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邵逸夫电影二三事 垄断制作播出平台

2014年01月16日15:53  南都娱乐周刊
邵逸夫与他的电影帝国。邵逸夫与他的电影帝国。
邵逸夫六叔邵逸夫离世让人哀痛
107年成就107年成就

  六叔用107年做了什么?

  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电影人

  口述_奇爱博士 采访整理_本刊记者 魏春亮

  邵逸夫总的来说是一个伟大的电影人,就影响力来讲,他是香港电影史上的定海神针,无出其右。他的伟大之处第一在于他把明星培养、电影制作以及下游的播出平台全部垄断。香港是没有反托拉斯法的,在这种情况下,邵氏占了很大的优势,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影视帝国。

  第二,他把香港电影工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善于引领潮流,50年代有黄梅调风潮,后边有刀剑电影风潮,后来还有功夫片风潮和功夫片戏剧等等。又运用大制片厂的底气,支持了非常多著名的导演,比如著名的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等等。能够让很多大导演和制片厂风格相融合,这是很了不起的。

  第三,邵逸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家。他能够在香港清水湾拿地,每平方英尺45先令,这成为他最大的升值资本,80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已经升到了40多亿港币。原因之一是他和港英政府保持了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看过去的邵氏厂刊《南国电影》,里面有大量的港督去参观邵氏影城和剪彩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和内地搞好关系。50年代的时候,在新马院线,邵逸夫会让长城、凤凰等左派电影放映。70年代的时候,内地还是“文革”啊,新联公司董事长廖一原把《七十二家房客》的版权无偿给了邵逸夫,邵逸夫才让楚原拍出了粤语片的振兴之作。这部影片是左右公司合作的结果。到了80年代,冷战还没有结束。1986年的刘嘉良拍《南北少林》,之前李连杰[微博]的《少林小子》和《少林寺》都是左派拍的影片,不过这部《南北少林》是左右共同拍摄的。到了90年代,邵逸夫还支持吴天明拍《变脸》。他能够在台湾当局、港英政府和内地政府三者之中保持这么好的关系,这就是他能够做得这么突出的原因。

  第四点,邵逸夫非常勤奋,一天能看好多电影,以引进外国电影人和电影表现方法来改良香港电影。《梁祝》的很多特技都是日本人圆谷英二做的。西方开始用手持相机拍摄,他会把这种方法引进整个功夫片当中去,你看《独臂刀》里面很多打斗场面都是手持摄像机来拍摄的,比那些左派电影更有娱乐性和技巧性。另外他也很强势,他会让人们臣服于他,他要掌控这些导演和演员。导演再有个性,邵逸夫也要他融入整个邵氏影业的体系当中。像胡金铨和李小龙[微博]这种谈不来的人,就好聚好散。不过一旦回来,他也会接受。李翰祥跑台湾去搞国联公司,搞不了回到香港,邵逸夫照样给他很大的支持。

  最后一条,邵逸夫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他人生当中,是有和他能构成竞争的对手。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出了各种事。电懋其实比邵氏更有钱,陆运涛带着他老婆去台湾参加亚洲影展,直接飞机失事,死了好多人。电懋老板死了,“左派”也乱了,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邵氏达到巨无霸地位,是有时事根据的。

  他们眼中的六叔

  王晶[微博]

  我从1975年到1982年都在TVB。我主要是创作剧本,像《网中人》、《京华春梦》、《千王之王》。当时的创作很自由,总之你有商业价值就可以开戏。外界的环境是很热烈的,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代,大家都觉得只要努力就能赚钱。

  之后我就在邵氏拍戏,一直拍到90年代初。我的第一部戏就是邵氏出品,当年也是自己争取,几乎成了邵氏最年轻的导演。开始我的工资很少,但分红很高,结果第一部戏就可以分到买两层楼的钱,拍第二部戏时工资已经加了五倍,方小姐(方逸华)主动给我加薪 。

  其实邵逸夫先生那时已经很少理我们了,都是方小姐在负责。但有几次参加影展,我几天都和他在一起,有时会闲聊,不过很少聊拍戏的事。他倒是很有趣,我记得我和周润发陪着他,发觉他很喜欢用英文交谈,可能他担心我们普通话或者上海话不好。

  邵氏电影对我很有影响,我小时候几乎是被它养大的,很多观念都是邵氏电影给我的。我最喜欢的导演有张彻、半个师傅的楚原、刘家良,李翰祥有几部都是我很喜欢的。

  洪金宝

  我16岁入行,那时候刚出来做武师,还什么都不知道,邵先生那时候已经是重要人物了,我们还没到跟邵先生聊天的地步,到后期才有机会碰到他,打下招呼聊聊天。每个人都知道他是电影界巨人,这是无可否认的。我受他最大的影响还是在电影上,他这样一个“猛人”可以做电影又转而做电视,我们是很佩服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