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谈新编辑部:做一部有思考的喜剧

2013年04月09日17:28  天天新报

  20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风靡一时,二十年后的“新编辑部”中,戈玲升了主编,李东宝则成了大明星……由郑晓龙[微博]执导、黄海波[微博]、陈好[微博]、吕丽萍[微博]、王千源[微博]、井柏然[微博]、焦俊艳[微博]主演的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4月20日即将登陆东方卫视梦想剧场。昨天郑晓龙率一众主演来沪宣传,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作为老版制片人的郑晓龙坦言:“希望这部《新编辑部的故事》的话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们希望做出一部为大家带来欢笑,也有些思考的电视剧。”

  记者:老版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为何20年后才有了续集?新老两版有何延续性和不同?

  郑晓龙:老版一播完我就想拍续集了,但是需要时间去积累话题。这一积累就是20年。事实上,新老两版没有可比性。新版首先是话题新,20多年过去了,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太多的话题非说不可,比如房子、减肥美容、明星炒作;其次是喜剧样式新,老版主要是台词搞笑、贫嘴,新版我把各种各样的无厘头、黑色幽默、相声段子等喜剧元素放入其中;第三是人物新,吕丽萍演的戈玲升了主编,已经不是原来的戈玲了,牛大姐则变得更宽容,更理解年轻人;第四是制作新,加入了特技,画面的感觉更加艳丽,而且编辑部办公室的窗外能看到一些地标建筑,我们花了很多钱去布置。

  记者:为什么老版的人物只保留了戈玲和牛大姐?有没有想过让葛优也来客串下?

  郑晓龙:如果把老版里的老人都找回来,那就成老年人编辑部了。我们的杂志从《人间指南》改名成《WWW》,因为要加入更多的时尚年轻的气息,李东宝变成了大明星,余德利当了广告公司老总,刘书友去世了,牛大姐退休了但还常来编辑部串门。葛优其实也很想来,但他有其他合约在身,没有档期。其他新加入的演员基本则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王千源、陈好代表70后,焦俊艳代表80后,井柏然代表90后。

  记者:这次东方卫视斥巨资将老版修复一新,新老两版同时播出,你觉得这会引起观众的比较吗?

  郑晓龙:我觉得这个事情特别好,让现在的人们看看20年前自己关注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修复版的画质的确较原版有明显提高。我特别期待能把《渴望》、《北京人在纽约》也都修复一下。

  记者:如今荧屏盛行雷剧、虐剧,您说的无厘头、荒诞的喜剧样式,会不会怕被观众投诉是雷剧、恶搞?

  郑晓龙:雷剧的概念是剧情设计不合理,胡编乱造,而我们的剧情合理,只是表现形式荒诞。现在的观众看了太多喜剧,笑点很高,春晚小品都很难让观众笑起来,因此当下荧屏喜剧样式必须改变。

  记者:剧中有伤感、悲剧的部分吗?

  郑晓龙:没有,纯喜剧。

  记者:你估计一集有多少个笑点?

  郑晓龙:这个需要观众的幽默感来配合,有些人看了会不停哈哈笑,有些人就会一本正经地看。但我可以说,这是我拍得最快乐的一部戏。剧中一半的喜感台词是写出来的,一半则是我们现场排戏排出来的。排戏的过程特别有意思,不断笑场。比如一场戏说现在的女人都是高科技,原场景就是那个女演员源源不绝地说“动了鼻梁,抽了肋骨”之类的,实拍时觉得有点干,于是我们就让黄海波扮整容的人躺在床上,让王千源当手术师,女演员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给他动刀,笑果就出来了。我有信心,这个剧播出后会产生很多流行语。

  记者:黄海波说你为每个人都设计了漫画式的演绎,是不是为了规避一些敏感话题?

  郑晓龙:可以这么说。因为喜剧一定是带有对社会现象的抨击、讽刺和挖苦。也有不少话题延续了十年,比如办公室政治,行星撞地球,世界末日等。

  新报记者 潘 昕 文 朱良城 实习生 丁 枫 摄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