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刘佳巫刚耿乐主演《戈壁母亲》研讨会实录(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4:34 新浪娱乐
而且我记得,当时我们采访有一个细节,本来王震需要到北京参加开国的,结果一声令下这位将军是头都不回,一挥手带这个大军就进入了戈壁沙滩。而且那个时候的戈壁还不是很太平的,所以我们这个剧作很快展示了钟匡民缴匪,他们真是就在这种血雨腥风当中向戈壁进军的。可是我们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举措,我们的西边边陲能那么平稳吗?能那么稳固吗?我们能有今天的共和国的这样的西北部分的这种铁壁铜墙吗?屯垦大军在那里一方面是,就是说脱军装,扛锄头去开垦,但是他们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保卫边陲。要不然从西北面来的这些强力,照样能够把我们的领土蚕食掉,照样能够把新中国至于压力之下,所以当时我们采访的时候很感动。我们在这个陕北的陵园,那个烈士陵园是望不到头的,因为是西北的战争很残酷,望不到的陵园,听这些老战士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向更大的西北进军的,所以看到这些就感觉它真的是很宽厚的一个背景,展示的是一种宽广无垠的这样一种内涵。他们过去以后不仅经历了那样的生活的经济的苦难,又经历了精神的文革岁月的苦难,一直到百万兵团人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世代,前后是已经有半个世纪了。 这一段岁月应该说是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在这样一段历史当中,在30集的剧作里面,以这个《戈壁母亲》刘月季作为中心展开她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故事的背后就是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刚才曾教授说了,250万兵团人,160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去屯垦戍边,建起了现代化的农牧业的团场,才有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他们为祖国边陲的长治久安是建立了巨大功勋的,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可以想见它无限厚重的分量,这是一个层面。 另外一个层面就从个体上,从横的方面是以典型人物刘月季作为核心,串连起了父一辈,子一辈,两代兵团人奋战打磨荒原,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他们艰苦创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所以我记得是在好像在导演的阐述里面用了这样一句话叫“活生生,沉甸甸的人生”,我觉得这六个字很有分量,活生生的,沉甸甸的。来自山东的这位刘月季,她刚才曾教授分析了她的种种痛苦,但是她这种痛苦,她为什么能撑下去?她为什么能够经得住?是因为她的心中有一种非常朴实的人生道理。而且她是一种非常自觉的在那里实现她的个人的这种个人人生理想,她到了边疆,而且很自然连接起她周围的男人们,其中有她的前夫,她的前夫也是很了不起的,不是一个猥琐的男人,不是我们俗说的忘恩负义的男人。这个钟匡民也是英勇雄无畏的战士,也是全身心扑在开垦荒原的老战士。另外钟匡民的老战友,甘心奉献的政委郭文云,他为了开垦耽误了自己的幸福。还有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程世昌,还有那么出色的两个子一代的那种典型,钟槐、钟杨等等。这样就深挖出了一组血肉丰满的男子汉的形象了。 而剧作又以刘月季作为一个中轴,连接了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连接起了三个支脉,一个就是钟匡民和刘月季他们的两个儿子,钟匡民的第二个妻子孟苇婷又生的这个女儿钟桃,这也连接了一条线,这条线使它这个厚重有一个托底。接着又连接起了由钟匡民的亲密搭档郭云文那里连接起了他后来的妻子向彩菊,同时还连接起这个兵团的工程师程世昌,又把程世昌的小女儿盈盈中途遭遇了那么大的灾难,由钟杨搭救,刘月季认为女儿,这样20年以后找到亲生父亲,找到亲生父亲,她才能跟她深爱的钟杨结为伴侣。而郭云文也因为程世昌的妻妹的来到,找到了终身的所爱。 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结构,所托起的这样一份内容可以说是“华实相扶,文质相称”,环环相扣,丰满生动,层次分明的。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植根于中国民族五千年传统道德沃土之中的主人翁刘月季,那个阐述里面有这八个字也很好,说“她没有传奇,只有人生”。她没有什么传奇的事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什么大的壮举,但是就是没有传奇,只有人生的这样一段独特的旅程,就让她在艰苦岁月里历经了生命的沧桑,她的朴实善良,她的坚韧决断,她的识大体,她的是非分明,又胸怀博大,就合拢为一种很独特的人格魅力,给予观众是很独特的审美观点。所以导演沈好放是通过一种成功的艺术创造,去着力展现了这位心胸像戈壁滩一样宽广,人生像胡杨树一样忍辱负重的这样一位女性。所以我觉得由这位女性和整部作品撰写出了一部宽广无垠的浩翰憧憬,传递了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一种长城精神,是一种万里长城的精神。人说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物化的一种象征,它有它的实实在在的三种功能,同时这个万里长城又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传承,它是民族精神的寄托所在,这是从内容上我个人的感受。 第二就是剧作形式呈现的朴实无华,经过学习,我也能够理解到,世界上是没有离得开内容的形式的,也没有不负载内容的形式。而艺术创作当中一定要包含形式的创造,形式创造又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格、文革,因而能显现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采,不同的品位。为什么我们看有的作品我们说它是垃圾,是滥造,为什么我们看有的作品我们说它是精品,它是华章,是有不同的形态风采和品位的,我觉得这部剧作和内容的厚重坚实相称,它的形式是有自己独特追求的。 而整体特点是不是可以用朴实无华这四个字来概括呢?比如说人物塑造,无疑是塑造是重笔,浓墨重彩在于它的中心人物刘月季,可是编导对她这种形象塑造是完全寄托在这个戏剧的这种流畅的明白的这样一种剧情戏剧进展当中,它的确没有矫情的粉饰,没有空话的堆积,更没有虚假的装扮。它从一开头亮相就是那个暴风雨当中。暴风雨当中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接到那封离婚的信,她马上做了一个决断,就是举家寻夫,就是有一个信念嘛,儿子不能没有爹。那进疆的泥泞道路上充满着凶险,而到达了目的地面对的是和丈夫办理离婚手续的这样一个现实,然后她留下了。留下以后,在经济困难时期,她真诚地照顾着前夫再婚的妻子,在屯垦开荒的艰难岁月,她又真诚的照顾着周围的战友和孩子们。甚至于在乌云翻滚的文革岁月,她不顾造反派的压制,她照顾着被关押的钟匡民、郭云文、程世昌,而所有这些行动,都没有诉之于华丽的语言,只是展现于默默无语的行动。 我对剧中有几个让人难忘的情节记忆犹新,比如这个战火硝烟当中哭喊着追赶丈夫,然后扭过头告诉儿子这就是你们的爹,那个细节。还有她忍痛答应杀掉了儿子进疆路上第一份工资给娘买的小毛驴,这个小毛驴是娘进疆,留疆,在新疆创业的唯一的依托啊,她答应把它杀掉。而且这个编导没有把笔墨限于这儿,还要再进一步,她为了护着这个小毛驴,她真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拼命地搂住奔向它妈妈的小毛驴,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像钟槐驻守边卡,雪崩冻伤的时候,她拍打着这个病床,向钟匡民撕心裂肺地喊,说你还我儿子,还有心脏病发作,又被管制的前夫奔跑在大戈壁上,直到最后她积劳成疾,晕倒了,病重了,住院的,所有这些细节是闪烁着善良人性的意义光芒。而主演刘佳我们看到特别让人佩服的,或者说是赞成的,她是竭力全力投入到角色创作当中的,我给她用了四个字,叫当哭当笑,当哭就哭,当笑就哭,全然不顾形象的外在亮丽,只追求与剧中人物合二为一,她的追求的这种创造的目标非常明确。所以她已经不去考虑我这样大哭大笑的会不会影响我的形象,完全没有了这样一种外在的东西了。所以我说她由形似到达神似,到达形与神的兼备。我看到刘佳有一段阐述,她说“要让观众得以认同,不仅需要通过剧中母亲的容貌、台词、动作,更需要通过一种真情的演绎”,我觉得她是这么做了,她做到了,她把人间这种至真、至善的亲情,散发在空气当中了,让观众不仅看到了、听到了,而且闻到了,这样才有艺术的这种感召力。 所以我觉得华实相扶,文质相称,朴实无华的情节结构,朴实无华的音容笑貌,朴实无华的台词对话,构成了这部作品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却实实在在的点燃出了独特的充沛着宽广无垠,生命内涵的充满张力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通过电视剧,看到的是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生写照,体会的是难得的一份真诚和感动。就这些,谢谢大家。 仲呈祥:我的作业已经交了,交了我就不说了。我想刚才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地方的评价,我认为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正确导向的评价。我昨天在学校,学校里面就由此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提到的,有一个博士说的就是用女性作为关联,看看刘佳创作的《戈壁母亲》,我说什么意思,他意思就是说,好像我们充分肯定的这个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给精神气质的,具体说来就是既自强不息,有着人格的尊严,有着奋进不止的精神,又能够厚德载物,这么一个文化结构的伟大的精神母亲。这《戈壁母亲》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母性形象,当然他们就觉得是失去了自己的主体人格,而将自己依附于男人,为什么我要说这个?你比如说一个典型的情节,就是到了最后他们又产生了争议,病床上病重了,这位母性发出了她可以说是天人相通的一种声音,我跟你一辈子值了。其实讲的是跟着这种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精神之旅,她值了。反过来有另一位博士就说,这个情景要推敲,完全是摘上去得,党旗下宣誓。 为什么我在这个讨论会上提出这个来?就是说对于一部作品科学的评论,正确的引领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现在不仅在创作时间里面,而且在艺术评论里面,常常出现了与这个艺术哲学层面的宏观价值判断的大智慧,而仅仅挪到与形似层面,细致末节的小聪明。你比如很简单,这么一个母亲形象,究竟她的思想导向,她的精神指示,那天跟我说成精神知识了,我看《中国艺术报》,我用的词是指示,设计的方向,不是指示,她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要发出对一部得到了广大观众好评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科学的评论根据。 我们也不能回避实际上在年轻一代,由于现在他思想比较活跃,是好的事,但是另一方面,其实你比如我完全可以大家变一变,刘月季没有主体人格吗?如果说她在开初的时候,她确实带着孩子,像我们传统艺术里面有过的一样,走上了千里寻夫之路,去了之后她那段话说的很清楚啊,我跟你已经不存在夫妻关系了,她是主动的提出离婚啊,这一点实际上就显现了一个在新中国的这样一个社会氛围里面,在新的精神轨迹上,她独立的人格。 尤其我觉得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她的厚德载物,你看任何人她都可以感化,包括文革里面的小人,对不对,包括按理说来夺夫之恨应该怎么看?对不对,但是她完全可以感化。这一点我觉得她是中华民族这个文化里面,和谐文化里面很大一条就是慈悲为怀,这个人确实是慈悲为怀。她有慈悲没为怀,不要看到没什么文化,她有忧患知识的人,能够以这种胸怀来处理社会上的是非纷争,这明显的是儿子要给爹两个划清界线了,她在当时的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里面,她表示了一种如情如理的态度,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所以鲁迅先生说,无情为立真好解,其实真正有情的还是伟大的母亲,刘月季是护犊精神到极端的人,她的护犊啊对孩子的爱到了什么程度?儿子参军第一个月给她买了一条小驴,想着妈妈要到新疆去,开始她就不准任何人伤害这个驴。表面看起来是她对一个动物的感情,实际上儿子给她的那种亲子之情,母子之情推向了一种极致。 所以我觉得这么一个艺术形象上面,回过头来讲,我觉得她是谈到了,“道德”本来是两个东西,道为上,为本,有道才会有真正德,而德是为了奉行一种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这个形象告诉我们,做人一辈子最关键的是要升华到文化的道路,伦理道德的道路。回过头来讲这几条是有道理的,每一个人如果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下,要成为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一分子,她应该首先慈悲为怀,与人为善,接着她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忧患天下,然后才能把一己之私情,或者小情通向国家之大情,完成大爱无疆,最后只有大爱,才有无疆的,做到这一条。所以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物放到了一个不平凡的环境里面尤其有意义,其实艺术这个东西,它常常应该是写出陌生的情节,传达出人们熟悉的感情,这才是好的艺术。你不要全部写的是意料之中的情节那就没劲了,传达出来的感情是陌生的,会有距离的,传达出来只是少数的人它脱离民生的一种情感的东西,她可能有认识价值,但是它的审美感召能力有多强,就很难说。有些时候它是有意义的,你不能说没有,你比如说《五星大饭店》它也有它的价值,但是它那种感情,可能与《戈壁母亲》的,它在通向民众上,激活民情上可能会有一些差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