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索音乐总裁吴越上台发表演讲
主持人 : 谢谢刘智先生,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问题的讨论。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传统的创新业受到的巨大的挑战。手机铃声等一些业务推动了唱片业的发展。下面我们的论题就进入到新技术平台引发唱片业的变革和带来的商业机会。首先有请新索音乐总裁吴越先生。2000年初吴越先生凭借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熟悉基于十数年
海内外商业营运的经验积累和市场体验,以参与在中国重新建立新文化产业的兴趣,加入了世界5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索尼国际集团,并出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被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作音像企业“新索音乐公司”的总裁职务,负责创建这一企业。
吴越 : 谢谢大家!首先,感谢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在这儿和大家交流,我想说明一下刚才由于前面有很多发言都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公司,介绍了他们的公司,今天我这儿可能是有一个特点,因为今天的话题是民营资本在娱乐行业投资的热点问题。我今天在这儿的发言,并不代表公司,我希望作为一个其他行业到这个行业经营的一个经营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代表我的观察,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看法。谈的主要的话题是中国音乐发展行业的障碍与机遇。
我想今天主要是分四个方面来谈,每一个方面都可能会涉及到一个障碍和机遇。我想今天说的是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在这个行业领域环境当中,我们来观察一下政府各个条件对这个行业管理的当中的矛盾造成了一些实际管理的效果。第二,我想在这儿跟大家探讨一下一个问题,大家可能都观察到在中国的所谓的流行音乐行业目前为止,尤其传统行业,几乎是港台的内容占到相当主要的地位,如果我们以东风和西风来形容这两个话题的话,我们探讨为什么本地的内容没有形成特别强大的问题。第三,关于中国所谓乐观有可能先导体验经济。第四,建立营销通路,本地文化定能战胜外来时髦、创造流行。
我在这儿可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表,这个表是在我个人通过新索音乐在中国市场竞争过程当中,所小节出来的。对我们传统音乐行业来讲,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形容词,我们用砖瓦的方式来管理着鼠标的市场。在中国目前的所谓跟音乐有关系的一条线,比如说我们全国有75个光盘厂,有一些有利的光盘出现在我们的市场上。我们的杂志有可以送光盘,这是属于一条线。我们又有节目等等,我在这儿不再重复这些表里面的详细内容,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外人进入这个行业,可能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拼命的宣传、可以拼命的免费享受,但是很多时候是不可以买到被批准正版发行的产品的一个非常奇特的市场,如果换到别的行业的话,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在中国这个行业是这样一个情况。比如说,举最近的例子,大家知道《功夫》的电影,而且没有记错的话,有上亿的票房,但是《功夫》电影的录音制品,有一些内容就可能认为是不合适了,出唱片的时候,需要把它删除。在同样一个市场,同样一个产品,那个其实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规则来管理这个事情。又比如说,有一些音乐作品,有一些Music Rideo,如果变成一个电视剧的话,我们认为这是一合适的,所以在正版的审批过程当中,可能被制止、不能发行。与此同时,有的广告商认为很合适,可以在CCTV天天晚上播,10几亿人可以看到。又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电台,也可以几乎是实况转播个栏目、或者电视台报道的电影,但是同样的内容,真正拿来做一个产品,作为一个传统的产品营销的时候,我们又是采取了别的不同的观点。
这个产业如同是一个气球,能不能升高跟这个气球有没有洞有关系,如果这个气球充满洞的话,这个气球很难升高,我认为这是可以改善的,我们正式的认为这是一个产业的时候,如何来正视这个矛盾,来改善这个矛盾是非常重要的。
对音乐产业的认识,是一个对这个产业定义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文化具备着意识形态,尤其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对意识形态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以忽视的。但是,与此同时,怎么来把握作为一个产业,音乐存在在什么地方?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这些不同的条线,怎么有效管理的问题,其实又是要求我们所有的同业者管理的各条线都如何跳出来以前传统的思路,如何尊重商业市场产业发展的逻辑,来提高本身对管理的思路进化和管理的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大点,提到东风压到西风的问题。我们经常谈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的话,就没有一个投入。我们经常在听到我们现在的政府在谈所谓以人为本,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就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脑力劳动,尊重劳动同时体现在市场的价值,体现了市场价值,能够实现市场价值,才可能吸引人才、吸引投资。我们今天很多在座是投资的,毫无疑问良性循环行业的繁荣,跟整个逻辑链是非常有关联的。所以,到了音乐行业,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把音乐认为是一个塑料原料的行业,目前来讲中国是有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其他的成果,在中国的艺人在海外发展的成果,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不能回避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本国本土的市场良性循环来建立,才可能抚养本土的产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例子,王菲、黎明在香港成功、阿姐鼓在欧洲的成功,十二女子乐坊在日本的成功,当然这些成功也会帮助我们。但是归根到底我们今天的在座,不会看到所谓的偶然的机遇,有一个国内的艺人在国外成功,而认为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是我们必须重视中国音乐行业也好、娱乐行业也好,真正的发展必须来自本地市场的收入,本地市场的产值的增加和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我相信投资者也一定会有所相同。
再谈到产值的问题,今天正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刚才看到一个《福布斯》的名人榜,我经常跟《福布斯》杂志有关人员聊这个事情。自从去年名人榜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说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有争议,但是不是说一个艺人有多少收入的问题,本身反映知识产权价值的问题,反映了我们目前来讲中国的所谓名人的价值并不是那么惊人的。首先,大家可能知道中国的音乐行业是所谓正版行业的产值,大概只有全世界的1%都不到,跟美国相比的话,只占美国的2%左右,但是所谓光盘的量几乎是已经接近了美国量的60%,大家可以看出量和值之间的不同,这个数据是中国音像协会提供。
另外我们看到名人榜提到艺人、歌手有多少的收入,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我们不是跟农民在比。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收入。在这个收入当中首先第一点,中国艺人的收入是来自于劳力密集的演出,今天我还没有研究,去年我记得多少场演出,如果一年算300天的话,他几乎天天在演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内容来讲,我认为这是一个退化,不是产业性知识产权得到发挥的体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比较惨的事情,我们再一比较的话,我认为绝对不是一个消极的或者是积极的各种问题,我认为是一个现实的,在《福布斯》的海外的名人榜上,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猫王死了28年了,他的收入也是几千万美金,同样把今年榜上最赚钱的本地歌手,是辛辛苦苦、劳力密集的、汗水劳动收获,今年的比例我们认为是不错,或者个别人还争议,应该没有那么多。就算他有很多,根据死去的人来说还不值得人家1%的比例。所以这是我们值得重视的,这是一个刺激我们的问题,我们现在对知识产权重视,其实也反映在我们的艺人、产业不之前,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关注,值得我们所有人尽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
我来自其他的行业,我个人认为,文化行业其实是一个消费者的行业,消费品行业,既然是消费品的行业,我们必须来看为什么我们这个消费品行业,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基本上做B2B和B2G,B2G是对着政府,这个依赖的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我想形容一个正常的情况,作为一个娱乐产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内容产业,手中的群体也是消费群体,在海外音乐艺人和内容的创造作业者,一定是面对B2C真正面对着消费者的营销,以消费者的反馈检验成败的标准,优胜劣汰,由消费市场提供所谓的养料、财源。因为消费者必须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是他们的良性循环的一个反馈,如果成功的话,他当然占有市场。我们回过头看我们现在一种非常扭曲的情况,由于我们现在正版的收入及其微薄。由于思路的改变,内容怎么不输给海外的市场,你不是瞄准消费者做的,你不是求着消费者回馈决定你生死存亡,因为你的生死存亡靠着别的做的。我们不谈原因,我认为这个现象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助长了现在所谓的现状。所以,我认为这个是值得注意的。
尤其是我们回想,我们现在回国头去看我们国内很多其他的企业,怎么从所谓的B2B转移过来的,如果有这个记忆的话我,记得80年代、90年代以前我们的餐饮业是靠国家请客,那个时候的餐饮业和今天作为有消费者要去选择,这个质量会不一样,显然我们今天不会认为我们现在的餐饮业不是靠餐饮在做,而是在做其他的对着政府请客,这个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大的经营方向的问题。房地产也是如此,当年这个房子是分配的和现在这个房子是需要做广告,是要吸引一个又一个消费者,花他的钱,个人的决定,这个情况也是从B2B转变来的,汽车工业也是如此,如果汽车是卖给公司老总和消费者购买汽车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所有的其他行业的转变,都是在这个营运的方面转变以后,当然这个也由其他的条件决定。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国内营运行业,不转为B2C的营运,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所以,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点。
第三大点,在数码的音乐时代,对经济的发展,大家可能都愿意接受我这样的观点,中国传统的音乐行业是非常弱的。这个弱可能会成为好事,就好比中国在很多行业是跳跃式的发展,比如手机,从没有手机到有手机发展。中国很可能很有机会在音乐方面可以跳跃,可以不要去考虑如何拯救我们传统的行业,而直接建立体验型的经济,其实我们是存在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能够扭转我们的音乐行业,还是应该从宏观上倡导价值意识,如何从B2C的意识很重要。前几位发言的朋友都提到了盛大等等,很多企业的成功都是B2C上面的成功,在体验经济的发展中,跳过一些传统的障碍,很可能也能够给现在已经存在B2C的平台,这个很可能对音乐行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对音乐产业来说,重视这个企业经济的业务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企业经济,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娱乐行业,我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已经发生的情况,因为中国特别的市场状况,因为中国传统行业的落后,因为中国盗版的现象,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经济已经出现了压倒了传统经济国外不存在的现象。比如说看一个最新电影,电影院不能带回家,现在可以卖50、80块的门票,但是现在你可以花8块钱就可以看一辈子的情况。游戏更是如此,索尼有一个全球用游戏机玩的叫Playstation,每一个游戏用50美金去玩,我个人认为你进来就死定了。因为有各种原因造成这个模式在中国进行。且不谈索尼的PS,看一下PCGame,已经普遍的推广了,盛大我认为就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这个游戏没有带回家,但是你付钱了,你没有任何占有,但是你又参与了玩,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企业经济,盛大网上不占有的游戏的产值,跟所谓拿回家玩的不能成正比。音乐上也是如此,现在唯一的正版是杀出一条路的就是下载铃声,现在真正在中国成功的叫手机彩铃,手机彩铃没有到手机上,你付钱了,你的朋友听,你自己都听不到。彩铃你根本就不拥有,但是现在相对是一个成功的业务,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企业经济的体现。
与此同时,真正卖这个铃声给你,卖到你手机上你肯出多少钱,最好是不要钱,现在争议很多。比如说现在的歌手,不管门票卖得卖不出去,但至少演唱会有上百、上千的叫价,但是把任何一个歌手的光盘带回家听的话,有可能只花10、20元左右就够了。再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卡拉OK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产业,你根本不带回家。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所有的消费者到卡拉OK玩不是免费,在经营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今天不是给你们结论,是我想提示的地方。我刚才说过,中国的流行音乐是港台、尤其是华语音乐,是占统治地位的,只要是本国文化很强的地方,不可能外来的语种会变成统治型的流行音乐。对于中国的问题研究了很久,大家都挣扎了很久,但事实上从商业的传统上,还是港台的音乐为主,当然也有前面说的问题。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内容为王”,刚才王长田谈到的“内容为王”的状态,“内容为王”是可以的,但是中国现在渠道很重要,渠道可能会给你假象,当渠道不畅通,当没有渠道的,本地文化一定会战胜外来的,而且一定会有绝对的优势的。
我个人认为其实外资在这个文化行业不占任何优势。其实是本地公司的优势,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重视建立有效的营销通路,现在验证我的话,手机铃声、彩铃,是一个非官方的数据。这是有根据的,手机彩铃,总畅销的全是本地歌曲,所谓大红大紫的周杰伦,所谓地区性的超级艺人还不如新疆来的刀郎,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如果任何人对本地内容有任何疑义的话,这个案例是告诉大家,你只要有一个畅通的B2C的通路,成功的一定是本地的内容,问题是靠所有的从业者、管理者包括政府部门怎么来有效的管理、支持,怎么来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产业怎么来需要帮助、需要改善我们的环境,谢谢大家。
主持人 : 谢谢吴越先生,下一位演讲者是北京太合音乐董事总经理宋柯,1996年宋柯回国创办麦田公司,现在旗下的艺人有朴树、达达乐队、叶蓓等艺人。下面有请宋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