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玉碎》专题 >正文

周振天谈呕心沥血之作 大生大死成全了《玉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5:24 北京娱乐信报
周振天谈呕心沥血之作大生大死成全了《玉碎》

《玉碎》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35集电视剧《玉碎》正在央视热播,在观众都在盛赞王刚的演技的同时,也对戏的原作者及编剧周振天给予了很高评价。其实这部剧的同名小说早在2004年就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只是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才广为人知。

  前几天一直在发烧,拿到周振天的电话时我正在医院输液,便给他发了条短信,很快他回过话来,还没提采访的事,他头一句话就是,“需要我帮你找医生吗?”就一句话,让
我刚给父母打电话时流出的泪水再次湿了眼眶。

  刚回到家不久,周先生的司机送来了《玉碎》一书。陈建功的序言写得好:国恨家仇碧血花。陈建功说他最为欣赏的,是作家塑造众多人物的真实、客观的态度。这点我深有同感,除了赵怀玉、郭大器等舍身报国者,赵如圭、陆雄飞、德宝这样的“芸芸众生”都那么合情合理地出现在眼前,没有夸饰与美化,所以,他们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才让人信服,才离我们不遥远。这也正是我每天发着烧仍忍不住要坚持看电视的原因。

  《玉碎》是呕心沥血之作

  记者(简称记):这部小说的起因我从你的题记中读到,说是“天津和天津人在近代史上的命运和生活状态对理解中华民族近代史命运和生活形态有着典型象征意义”,这部作品写了多少时间?是个怎样的过程?

  周振天(简称周):这部小说酝酿了10多年,花了3年时间写成。后我又花了一年时间将小说改为电视剧文学剧本。我在天津生活了30年,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天津的一切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天津各色人等的音容笑貌、如何处人处事我都有亲身的经历。一直就想写一部描写天津社会风情和天津人精神状态的作品。调到北京工作后,常常利用回天津探亲的机会跑图书馆搜集历史资料,日积月累,很有收获。到海军搞创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搞军旅戏剧、电视剧的创作,写了《潮起潮落》、《驱逐舰长》、《波涛汹涌》《赤道雨》等海军作品,天津的生活积累就在心底搁置下来。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段长时间的沉淀、发酵,我对天津的生活积累思考更深了。大概是距离天津远了,恰恰能够以更客观、更冷静的视角观察天津历史、回味天津人生风情,这对我写《玉碎》是至关重要的。后来,一直到了自己不写不行的状态下,我才开始动手写《玉碎》这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花了我很多心血,调动了我的有关天津民俗、有关历史特别是玉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积累,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之作吧。

  记:赵如圭玉器店老板这个形象,有没有生活原型?

  周:赵如圭这个艺术形象是我虚构的。但是,赵如圭身上那种处人处事的“温润”之道,还有他机敏、油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商人气质,更还有到了节骨眼上敢于仗义执言、甚至舍生取义的品质就是我见过的天津人的生活准则。我把天津人如何处事、处人,如何应对困难,甚至危难的态度,都集中在了赵如圭这个人物形象上。所以说,虽然没有人物原型,但靠的是多年的生活积累。在落笔之时我就认为赵如圭这个形象,不仅仅是天津人的一个典型人物,更应当是一个中国人的典型形象。为此我特别给这个人物设计了“玉文化”平台,写他对玉的喜爱、他对玉品性的理解、写玉文化对他以及全家的熏陶等等。这样,这个人物就有了与所有中国人都共有的文化底蕴。

  最早想请李保田来演

  记:观众对《玉碎》评价很高,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周:《玉碎》能得到观众的喜欢,是作者和全剧组演职员的荣幸,当然这也是我一直期待的。我觉得观众喜欢它,首先是因为这部作品触及了中国人民久存于心底的民族情感。触及了一种难以释怀的正义要求,那就是我们曾经遭受外族屈辱而至今也没得到加害者一个像样的悔罪道歉。大概还有因为我写的是芸芸众生,写他们怎么赚钱过日子,怎么谈情说爱、娶媳妇、生孩子,怎么招女婿等等。但又偏偏要把他们放在“九一八事变”到“天津事变”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段中,让赵如圭一家和周围这些人在变幻莫测、朝福夕祸的时代风云中大起大落、大生大死。也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记:从小说出版到改拍电视剧,中间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周:小说已经出版后,制片人汤春晖找到我,我们一拍即合,再后来合作得也很好、很愉快。在这里,特别要感谢剧组的导演、演职员们,为了这个剧本成为荧屏形象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特别要指出的是张晓光导演是一位优秀的导演,制片人汤春晖先生是一位敬业的制片人,我认为他们的二度创作是很到位的。

  记:听导演说在剧本创作时因为已拟定请王刚出演,基本是按王刚为模型来塑造的主人公,是吗?

  周:赵如圭这个人物最早我和制片人都是想请李保田来演的,可是他没有档期。后来,请到了王刚老师。在剧本还没有完稿的时候,我从编剧的角度尽量作了一些调整,到了二度创作,导演和摄制组与王刚老师的默契、成功合作打造出了一位令大家喜欢的王刚版的赵如圭。

  记:一般小说作家都不太满意影视改编,您也说过最糟心的事不是丢钱包,而是自己的作品没被拍好,所以才决定自己动手操刀编剧吗?

  周:作者的小说一旦进入剧组就进入了集体创作状态,所有的主创人员能不能充分理解、诠释小说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我曾经有过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被人家浅表化甚至阉割的经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所以我认为作家最糟心的事就是自己作品在二度创作中没能得到很好的展现。有关天津的一切已经深入我的记忆和情感中,如果别人没有与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即便是高手也很难把握作品的本质。所以,我才亲自动手操刀编剧。这一次《玉碎》是幸运的,制片人、导演、美工、演员以及后期剪辑都非常专业、敬业,他们共同把《玉碎》演绎得出色、出彩。

  《玉碎》播出小说加印

  记:对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效果,您满意吗?打多少分?

  周:昨天在新浪网上看到,给打五分和四分的占投票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算是一种评价吧。当然,这部剧还有一大半没播出,最后该打多少分,还是要等观众们来评,我忐忑地等待着。

  记:剧中其他人物也都挺争气,如果精益求精,您认为还有哪儿是有些遗憾的?

  周:影视就是遗憾的艺术,等到这部剧全部播出完听听观众和专家们的意见后再来总结。

  记:因为没读到过小说,不知道剧中人物性格与命运是否与电视剧有较大变化?

  周:张导演在新浪网做客时说,“周振天的剧本和小说给《玉碎》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舞台,这是原剧本、原编剧和小说作者所带来的一个大看点,只是我们在这个氛围中,把这些更加戏剧化,大的东西都没有离开周振天老师的故事。”我非常感谢导演和剧组尊重了我的原作,但又在二度创作中对故事和人物作了进一步的延展和完善。

  记:剧中人物偶尔会讲天津方言,用得都很到位,您认为这对剧本表达是否有益?

  周:我认为是有益的。因为一部天津风味的戏,毕竟要有天津方言,但是通篇都讲天津话,会影响这部电视剧收视群体的广泛性。从文化属性上说,《玉碎》要反映的是中国文化,绝不只是天津文化。所以,从一开始就跟导演、演员们统一了意见,偶尔讲点天津话,表达一种情绪、逗哏、口头语等。但通篇还是用普通话。这样南方观众、东北观众、西部观众没有方言障碍。

  记:《神医喜来乐》《老少爷们上法场》都出自您之手,这部《玉碎》更是让人记住了周振天的名字,看过电视的人却很少有读到过它们的小说原作的,您作为作家,遗憾吗?毕竟这是两种艺术表达方式。

  周:眼下看电视的人远远多于看小说的人。但是,我坚信文学的魅力,文学对时间和表层世界的穿透力。阅读的审美意境和想象乐趣也是别的艺术门类所不能代替的。而且现在的网络已经把文学和电视剧这两个门类艺术结合到了一起。在新浪的读书栏目和娱乐版面,就有《玉碎》的连载。最近好几家网络图书机构已经找到我要求与他们签订合同。不少朋友告诉我,他们是看了电视剧才去找小说、上网读小说的。百花出版社的编辑来电说,自从《玉碎》播出后,小说连连加印,很是畅销。这种小说与电视剧共生共荣的趋势会维持很长的时间。

  写海军题材是我的主业

  记:何镇邦在《品味<玉碎>》一文中说《玉碎》是“津味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因为它写活了一组人物,作为在天津长大的作家,您怎么看津味小说?

  周:“津味小说”已经有几位大家写过了。但我写《玉碎》的创作的初衷并不是要写一部“津味小说”,这里我摘录小说《玉碎》的前言一段供读者参考:那时的天津人在身处耻辱的同时又要在华界与多国租界之间来来往往讨生活,度日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天津的老百姓是怎样应对那严酷、屈辱却又充满异国诱惑的现实,又一边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传承祖宗留下来的一切呢?这里面一定有北京和其他内地城市人们没经历过的情感历程,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存智慧和中、西杂糅的社交技巧。当然也一定会有他人没有过的难以言表的隐情……人们都知道,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与其恒定长久的生存状态有着直接关联的。同时,外来政治、经济、文化与恒定的生活状态碰撞?哪怕是短暂的碰撞?所产生的社会情态,照样会深深渗透到一个民族性格基因中去的,并且长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于是我就有了写那个时代天津人的激动,这就是创作《玉碎》的最初动因。

  记:手头正在创作什么新作?

  周:我是军旅作家,今后写海军题材的作品仍然是我的主业。一部以“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为历史背景的作品也正在酝酿中。其实,在写非军旅题材作品的同时,并不妨碍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信读者、观众在看《玉碎》后会感悟到贯穿全篇的一个潜在的主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国家积贫积弱,国防没有威慑力。你就是再怎么会做生意、再怎么富有,到了国家危难之时,老百姓哪里还能过踏实的好日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与国的命运永远是连在一起的。我想《玉碎》主人公赵如圭在临死前是会感悟到这一点的。信报记者李冰/文 周振天/供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