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声》雾霾影响玻璃房效果 导演惆怅

2013年06月14日14:0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美国偶像》的玻璃房背景图。
《中国梦之声》的玻璃房

  南都讯 记者黄晓雅 实习生 关敏薏发自上海 上海电视节专业论坛之《节目模式引进与原创高层对话》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代表国内综艺节目第一生产力的前浙江卫视副总监、《中国好声音》总策划杜昉,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制片人张一蓓,《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等,进行难得一聚的交流对话,探讨国产综艺节目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背景,分享节目模式的生产制作过程及对自主研发的思考。    

  为什么疯狂引进国外节目模式?“中国电视在补课!”

  近年来,戛纳电视交易展频频出现中国电视人疯狂“扫货”的“团购”潮,其迅猛不亚于中国游客在国外扫荡奢侈品大牌的力度。各大电视台纷纷争购国外节目模式,使2013成为模式节目的“井喷年”。据统计,今年将有约30档模式节目扎堆中国荧屏,引进数量比是去年的两倍。模式节目的战线也从周末黄金档延伸到日常时段,卫视新节目更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井喷是因为中国的电视在补课。”刚刚由浙江卫视副总监职位跳槽到酷6网就任C E O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总策划杜昉表示,“中国电视是摸着石头过河,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模式,就像引进生产线或说明书,对中国电视人是一种专业化细分或生产联合制作的培训。模式引进就是为了规避风险。”深圳卫视节目总监、《年代秀》、《清唱团》总制片人易骅认为,目前国内的电视竞争,经受不了失败,“电视台的领导和观众们都比较浮躁,大家每天守着收视率,容忍不了成长的空间。所以大家才会急于寻找大热的模式。在国内要做原创,就要耐得住前期的各种挑战和质疑。国外能允许一个创意公司,一年出产3000个创意,但真正在电视台播出的只有十几个,成功的只有两个。这样的成活率,国内有哪家电视台、哪个制作团队能承受呢?”

  引进模式如何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节目的顶层设计”

  在节目模式交易过程中,模式版权方会提供“宝典”甚至飞行制作人,但以往很多国内电视台的态度是,把宝典抛一边,飞行制作人嘛,恨不得送人家去旅游就好了,不要来碍事。但在引进模式的“本土化”过程中,国产综艺节目制作人也进行了反思。

  “对电视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节目的顶层设计。”作为近期热播的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他分享了这档新引进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引进《美国偶像》时,我们觉得这模式的精髓是顶层设计的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舞美最早是在一个小玻璃房里面对面清唱,我们开始觉得清唱可能没人看,特别是那玻璃窗,把我愁死了,因为美国天气好,中国都是雾霾,出来都黑压压的,怎么看?但就是这小空间,带出了评委和选手间绝佳的互动。第二阶段,舞美进入了小剧场;十二强后进入体育馆,层层递进。内部音乐结构也是,检验歌手,清唱是最基本的前提,之后配对唱,最后带着大乐队演出,都是层层递进。第三,所有的任务和选手性格,都是层层递进。第一阶段,看到的是怪胎和奇葩选手,但其实一些好的选手也储备在里面了。所以我们要学到模式的精髓,在内部夯实基础框架,这才是根本。”

(责编: Lorring)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