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合麦田音乐董事总经理宋柯上台演讲
宋柯 : 非常感谢《福布斯》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这个行业的像我这样实战者能够跟业外的很多投资方能够有机会互相后沟通一下,了解一下我们站在娱乐圈后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可能在座的有不少业外的朋友,所以我想对于所谓传统的唱片工业,我所谓说几句。
在美国、欧美、日本,甚至在印度,唱片都是一个超级大的行业。而且,一点都不比电影的影响力小,销售额也不比电影的小。在内地,流行音乐一直在娱乐的内容里面,算是一个比较弱的项目,大家关注的比较少,每次大家都认为电影的影响、电视制作的影响更多一些,而且觉得歌手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或者流行音乐的行业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实际上虽然刚才我们也叫了很多苦,但是我仍然觉得其实本身就算是在中国盗版这么严重的一个地方,流行音乐其实还是很不错,举一个例子,如果按照票房的概率来说,在中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民币票房的电影,我想不超过10部,是内部出产的片子。而且超过这些投资的话,我想超过千万票房的投资,大致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而唱片来讲,唱片像去年的前三名,刀郎的正版270万张,索尼的周杰伦是大概100万以上,朴素的100万以上,是2000——5000万票房的收入。但是它的投资远远小于电影、电视节目的投入。从投入产出来讲,票房还算不错,每年可以过千万票房的概念的唱片,我想会有那么小10张的样子,没那么惨。当然,跟国外比,基本上说到国外行业的数字的时候,不是一般的羡慕。前两天我们公司主办的太合传媒和另外一家公司主办的演唱会,我这辈子没有和明星合过影,也没有握手,那天特地站了半天了半天和琼斯,合半天影,因为我想沾一定仙气,因为她第一张卖2200万张,第二张1300张,两个加起来是3500张。唱片公司有这样歌手、这样的产品上,他们基本上会很高兴、很光荣的叫我们叫索尼唱片公司。在中国,我慢慢已经不想叫唱片公司了,大家看我们公司的名字叫“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很长的一个名字,原因是我个人对唱片在内地的发展,其实已经没有太强的信心,我觉得唱片的格式差不多已经到了它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我这么说的原因,不是因为我这几年过得苦,或者我们经营状况不够好,而是因为下面我要讲的所谓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一线曙光,而且这个曙光越来越亮。
我们所说的新技术是什么
当然,还有像宽带这一块,比如所谓的互动电视,我指的互动电视就是可以推过VOD系统点播的这些东西,就是说需要靠记次来计算收入,当然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开始,虽然有很多家已经关注到我们比如说MV的版权,已经开始需求了,但是还没有到能够收钱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在新的技术里面,为什么我说看到曙光了?因为我经历第一家享受到在上面有收入,当时我们在华纳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彩铃还没有推出之前,在2003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当时卖了1000多首歌的版权给新浪,新浪也是这个行业对于增值服务这块,眼光很高的公司,当然他们也很有钱。然后,就接着不断的去跟各个SP合作,能够收到不同的钱。基本上,它的角色其实跟传统传媒业有类似,像传统传媒业的角色从内容提供方,我们音乐制作公司到发行权,但是发行权只有一家,再到零售商,然后到消费者。原有的渠道我认为烂,因为在每个环节当中和每个环节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法行为,比如我们不信任发行商,觉得发行商都是在瞒数,比如说发了50万,他说发了30万。比如说中间商不相信零售商,零售商长期的欠款。所以,造成客户之间的链越来越非良性的循环。
在新的领域里面,角色也差不多是这样,我们仍然还是内容提供方,可能SP成为链条的发行商,运营商成为了零售店,成为了销售平台,然后再到消费者。我认为在这个渠道里面,大家作用是差不多了,但是为什么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利润就比较大,我特指彩铃。所以我分析一下彩铃为什么能够在我们新的技术里面,能够得到大量的收入,我认为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在MP3上,在内地收入为零,一分钱没有收入,虽然网上的MP3,到处下载到多少次,但是我们的收入仍然为零。在手机铃声这儿,因为手机铃声通过SP自己可以定制,所以收费,包括在版权上的归属问题上,都做得稀里糊涂。所以,在彩铃上实际上次数比较多,但是没有收到太多的钱。中间还有一个音乐著作权协会的一个单位,他们帮助我们把价钱定了,再稀缺的资源在他那儿也卖不到多少钱,大家拿着这个协会的合约,就把这个事就要挡了。我们每次跟这个协会算钱的时候,觉得钱特别少。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去年朴素的著名的《白桦林》这首歌,我从音著协收入900多块钱,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销售环节上有问题,跟太多家的SP轻而易举的获得这个资源,因为这个是一个旋律,而不需要获得原音的歌曲。
其他的很多东西,基本上还没有变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现在最好的就是彩铃,彩铃有一个特点,基本上的收费挂在中国移动,各省、各地区的网站上,就是说,它的整个的销售渠道,只有北京移动、广东移动这样的一个平台,或者各市的一个平台,这样的话,移动会比较关注版权的问题。我在这儿想,热烈的表扬一下中国移动,我认为中国移动在这个问题上起到了一个国营大公司和上市企业的应有的责任心,他们对于彩铃版权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这样逼迫在铃声上偷偷挣了很多非法所得的SP,逼着他们找内容提供方,说一定要签最合法、最合理的、有合适性的、有严格的特别合作比例分成方式。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内容方来说,保障我们的利益。
当然这里还能够控制的是手机预置铃声,我们跟摩托罗拉合作,跟手机厂商合作,他可以预置台数上,他可以预置朴素、预置刀郎的歌曲。所以,整个新技术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真正收到钱的还是主要集中在彩铃业务,但单就这一项,我可以讲已经在我们公司去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我们在传统唱片行业收到的版税的数字。
去年我们新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偷偷的收购了一些版权,这里包括前10年原创音乐最好的一家公司叫“红星音乐”,红星音乐的老板没有抗住,他是香港人,他退出这个行业,但是他手里有大量的优秀的版权,笔触说郑钧、田震、小柯、老狼、许薇大量有价值的版权,放着也很可惜,我第一件事就收购了它。在刀郎还没有全体都热的情况下,大家还不太清楚刀郎是谁的时候,我们已经和他谈了收购在新技术,我跟他说了传统那块都是你的哥们,还交他们发,但是只要新技术的领域,当然我知道新技术领域指的什么方面。有消息说太合麦田有近千万收购这方面的版权,我有几个哥们说他们都是疯了。
刀郎在前5个歌曲有3首歌曲是刀郎的,这3首歌加起来是600—700万次,这个数字不是特别的准确,应该还是更多一些。每首彩铃大概是2—3元左右,根据提出SP不同,所以总铃声在1200—1500万左右。根据我们和SP分成协议来讲,扣除移动15%以后,我们可以分到将近40%左右。所以,大家从这笔帐可以看到,在于半年的时间以内,因为他的授权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半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收回收购他们的钱。所以,这个势头是我们做这个行,苦了很多年,我们做这个行做了很多年,突然有一天我们睡醒以后认为有一个玩意儿我们可以赚钱了。
最后,稍微的展望一下。因为今天光说现实格局都已经形成了,可能在座的资本大佬们,不见得关心现在,可能关心一下流行音乐的未来是什么情况,这是完全代表我个人的想法。这是第二个我为什么不愿意叫唱片公司的一个原因。所以,我现在一点都不抱怨传统的盗版,爱盗盗去吧,反正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样?因为第一,我们八年前进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好象是先天残疾的孩子一样,一出生就很难受,不是胳膊折了就是腿折了,因为你一出来,面对着一个市场说“这里面95%的钱东西是您做的,力气是您花,但是有95%的钱不是你挣的”,我认为这个行业简直是畸形到了相当变态的一个地步。所以,我其实原来没有什么留恋,留恋的是那些在国外依靠唱片这个载体、CD这个玩意儿挣了非常多的钱的人。比如“五大”唱片公司,他们一个唱片卖好几千万,他们当然叫唱片公司,他们不会叫做音乐发展公司,因为他们不需要靠音乐其他的一些增值项目挣钱,他们光唱片就可以了,什么演艺?演艺公司叫音乐营销公司,只占到20%,其中大部分来自演艺和赞助商这边。所以我们不留恋,意思就是我们最敢去做,我个人的想象是,在未来的几年,当硬件和软件,当然也包括对于版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我相信中国未来会是这样一个情景,唱片变成现在的“黑焦”了,变成发烧友说我太喜欢了,我们每年会出一个发烧的收藏品。音乐的主流形势就是你想听刀郎的歌吗?那你到网络上、或者在手机上可以听到。这样可以避免盗版,生产的过程。我们家朴树唱片真卖钱,我这个公司拿到五年的管理费用,均到一张唱片上。但是以后不会,我跟他说,你每次写一首歌,我就给你出一次。他说,哥们,太好了,我每次凑齐10首歌,就得等好几年。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盗版,我就听一首歌就够了,我觉得传统唱片有点强买强卖、搭售的意思。每张唱片听朴树《白桦林》不错,的《生如夏花》不错,然后确唱片的地方一看,是10首歌,有一首是《白桦林》,回家不听1、2首也还不错,其他的那8首就不听了。你最爱听的歌排在第八,这就是单发一首歌的好处,你还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安排消费者的听觉习惯。所以,整个的转变,我觉得各位投资大佬们需要关注的方向。如果流行音乐行业再向从唱片音乐模式转导弹驱模式的时候,他相应的市场运作的环节都会变,这是我今天提出的小小的想法,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投资最好还是投资中国移动,那是一个最好的公司。SP好几千家,选哪家投也不太好投,我觉得太合麦田拥有版权资源的公司还是不错的。因为前十年中国有价值的版权我们大概握着50%以上。
所以,找一个制作力量很强,团队很强悍的内容公司投一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谢谢大家!
主持人 : 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个论坛进行对话讨论。由《福布斯》中文版名人榜制作人郝兵来担任主持。
郝兵 : 现在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做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在我们小型的论坛开始之前我们介绍另外两位嘉宾,一个是冯楚军先生,他是国内正版音乐的开拓人之一。2000年冯楚军先生,创办了音乐网,去年10月份,由冯楚军先生重新创办的第一个正版门户网站TT音乐网。可以说冯先生是正版音乐的开拓者。另外一位的嘉宾是王加斌先生,他是目前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是美国知识产权的协会的会员,同时在美国拥有注册律师资格,王先生在知识产权领域方面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我们在这个讨论的开始之后,也随时欢迎在座的各位,就对音乐或者唱片产业所关心的话题,做一个互动式的对话。有请各位嘉宾。
郝兵 : 冯先生从创办门户网站的音乐来说,您是正版音乐网站的先驱,是一个先烈,宋柯先生通过平台的应用,在这个领域淘到了第一笔金,我想问冯先生作为正版音乐的网站的音乐模式到底有没有出路?
冯楚军 : 我们这种结果到今天为止还得到了一个先烈的评价,刚才宋柯先生谈到了中国移动很好的一种渠道,如同一种B2C的有效的渠道,获得的产值回报接近于唱片的发行量。刚才没谈到,大家都觉得MP3都是一个问题。去年我接受了很多的投资方问题说:老冯你要跟SP没关系的话,就不要跟我谈了”。我也想很多的同事也在,我也觉得是和一个机会,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和美国的互联网有一个相同和一个不同性,在中国有两个区别,一个是在这一方面美国70%和,美国的增值服务没有中国发达。一个正版网络音乐可能会走一种不同于美国纯粹的正版网的模式下载。还有一个作为一个民营网站是同时提供手机服务和网络下载的服务,我现在做的TT Music的网站,简单的说,就是说把网站上听歌做成免费,在唱片公司允许的情况下,以这个来顺移消费者对于免费的需求。
郝兵 : 您觉得TT音乐刚才冯总提到的模式有可行性吗?
吴越 : 中国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关键的是,当这个情况不一样的时候,有没有足够的内容去试验,由于传统的音乐行业、模式不支持可持续最本地音乐的扩展,到了数码时代,突然又发现要启动这个东西,还得要靠欧美的引进,又要靠国际规则说版权怎么转让,是鸡跟蛋的关系再出现,这是一个机会,当这种关系出现在传统的卖唱片的行业,你知道鸡是不生蛋的,你说不喂这个鸡了,因为这个鸡再喂多少也不生蛋。现在这个关系很有趣,现在至少让你知道这是一个能生蛋的鸡了。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花多少时间可以赶上,你即使知道这个平台可以追上你,也可能一夜之间出现100个刀郎。所以我觉得现在处在这样的状况。在座的投资者如果你们有同样的感觉,现在这个时机是支持这个时刻。不是看不到模式的问题,是有了模式没有内容的时候了。
郝兵 : 现在吴总提到还是内容的支柱,实际上从我了解太合麦田来说,目前通过收购本土音乐的版权,应该是尝到了甜头,但是太合麦田仍然有原创产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对太合麦田来说是对未来当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
宋柯 : 现在第一光靠彩铃还是不行,因为彩铃本身不是一个音乐上可以给人欣赏的一个音乐,彩铃只能定义为服务。而且,唱片更是一个市场宣传的利器,不指版税的生活,我唱片去演出、代言,去做行业营销工作。这样的话,唱片就完全成了一个市场了,别的市场都在干什么?别市场都在买媒体,或者搞店面,我们的市场不,首先要干一件事,你首先把唱片做了,这样的话,从整个来讲艺人的产品才有一个说法。所以我不会放弃唱片,因为我觉得唱片还能占20%、30%左右,我为什么不做?
郝兵 : 从传统的销售渠道的话,内容是一个问题。
宋柯 : 现在还没有过度到单曲过度的时代,我要求我的制作人员说,这张专辑花10首歌的钱没有关系,但是给我弄出一首大红的歌。这样的话,才能在所有的渠道上有很好的回收。
郝兵 : 通过一个新的平台是不是可以原来的内容产生价值放大?
宋柯 : 我认为不是简单的放大,新技术给这个行业带来太多的选择,在新的技术上发挥的产品,以前的唱片叫你买回家听,只有这么一个功能,现在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有大量可以选择的方式,彩铃是一种,彩铃只是为了让你听电话的时候,别那么枯燥,就这么一个玩意儿,中国现在有2200万彩铃的定户,当然这里还有搞笑的,那个占了30%左右。以后在你的时候手机上今天晚上去唱卡拉OK,但是刀郎的新歌还没有练会,你今天通过我们SP发来的一个,跟着唱的话,也很省事。还有点歌传情,人类很多的宣泄方式都可以做。这种服务的概念,又回到了所谓的B2C真正为消费者定制的产品。所以,我认为开始的时候注意到,新技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多少好的东西,可以用,我认为这个很值得研究。
郝兵 : 现在请问王加斌先生,刚才几位音乐人士都提到盗版的问题,对唱片来说或者对音乐产业的侵害,从一个历史角度您认为怎么界定音乐的盗版?盗版产生根源的问题是什么?
王加斌 : 你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注意到今天来的嘉宾有10几位,但是法律界的只有我一个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名字的关系,我叫王加斌。所以我感到受宠若惊,对媒体产业和文化领域当中,法律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我想明年的时候,也许可以单列一个专辑,那就是法律的而不是部分版权保护。接下来是您提到的盗版问题,我从事知识产权15年,我在美国那几年,我学的知识产权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是盗版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回到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我作为主力参加中美“3.11”的谈判,对美国和中国贸易额差的时候,到美国对我们的看法,还有碰到我们的同行,包括我见到汤姆·劳顿,黑人的老总,他们都非常情绪化的提到盗版在中国的情况。我陪马克先生,他说你为什么认为盗版为什么在中国能够这么厉害?他是一个专家,我回答说中国人素质比较低。第二消费能力,中国不能支付。第三个我们体制不一样。他说在中国作为这么一个产业,是一个非常稚嫩的时代,这个产业的发展是在初期萌芽的状态,不能用一个先进发达国家的产业的状态,要求版权高度保护的程度。
我想说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在美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也好,它被称之为作为内容产业来说,或者版权产业来说,它的核心、财富中心增长点是版权不是别的。所以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版权会出现问题呢?当然,政府的法制行业是有问题的。第二,我们老百姓意识还有问题。但是,我认为非常主要的是我们的正版产品运作不成功,为什么?因为在新华书店买不到正版的唱片,为什么?因为它运作的模式是失败的。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知道,文化产品包括多媒体产品,本身从生产出来那一天起,通过人的大脑国发到五个分文件上,到终端消费者,中间的环节非常多,这种成本非常高,在传统意义上,在美国看电影,还是盒式录像带的形式,为什么在中国已经消亡了。在美国版权还是非常重视的,在中国没有这样的。通过我们聪明才智能够采取的一些措施,一定会把正版的产品在市场中,正版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能比盗版只高那么一点点,8块钱可以做到,你9块可以做到,对于大家来说我一定买正版,不会买盗版,所以这是我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盗版的问题。
郝兵 : 吴总,您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吴越 : 我是持不同意见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为什么是一个误区,往往是很多人这样想的?但是事实上来说,正版比盗版稍微贵一点的想法,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盗版的内容是不付钱的,正版的内容要付钱的,如果要把正版为了和盗版竞争,说我稍微贵一点点的话,就可以买的话,其实不可能,反过来你接受是一个宣传工具的话,这个倒是可行。为什么前面的观点我持不同的观点,因为所有其他的行业都证明并且已经证明,中国市场持人很穷,所以我们要便宜一点,没有一个行业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用这样观点的话,今天所有的人喝8分钱的酸梅汤,而不是喝2块钱的健力宝。为什么?怎么可能在8分钱的酸梅汤的时候,就有人推出1、2元多可口可乐。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我以前经营过的化妆品行业,当时中国的唇膏是5块、10块,现在是多少钱?其实,行业的产值是不可能以便宜来算的,这样的话,有几个误区出现:第一这个行业怎么吸引人才?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人才是以什么衡量的?以工资衡量的?工资是谁给的?公司给的,公司钱哪儿来的,是投资者给的。其实这个观点,我认为已经被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观点很久了,我要引用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你持了这个观点,你看这个观点发展不发展。
郝兵 : 看来行业内外对这个问题持不同的看法。
王加斌 : 我想回答你一个问题,高一点的概念是基于成本流通巨大带来的。
吴越 : 但是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内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我今天一出就说这个是刀郎,但是往往是我要投10个、20个才会出一个刀郎,如果那个时候空间只有5分钟的话,刀郎只能养刀郎了,不能养其他的了。
郝兵 : 我打断一下,刚才两位讲的是基于一个传统唱片的情况下。现在来说是一种新的互动的网上的平台,以后这样的平台是不是可以降低这样流通环节交易的成本?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冯楚军 : 做正版音乐网站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怎么对待盗版的问题。我提供一个数据供大家参考一下,也许对唱片盗版和网上的盗版,其实逻辑是完全一样的。美国的唱片盗版率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网上的盗版率是98%,在网上的只有2%的人是使用正版下来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唱片盗版是95%,网上的盗版是99.5%,是这么一个比例差别。
吴越 : 有一个说法,网上的叫个人盗版。海外的主要盗版是你刚才讲的,是网络盗版。
郝兵 : 我记得冯总说了一句话,网上音乐的盗版,传统的唱片的盗版是狼、对于网络音乐的盗版是虎,宋总是不是同意这样的观点?
宋柯 : 我没有觉得MP3对我有太大的攻击,网上做了这么多年,MP3一来他们被吓坏了。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呢,实际上这个也是我们刚才漏说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投资机构上,MP3一点都不可怕,因为彩铃可能预置的铃声,摩托罗拉给我钱的时候,用的就是MP3,MP3格式本身没有错,但是对于音乐的质地已经够使了,这本身是没有罪的。有问题在于,MP3在网上可传播性、可复制性。像苹果公司投的这个系统,编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只能用我的系统下,而且必须付我费,一首歌0.99美分。不管怎么说,大家发现苹果可以用这个的话,随便找一个盗版的MP3也可以往里面输的。所以,我没有指责苹果,我认为他去年给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真正大规模实现单曲消费的普遍还是在MP3或者MP4的类似的格式。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第一要把传输的锁定,在你的电影上或者播,只能听,不能传输,或者听三次就没有了。第二次,必须有严格的立法和执法能力。现在我想去打一个盗版MP3的网站,累着呢,哪天律师跟我一说次序怎么弄,我一听算了。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下,大规模、新技术可以成为音乐主流消费的模式才可以实现。其实,彩铃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而已。
王加斌 : 我补充一点。我刚才讲了一个成本,当每一个行业的运作中就全部控制了,所以在流程的过程中,你的权利不能耗散,耗散掉了,盗版就产生了。法律和新技术的撞击的过程中,新技术是开放的、扩散的,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技术会造成流失,另一方面如果你很好的利用这个技术平台,你可以把你的权利的链条控制得比较好,版权是整个知识产权领域权项是最多的,它从产生那一天起,就融合了不同方的权利。在扩散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网上传输,非常的复杂,所以不能仅仅依赖政府的环节,从企业运作中间有法律的技巧,这里面一定要包得严严实实的。
郝兵 : 谢谢各位嘉宾的观点,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告一段落。
主持人 : 下面我们将进入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内地影视娱乐产业走向国际化,有请上海三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杨玉冰。他曾任上海永乐电影电视公司总经理兼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玉冰 : 感谢《福布斯》给我这次机会。前面都讲的电视制作包括音乐制作,我更多的谈一下关于电影的问题。根据主办方的要求,我的题目是借鉴韩国等国外的经验,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来振兴中国的电影。2004年韩国的电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韩国电影《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创下了分别超过1000万人次和12000万人次的制作,这个人次对于中国的人次纪录,这在韩国的历史上也是这两部电影分别达到了折合23个亿人民币,《太极旗飘扬》折合人民币33个亿最令人信服的是,韩国电影的法导致了进口影片数量的减少和国产影片制作的增加。1997年韩国电影进口数量是360部,而到了2003年的时候,韩国电影只进口了170部,减少了一半多。与1998年相比,韩国电影的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就是说韩国的本地电影的票房从原来的25%到2003年的时候上升了49.4%,将近了一半。每一年从影片的数量从43部增加到78部,影片的平均制作费用从原来的1200万人民币,到2003年的时候,增加到3300万人民币。因此,看看韩国电影的发展,许多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韩国电影首先是在先失后得的战略下完成了电影产业的振兴。韩国所走的路是首先放开进口影片,凡是影片都进口,因此造成了一个情况,造成了多厅电影院迅速发展,由于电影院的迅猛发展,也增加了社会对电影投资的信心。然后就扩大融资渠道,为了保护韩国的电影,制定了韩国电影的市场份额,每个电影院必须放映多少影片来保护韩国电影,因此韩国电影的发展中经历了大致这么一个过程。
韩国的国情与我国有许多差异,比如韩国的市场经济要比我国早很多年,我们的观念和体制都不可能照搬照抄韩国经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海外经验整合我们的配置资源、发挥我们的优势。由此,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需要进一步制定更加能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政策支持,完善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产业政策。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和尹鸿教授发表了比较好的意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包括在制片、发行、电影院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降低准入的门槛,鼓励系统内外国有、民营资本参与院线建设,对境内外资本在电影参股、控股;制片领域的合资和合拍进一步开放。这些无疑是对电影发展有利的促进,但仍需着力推进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多种体制、多种投资,和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格局,引导并鼓励国营、民营、外资、合资企业按照市场的需要整合配置资源,形成中国电影制作、院线等各领域的核心企业。
另外,我们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影产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电影法规,尽快制定和推进适合中国国情,也适应市场需要的电影分级制。很多同行,特别是业内外的人,都发表了很多的意见,我们认为电影市场需要细分,电影的院线需要分类,电影观众需要分流但是从电影的审查标准上也应该分级,要求每一部影片老少皆宜,不符合创作规律也不符合市场规律,要对电影作准确的定位,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影生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如果说电影分级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电影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另外,打击盗版和偷漏瞒报,仍然是发展中国电影的严峻课题。电影、电视娱乐业中的盗版和偷漏瞒报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投资者的利益,廉价的盗版产品充斥市场,其数量品种之多,泛滥成灾,屡禁不止。对所有的影视投资制作者而言,这极大地打击了原创产品的投资和开发,并因此阻碍了这些产品的健康和发展,这种结果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我们仍然要强烈地呼吁并配合政府进一步打击盗版和偷漏瞒报。
第二,要加大影视生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加大电影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加强数字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开发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电影制作水平,使电影更好看、更耐看,更能展现电影的全部美丽。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电影不断发展的动力,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诞生到到模拟立体声,再发展到数字立体声,从传统电影导数字电影,无不渗透和展现科技力量,数字技术将成为在此推动电影发展的巨大动力。事实上,数字化模糊了电影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传统的电影是胶片,传统的广播载体是过去是录音带,传统的电视载体是磁带,传统的电讯载体是电话机或者是电频等,而这一切一旦进入同一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就会相互融合、相互开发、相互竞争。电影在这一领域仍然是视听音像节目质量的制高点。应该利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制造电影。
中国电影的数字技术开放、应用和推广起步应该比较早。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将该年定位电影的产业年、数字年。全国数字电影院到2004年底已完成146家,预计到2005年可发展到200家。我们公司也是成立两年多的民营的影视制作公司,我们和电影频道制作中心联合投资投拍的21部系列搞清数字电影《大汉风》,我们聘请内地、香港、台湾、加拿大等优秀创作、制作人才,耗资近4000万,历时一年半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现已全部完成。除完成21部搞清数字电影外,还利用大量的电影素材剪成了50集的电视剧。现在系列大汉风国内和海外的销售已基本完成。我们第一部系列影片的《破釜沉舟》已于2月23日在全国134家数字影院同时上影。到目前为止,首轮影院票房已达100万以上,我们还将通过流动放映,深入到城乡社区、农牧区、厂矿、学校、军营、广场进一步发挥影片的市场潜力。第二部《鸿门宴》也将于3月18日在全国数字院线首轮上影。这一切均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得了电影科技发展带来的效益,也积累了运用高科技摄制数字电影的经验。我们正在摄制的大型历史剧《朱元璋》以及即将投拍的大型历史剧《将相和》等项目都采用搞清拍摄,为未来搞清数字电影的播出准备优秀的节目。
第三,着力推进电影产业的资本进入。建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推广和服务中心,建立由政府牵头电影投资基金,按照市场规则支持电影产业项目,重点支持电影内容制作项目,特别是支持已具有良好市场操作意识和运营能力的民营中小电影制作企业。
电影和其他娱乐业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国际上所有国家最优秀的影视娱乐企业都是以优质的影视娱乐产品为核心的竞争力,都是以最优秀的产品来创立品牌,赢得声誉赢得市场。所有与影视娱乐相关的衍生产品也都是以优质的影视作品作为基础。所以中国电影产业的培育和支持,重中之重必然是电影制作。
随着国家电影产业方面的对社会资金和机构,包括民营和外资的开放、准入,这对于国内国外的社会资金和机构进入中国电影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的市场实践证明,社会资金和机构实际上正在取代传统的国营影视机构而逐渐成为中国影视制作合法性行业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主体、市场主体。
政府加强对电影的管理,主要是“服务和监督”,服务主要包括尽可能为被管理者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支持,建议政府组建电影发展推广服务和电影投资基金,在信息、剧本、宣传推广、高科技的研发,对电影制作和院线建设实行自主,对中小电影制作公司提供信贷担保,这方面中国应该有很大的优势。
第四,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推进电影院线建设。韩国电影的发展有一新现象很值得关注,在韩国通常情况的多厅电影院是指院内有10块左右的银幕,拥有2000个座位的复合影院。在韩国,多厅影院快速发展。据韩国市场有关机构分析,每增加一块银幕,就会增加9300多名观众的观看本国电影或增加12000多人观看外国电影。在韩国一般电影可以轻易确保有200多300块银幕首映。像《太极旗飘扬》首映时就有430块银幕,这在只有9.9万平方公里面积,4445万人口的韩国真是令人羡慕的和难以置信。在只有9000万人口的英国,电影院就达2500间;600万人口的香港,电影院有69家,拥有200块银幕;300多万人口的新西兰有拥有350块银幕。现在韩国多厅电影院的银幕数已达1000块以上。中国内地的新建和院数已达1188家,银幕数也增至2400块。比刚刚建院线初,电影院增加316家,银幕增加了8到5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院线的发展同电影产业和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院线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院线数量多但规模不大;(其中年票房超过5000万的不到5家,超过3000万的不超过10条,而在香港,超过2亿行港币的院线可达到5条,美国主线院线有25条,平均年票均在4亿美元以上)。跨省院线延伸不长,实力有限。院线与院线相当多的仍在同省同城的竞争,院线之间的竞争还缺乏公平竞争,内部缺乏活力,相当多的院线基本上还维持在过去的发行公司模式上,没有做到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院线的融资、重组、整合,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基本上还在等待观望之中;日前36条院线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只体现在影院的数量和质量上,在影片的放映特点上还没有根本区别,众多郧县同一时间放映同一影片,各院线不花激励和财力去投入宣传,相当多的个产影片因无档期而进不了市场,在院线发展这一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探索。
第五,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节目发行顺序,对电影产品精耕细作。现代电影产品的概念的全部含义不再仅限于以胶片为载体还原声像。更可以通过磁带、光盘等其他媒体实现传播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而这些产品产业的开发,正是中国电影企业,电影投资、制作、发行人和重要课题和必须去实现课题。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制作费用达148亿韩元(约9870万人民币)加上宣传费32亿韩元(约2100万人民币),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以吸引1280万观众作为预测的分析:票房、附加版权、出口创收、国外附加票房、展示会收入、拍摄场地旅游商品收入、出版、光盘、服装收入。附加购物效益,雇佣及附加价值收入等各项收入总计5000亿韩元(约33.3亿人民币),这种大资本的投入提高的影片的质量,扩大了影片的影响,通过层层的分解,精耕细作获得了巨大的效益,解决了“低成本——劣质电影——观众排斥——投入无法回收的恶性循环。我国2004年《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这些影片在国内分别获得1.53亿、1.25亿、1.03亿票房佳绩后,在海外以及其他产品的开发商也取得的成功。将影片在电影首轮、二轮、复影,在电视数字平台上的点播,音像制品,电视播出,广告等切开来卖的营销方式是我们中国电影发行值得好好总结和借鉴的。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中国电影借鉴海外的优势,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意见在于抛砖引玉,意在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