延伸。

  另外《戈壁母亲》显然遵循了只有人物形象,才是艺术假定性质的最精彩形式这样一种创作原则,因为整个戏我看是刘佳的戏,在兵团职工的群像中,它着力刻画的刘月季这样一位大爱无疆的荧屏母亲形象。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的名言是“一个人并非生来就为女人,而是变成为女人”。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刘月季为包办的婚姻丈夫钟匡民上养老,下养小,无怨无悔16年。而16年以后丈夫有了消息,却是一封要求离婚的家书,这个少妇所有的思念,期盼,依靠一夜之间化为母亲的责任,她带着两个儿子和途中捡到的女儿千里寻夫到新疆,找到身为军官的丈夫时并不纠缠,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一句当不成夫妻,何必还担任这个名分的话,汪洋大意中蕴含的是坚持。

  我觉得刘月季她的母性之光还就是她坚持孩子不能没有爹,这是她留下的理由。我记得这个自卫还击战的时候曾经在快要打仗的时候,有一些家属去探亲去了,但是那个部队马上有行动了,刚去就让回来了,就是说你不能在探亲了,部队有行动,但是这些妻子呢,她就不放心,就没走,没走,就在那个山脚下自己摆地摊,在那里等着,所以当然我就说,这样的一种情感,我放在这个刘月季,刘月季比她更艰难,因为那边丈夫还在,爱情还在,这个还不是那个情况,她是坚持只要是钟匡民这个爹能够认孩子,一切都可以承受。所以她后来精心照顾这个小孟,小孟去世以后又照料起这个前夫后妻的孩子钟桃孟少凡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她都是一个对得起老钟家的女人,但是刘月季荧屏形象的意义还不止如此,我觉得她更是一个能走出老钟的母亲,在团场谁家的事她都操持,从团长的婚事,老程因为阶级政策,不能父女相认,因为王朝刚做错事,都靠她一一解扣,我也还不止如此,我觉得她的母亲之光还在于让钟匡民能长大,我觉得她也是钟匡民的一个精神母亲,当然在年龄上她比钟匡民大6岁,我不知道编剧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看起来在刘月季这个精神的哺育下,钟匡民才懂得了光打仗不行,还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样做父亲,他懂得人不仅要工作,还要关爱。所以他能够乘长途汽车去接他的妻子小孟,也能够上山为哨所的儿子钟槐做两顿饭,包括这个故事结束的时候,刘月季住院做手术,钟匡民记住了她的生日,所以才能够大伙儿在病房给刘月季过这个生日,让一生只有付出的伟大母亲终于得到了一次回报。

  这个最后我觉得母亲的形象达到一个最高的一个高点,就是在钟匡民的妻子小孟去世,钟匡民又安排了工作以后,钟匡民提出来让刘月季搬到他家里去住,她拒绝了,她说这样已经很舒心了,能看见,但是她哭了一场,我觉得这一场大哭也表明了她内心的苦处,但是爆发仅仅这一次。我就说这个片头曲也唱的非常好,我觉得配的很好。这样一颗心不知有多沉,它压的都碎了也比得上黄金,这个人养育了儿女,也养育了精神,从钟家的人到公家的人,是刘月季最终完成的一种跨越,我觉得这个跨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戈壁母亲》是刘月季这个形象的失信所在,这样的一个大爱无疆的母亲荧屏形象,理所当然应该走进电话电视剧新人的画廊。

  谈到《戈壁母亲》的成功,确实不能不提主演刘佳的表演,从任长霞等正面形成,以后到刘月季,我觉得刘佳把握的都是那种坚强女性的内心世界,《戈壁母亲》中刘月季的形象从外部的形象体现给观众是能忍能干,其实这个人物更有坚强的是内心,她内心我认为始终有一种巨大的痛苦,因为作为女人,她一生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这个爱,刘佳在处理上我觉得是很成功,她始终把握住这一点,每当触及到人物内心痛点的时候,她的表演就是淡然处之。

  我用了两句话,就是说在压抑中飞翔,在疼痛中奔跑,在含蓄内敛中能见出她这个表演的深度。著名导演斯坦尼这样教导他的演员:“一个演员演得好一点差一点没有什么,但是首先要演得准确”。我觉得刘佳从这个《戈壁母亲》可以看到,她已经不太热衷于角色的外部性格化,这就是正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他就是说要用一种理性的方式来渗透人物心情,用这种方式表达完美的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是注重人物思想行为的实质,从而把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同时又符合这个年代的成功母亲的形象表现出来。因为整部戏刘月季都处在人际关系之间,包括和前夫的后妻,以及母子,母女,和同事,整个整体形象观后的感受是给她以和谐之母的感受,包括和最难相处的人她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对最后她在党旗下举手宣誓,这个我没有太想好,我觉得她的高点就是在那个地方,就是她过生日,当然为了表达,她就是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到有觉悟的兵团职工,大概是这样的。但是不管是这个结局,还是前头那个算个结局的话,我觉得最后都把这样一个母亲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的这个生命历程,生命价值和意义很完整的把它揭示出来了,我就谈这一点吧。

  李汀副主任:我接到一个短信啊,是总公司来的,说《戈壁母亲》已经有五个上星台都要买这个,第一集单个可卖到18万。

  黄会林:认认真真的看了这30集,而且是没有快进一点这么看下来,我自己也是被它吸引的原因吧。再加上我们剧中心工作人员一个电话,两个电话的这么在后面督促着,非常到位的督促着,也不敢怠慢这样看下来,我觉得真的是很受感染。所以根据这里的要求,也写了一篇小文章,因为前几天去绍兴出差,走的之前赶出来的,刚刚回来就赶上这个研讨了,也没有来得及再进一步的修改,我就先交这么一份卷子。这个小文章的标题是《宽广无垠,朴实无华》,副标题是《富有审美感召力的戈壁母亲》。

  就是刚才开头我说的,这个电视剧是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放在一套黄金时间,也是中国电视剧中心国家队精心打造的这样一部戏,看的时候多少还有一点,有那么一点点担心吧,因为写的这个题材是戈壁沙滩,荒漠,大荒漠,写这样一个母亲,这个作品能不能够抓住人,有这么一点点担心。但是由于前一段我也是认认真真看了30集的《士兵突击》,那我觉得那部戏要能抓住的话,那我们这部戏如果能够请全力的打造,也许它又是一匹黑马,或者说有一部抓住人心的高端的这个电视作品。看了以后呢,可以说真的是心灵上感觉受到一次很强烈的审美的震撼,而且在精神上也获得了一种纯净的艺术感召。这部戏是一部时代的证据,而它描写的对象是应该在新中国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史册上,应该大书一笔的。而且我特别想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这个角度来把握它,这个对于展示民族精神我觉得是一种奇迹的印证,这种开拓前年城市的这种戈壁荒漠,同时也是献身于新中国这样一个崭新时代的理想的生产建设兵团。

  而这部戏我记得一开始那段情节就是暴风雨之夜,刘月季在一个处处漏雨的茅草房里,带着两个儿子在茅草房顶上开始防雨,这个时候开始了这个戏,我就琢磨下面会怎么发展,从这里开始,这个情节怎么向下推动,看了以后呢,觉得他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它不但是他选题的独特,他更在乎一种视角的独特,就是他用一种很宏阔的历史背景,用重点塑造了一位平凡又独特的女性,就是这个戈壁母亲。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围绕着这个母亲在讲,确实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主人翁,使我们这部戏有了它特别独特的一种风采。我就想到我们古代的这个经典文献有这样八个字,这个八个字我上课时候也常跟学生们讨论,这八个字叫做华实相扶,文质相称,那个华字,这个中华的华在古代和花是同意的地,就是说它是一个花朵,和它的果实应该是互相扶持的,它的花纹,这个文色和它的质又应该是相称的,这样一种古典文献告诉我们的一种原则呢,我觉得是很深刻的,就这八个字,可是你可以拿来去理解我们艺术创作的一种本质关系。这种本质关系就是从内容到形式,包括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它既包含了作品内容要求的这种充实,丰富,也包含作品形式要求的鲜明和通达,还要求通过整合让她们相互间形成一种内在关联,通过这样的内在的整合呢,就能够用一种真实的生命表现去引发受众的感动。我想用这样的原则来关照我们的《戈壁母亲》可以进行一种审美的关照和思考。

  因为时间,因为篇幅,也因为我个人的水平,我就简单的写了两点。第一点想到的是关于剧作内容,剧作内容展示的这种宽广无垠。而这个作品很有意思,这个作品的主题曲指向是非常集中的,他就是写富有男女老少精神的兵团人,这个作品的形象塑造也是十分集中的。就是重点描写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历经风雨的一个人生的历程。可是由于他围绕的主人翁为刘月季在纵和横两个层次进行了去拓展,就成就了作品显示出来这种宽广无垠的丰富的内涵和丰厚的内涵。首先我觉得从整体上把握,在纵的方向,这个作品的背景就是1949年几十万解放大军脱下军装,扛起锄头进军茫茫戈壁。记得在20年前,我和老伴去写这个彭德怀,那时候我们就接触了一部分这样的战将,彭总的部下当时是在王震的率领下,解放军的西北军团,就相当大的一批人从西北战场转头就开辟戈壁沙漠了,而且王震将军当时义无反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