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金属(Heavy Metal),国内的摇滚乐迷也许再熟悉不过。而且,无论新老乐迷,大部分都对“枪炮玫瑰”(又作“枪花”)(Guns N' Roses)、“金属”(Metallica)、“邦·乔维”(Bon Jovi)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因为虽然国内引进的海外唱片数量稀少,但他们的专辑却有幸被引入。然而,除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名字尽管在国内不经常被提及,却是整个重金属历史上不可或缺的。
重金属仿佛是摇滚乐的“私生子”。在它刚出现时,评论界甚至有意地忽略它的存在,就象那些不愿意让孩子们听重金属音乐的父亲们所做的一样。但无论如何,重金属都是70年代早期在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一种摇滚乐形式,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的三十年,重金属在时尚的浪尖上几度沉浮,它不断地调整着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变迁。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排行榜的前列总是会有重金属歌曲。
“青春期体验”是重金属的核心要义,而青少年(尤其是白人男性)则是它的主要听众群。这些孩子们购买唱片,穿印有乐队图案的T恤,并且去买票观看演出。由于年轻的乐迷人数众多,所以有些评论家误认为重金属只是一种过分简单和原始化的重型音乐。但事实上,大多数金属乐队都有高超熟练的演奏技巧。从“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吉米·佩奇(Jimmy Page)到艾迪·范·海伦(Eddie Van Halen)到“金属”的科克·哈默特(Kirk Hammett)再到“声音花园”(Soundgarden)的金·泰伊尔(Kim Thayil),这些吉他手中无一不是技巧、速度等方面的高手和创新者。不管在重金属的哪一个分支里,吉他都是音乐的中心乐器,而歌曲的进行就是围绕着吉他的回复段(riff)展开的。夸张是重金属的关键所在——从鼓到吉他,它们都被发出尽可能大的声响。
大部分摇滚乐风潮都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风行,比如“迷幻摇滚”等。当初也有许多人认为重金属在经历了70年代早期的荣耀后会淡然逝去(事实上,它的确曾在70年代末处于低潮),但幸运的是,它并没有就此灭亡。相反,它却以一种更新更激烈的形式重现乐坛。经过了70、80年代的不同阶段,从90年代至今,重金属已经焕然一新,连它和朋克(Punk)间的界限也不再象过去那样绝对和明显。
重金属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不列颠入侵”时期,特别是“奇想”(The Kinks)乐队在歌曲《你真的得到了我》(You Really Got Me)那个用了两个和弦的开头。《你真的得到了我》并不摇摆,但它为日后的AC/DC等硬摇滚乐队和70年代中期那些布吉(Boogie)乐队打下了基础。不过“奇想”在对于重金属同样重要的即兴器乐演奏部分的造诣就没有他们那动人简单的回复段让人津津乐道了。“奶油”(Cream)是第一支打破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摇滚乐藩篱的乐队,正是他们做出了使摇滚乐象爵士乐一样即兴的尝试。他们在演唱会上用十分钟来演奏一首歌曲,他们甚至让每样乐器都做即兴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音量大到了震耳欲聋的程度。在“奶油”推出处女专辑之后不久,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用电吉他的失真(Distortion)和回授(Feedback)把摇滚乐原来的框框更加彻底地打破,或者说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摇滚声音语言。而“蓝色快乐”(Blue Cheer)虽然不及“奶油”和吉米·亨德里克斯,但他们却是把音量开到最大的乐队。他们的这一“壮举”为乐队赢得了“第一支重金属乐队”的盛誉。
“杰夫·贝克乐队”(Jeff Beck Group)是第一支为重金属乐队人员编制定下标准的乐队。他们在保留了“奶油”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三人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主唱洛德·施特伍德(Rod Stewart),于是在吉他手和主唱之间就产生了彼此影响的巨大力量。从此之后,大多数重金属乐队都在成员组成上继承了这种形式。
在“杰夫·贝克乐队”的首张专辑推出后不久,“齐柏林飞艇”正式组建。如果说“杰夫·贝克乐队”只是提供了一个重金属雏形的话,那么“齐柏林飞艇”就应该算作是一支真正的标准重金属乐队。象“杰夫·贝克乐队”一样,“齐柏林飞艇”也是一支把音量加大了的有布鲁斯背景的乐队,他们的灵魂是主唱罗伯特·普朗特(Robert Plant)和吉他手吉米·佩奇。应该说“齐柏林飞艇”的四人都是超级音乐家,因为他们虽然以布鲁斯作为自己音乐的起点,却并没有束缚在“布鲁斯摇滚”(Blues Rock)的窠臼中。“英国民谣”(British Folk)、“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山地乡村摇滚”(Rockbilly)、“摇滚乐”(Rock 'n' Roll),这些元素都被“齐柏林飞艇”加入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音乐里。同他们的音乐一样迷人的还有普朗特那性感的歌声,以及充满神秘感和远古意味的歌词。
大多数70年代早期的乐队都对神幻等题材颇感兴趣,“齐柏林飞艇”和他们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更是都热衷于此。与“齐柏林飞艇”严谨的编曲和追求细节所不同的是,“黑色安息日”凭借他们让人捉摸不透的吉他创造出一种既重又慢的重金属音乐[即日后的“泥浆金属”(Sludge Metal)的前身]。他们从不唱和性相关的歌,取而代之的是象《战争猪》(Warpigs)和《铁人》(Iron Men)这样的歌。不过尽管如此,“黑色安息日”缓慢沉重的吉他和主唱奥兹·奥斯伯恩(Ozzy Osbourne)哭嚎式的唱法还是使他们比其他的乐队更加特别。他们影响的乐队并不比“齐柏林飞艇”少,通常人们即使忘记了奥兹唱的是什么也不会忘记那邪恶肮脏的吉他回复段。
在“齐柏林飞艇”和“黑色安息日”成为英美各大舞台和演出场馆的主角时,他们也受到了来自其他乐队的竞争。“弗格海特和快乐疯克”(Foghat and Grand Funk)就是一支靠简单浓重的“布鲁斯摇滚”赢得了大量歌迷的乐队。不过“弗格海特和快乐疯克”并没有具备爱丽斯·库伯(Alice Cooper)那样的持久影响力。库伯在舞台上的装扮和举动(浑身洒满假血,演示斩首等骇人行为)让人产生一种惊怵感,他的音乐配合这些舞台表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亦即是“休克摇滚”(Shock Rock)的前身。
还有两支乐队对重金属产生的影响也不能不提,他们就是“纽约妞”(New York Dolls)和“T·雷克斯”(T.Rex)。最初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直到80年代时,人们才感到“T·雷克斯”对重金属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时有许多乐队[尤其是“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都在歌曲中使用了吸收自“T·雷克斯”的流畅简单的回复段,并且象他们一样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而“纽约妞”对重金属的影响则很迅速,“史密斯飞船”(Aerosmith)和“吻”(Kiss)就都曾借鉴过他们的装扮和音乐。“史密斯飞船”和“纽约妞”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纽约妞”那么桀骜不驯,但他们的音乐却在“纽约妞”的“布鲁斯摇滚”基础上变得更重。“史密斯飞船”并没有“齐柏林飞艇”和“黑色安息日”的那种神秘气质,但他们的的音乐更具质感。在经过了一段不被认同的艰难岁月后,“史密斯飞船”凭借《梦》(Dream On)和《阁楼里的玩具》(Toys in the Attic)大红大紫。
“吻”是重金属的另一个典型代表。他们乐队的每个成员都在脸上画了面具,而人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摘掉面具后的真实面孔。他们的舞台表演比爱丽斯·库伯更加戏剧化和夸张(不光有假血,还有干冰制造的烟雾以及变幻的灯光),而且他们的音乐也相对库伯前进了不少(吉他更重,旋律更流行)。
“皇后”(Queen)几乎是和“史密斯飞船”(Aerosmith)、“吻”(Kiss)同时出现在听众们的面前。他们继承了“齐柏林飞艇”音乐中最宏大的部分,并且用多部和声与数把吉他一起制造出一种多层次的精致音乐。他们在“先卫摇滚”和重金属之间搭了一座桥,而他们自己就是纽带。“皇后”也是自“齐柏林飞艇”之后最电子化的重金属乐队,他们在音乐里加入了“流行”(Pop)、“歌剧”(Opera)、“民谣”(Folk)、“山地乡村摇滚”,甚至还有“迪士高”(Disco)和“新浪潮”(New Wave)。许多后辈都受到他们的影响,“金属”乐队和“碎瓜”(Smashing Pumpkins)就都曾宣称受到过“皇后”的启示。
AC/DC是70年代中期涌现出的最后一支重要的重金属乐队。他们的音乐和“皇后”精细的交响摇滚歌剧完全不同。无论音乐还是歌词,AC/DC都让人觉得原始和生猛。他们是最高等级的“摇滚不良少年”,或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在“通往地狱的高速公路”上驰骋。安格斯·杨(Angus Young)的节奏吉他和邦·斯科特(Bon Scott)的粗哑唱声是AC/DC的标签。另外,他们还具有那个时代中大多数金属乐队所缺乏的煽动力。不过什么都比不上他们音乐中那充满力量的回复段,它才是AC/DC唯一重要的东西。其实从他们音乐里所表现的简单力量和他们工人阶级式的装扮上来看,完全可以把他们归入原始朋克的行列,因为他们展示了摇滚乐的内核。
70年代末,重金属开始衰落,而朋克和迪士高却开始吸引主流听众和评论界的注意力。“范·海伦”帮助重金属扭转了这一颓势。1978年,他们推出了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并树立了早期重金属的样板——主唱大卫·李·罗斯(David Lee Roth)和主音吉他手艾迪·范·海伦两位灵魂人物的默契配合使乐队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范·海伦神奇的吉他演奏技巧更是让人称道,他发明的双手点弦使吉他听起来比实际演奏的要快和复杂。“范·海伦”不仅拓展了“器乐摇滚”(Instrumental Rock)的范畴,而且他们开辟了自己的领域。在接下来的20年里,大部分吉他手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艾迪·范·海伦的演奏技巧,使他的风格成了音乐语言里人们熟悉的部分。从“金属”的科克·哈默特到“邦·乔维”的里奇·萨姆勃拉(Richie Sambora),这些吉他手把“范·海伦”的风格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速度金属”(Speed Metal)和“流行金属”(Pop Metal)里。
“范·海伦”很快就成为了拥有多白金唱片销量的超级巨星,他们的唱片被哄抢一空。与此同时,新的一批重金属乐队在英国的地下崭露头角,此即人们所说的“不列颠重金属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这些乐队吸收了“黑色安息日”音乐里的沉重,但使它变得更加精练和具有质感。而且他们的音乐的速度也更快。起初,他们的歌词中也渗透着“黑色安息日”的那种神秘主义,但不久之后,他们开始演唱和死亡、沮丧、性,以及更多的理想主义相关的主题。“犹大教士”(Judas Priest)和“铁娘子”(Iron Maiden)是这些乐队中的代表。而“钻石头”(Diamond Head)则是和“金属”、“炭疽”(Anthrax)有相同的影响力的“速度金属”乐队。与其他的乐队比起来,“摩托头”(Motorhead)对“速度金属”的开创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打破了金属和朋克间的那扇看似不可逾越的门。“摩托头”从朋克(尤其是“雷蒙斯”)那里获得启发,使得他们的音乐更硬、更快,并且音量更大。虽然“摩托头”的所有音乐听起来都差不多,但这并不能削弱他们对后辈们的影响。
80年代早期,美国也有了自己的地下金属运动。这一期间出现的乐队将“不列颠重金属新浪潮”乐队音乐中的凄凉和力度更进一步,他们更加强调音乐的技术性和精细、严密,以及多层次的编曲。来自加州的“金属”乐队使这次运动获得大面积成功,他们的音乐以罕见的紧凑结构,快速的演奏技术,以及突出的歌词意象作为重点。1982年,“金属”的处女专辑《杀光他们》(Kill'Em All)曾为他们赢得了迅速的轰动。但直到五年后(1986年)代表作《玩偶之主》(Master of Puppets)推出时,“金属”才引起主流的充分关注。在“不列颠重金属新浪潮”日渐势微的时候,重金属的另一分支“流行金属”却开始受到排行榜的青睐。真正使金属音乐进入主流的正是“戴夫·莱帕德”的专辑《纵火狂》(Pyromania)。
“流行金属”的风行有很大的功劳应归于MTV。“流行金属”乐队在外形上比70年代的早期重金属乐队更加漂亮,这使得MTV更容易接受他们的录影带。在“戴夫·莱帕德”的单曲《照片》(Photograph)大获成功后,大量的“流行金属”乐队开始进入MTV和主流媒体。尽管“范·海伦”和“莫特里·克鲁”(Motley Crue)等乐队都曾有过畅销单曲,但直到“邦·乔维”在1986年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流行金属”才成为一股真正强大的商业力量。
象大多数的“流行金属”乐队一样,“邦·乔维”也被评论界称为“长发乐队”(因为他们总是以一头蓬松的长发示人)。他们的音乐以流行性旋律为主,大音量的吉他回复段和独奏为辅。《你弄错爱的意义》(You Give Love a Bad Name)和《想死还是想活?》(Wanted:Dead or Alive)是他们的名曲。在“邦·乔维”之后,“毒药”(Poison)和“白蛇”(Whitesnake)等乐队也分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1988年,洛杉矶乐队“枪炮玫瑰”的单曲《我的宝贝》(Sweet Child o' Mine)得到广泛的好评,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专辑《毁灭欲》(Appetite for Destruction)在已经上市一年后才靠这首歌打开销量的僵局,而且最后这张专辑竟然成了销售冠军。“枪炮玫瑰”的音乐简而言之就是在“史密斯飞船”(Aerosmith)的硬摇滚基础上融入了朋克摇滚的无政府主义热情。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为“金属”、“麦格代斯”(Megadeth)、“炭疽”、“杀手”(Slayer)等“速度金属”乐队打开了胜利之门。在此之前,大多数金属乐队都被称作MTV台的“星期六晚上的少数民族”(意指他们的MTV只能在星期六晚上播放,还不够普及)。这种情况得到改变之后不久,“金属”就得到了一项“格莱美”音乐奖的提名。截止到1991年时,“流行金属”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还似乎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就在“流行金属”雄踞排行榜不下的同时,一些音乐更加浑浊和坚硬的“非主流”(Alternative)地下乐队开始逐渐显现。
这些乐队的特征是将朋克和重金属混在一起,其中的代表有“声音花园”(Soundgarden)和“简的嗜好”(Jane's Addiction)。他们都是受到校园电台和评论界重视的乐队,他们的听众人数虽然少但很忠诚。尤其是“简的嗜好”,在“涅磐”(Nirvana)之前,他们是最重要的一支打破“专辑摇滚”(Album Rock)和“非主流摇滚”界限的乐队。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例行的宗教仪式》(Ritual de lo Habitual)不仅在MTV台热播,而且乐队的主唱佩里·法雷尔(Perry Farrell)还发起了著名的“罗拉帕罗扎”(Lollapalooza)巡演。作为一个巡回演出性质的音乐节,许多“非主流”乐队都参加了这次巡演,比如“九寸钉”(Nine Inch Nails)、“罗林斯乐队”(The Rollins Band)等(其中的大多数都和“简的嗜好”一样受过金属音乐的影响)。
1991年,“穷街”(Skid Row)和“莫特里·克鲁”这样的金属乐队都在排行榜上取得了好成绩。但“金属”的热卖同名专辑《金属》(Metallica)才是彻底改变主流听众口味的唱片。“枪炮玫瑰”也在同年秋天推出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第二张专辑《运用你的想象力Ⅰ&Ⅱ》(Use Your IllusionⅠ&Ⅱ)。然而没过多久,“涅磐”(Nirvana)的专辑《别介意》(Never Mind)就使得“非主流摇滚”(Alternative Rock)夺走了“流行金属”的风光。《别介意》不仅引导“非主流摇滚”获得了商业成功,而且几乎重新定义了金属乐队。许多过去的金属乐队纷纷模仿“涅磐”把音乐变得更硬,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不成功的,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重金属听众。
虽然“涅磐”被一部分金属乐迷接受,但他们从来都不是一支真正的重金属乐队。不过他们的西雅图同城兄弟,成名于90年代初的“爱丽斯囚徒”(Alice in Chains)和“声音花园”,却都是不折不扣的重金属乐队。“爱丽斯囚徒”介于“黑色安息日”和“范·海伦”之间,但他们的音乐是更加荒凉、阴暗和压抑的重摇滚。而“声音花园”则用1991年的专辑《坏掉的电动手指》(Badmotorfinger)再现了“齐柏林飞艇”和“黑色安息日”的宏大和沉重,他们在1994年的惊人专辑《超级未知》(Superunknown)是乐队获得最大商业成功的一张唱片。自“金属”之后,“声音花园”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被评论界和听众认可的乐队之一,他们也使自己成了90年代摇滚乐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准金属乐队“碎瓜”的音乐根源是70年代的“黑色安息日”和“皇后”,虽然他们的歌曲十分流行,但他们的音乐形式和态度使他们和“非主流”(而不是金属)乐迷联系到了一起。
当“非主流”金属成为主流时,在地下又有一股新的重金属势力发展起来。这些乐队受“死亡金属”(Death Metal)、“黑金属”(Black Metal)、“碾核”(Grindcore)的综合影响,“金属”和“杀手”对他们的影响与“被告者”(Accused)、“死亡燃烧弹”(Napalm Death)的一样多。局外人无法区别“皇帝”(Emperor)和“兽性真理”(Brutal Truth),但他们在音乐上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黑金属”是这股趋势里最为流行的,它在90年代中期的队伍十分壮大(乐队和乐迷数量都很多)。但它属于绝对的地下现象,因为大多数主流媒体都把它完全忽略了。
90年代中期到末期,“说唱金属”(Rap Metal)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1992年“暴力反抗机制”(Rage Aganinst the Machine)推出同名处女专辑《暴力反抗机制》(Rage Aganinst the Machine)时,并没有料到这种音乐会在日后如此受欢迎。他们在1996年的专辑《魔鬼帝国》(Evil Empire)堪称“说唱金属”的完美之作。而“科恩”(Korn)、“亚声调”(Deftones)、“软饼干”(Limp Bizkit)、311等乐队则是崛起于90年代末期的“说唱金属”乐队。
通过回顾重金属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重金属已经是摇滚乐的一个传统,无论它衍生出多少种不同的形式,它都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轨迹在流行音乐的大路上行走。而且,总是有一些被埋没在地下的乐队随时准备着走出来,因此,重金属永远都不会消失。
推荐唱片:
1.“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Ⅱ》(Led ZeppelinⅡ)(Swan Song)
2.“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Ⅳ》(Led ZeppelinⅣ)(Swan Song)
3.“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偏执狂患者》(Paranoid)(Warner Bros.)
4.“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现实的主人》(Masters of Reality)(Warner Bros.)
5.“深紫”(Deep Purple)《机器头》(Machine Head)(Warner Bros.)
6.“史密斯飞船”(Aerosmith)《阁楼的玩具》(Toys in the Attic)(Columbia)
7.爱丽斯·库伯(Alice Cooper)《精选集》(Greatest Hits)(Warner Bros.)
8.“皇后”(Queen)《彻底的心脏袭击》(Sheer Heart Attack)(Hollywood)
9.AC/DC《通往地狱的高速公路》(Highway to Hell)(Atco)
10.AC/DC《回到黑暗中》(Back in Black)(Atco)
11.“摩托头”(Motorhead)《最好的“摩托头”》(The Best of Motorhead)(Roadrunner)
12.“犹大教士”(Judas Priest)《不列颠钢铁》(British Steel)(Columbia)
13.“范·海伦”(Van Halen)《范·海伦》(Van Halen)(Warner Bros.)
14.“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纵火狂》(Pyromania)(Mercury)
15.“金属”(Metallica)《杀光他们》(Kill'Em All)(Elektra)
16.“金属”(Metallica)《玩偶之主》(Master of Puppets)(Elektra)
17.“杀手”(Slayer)《鲜血里的统治》(Reign in Blood)(Def American)
18.“枪炮玫瑰”(Guns N' Roses)《毁灭欲》(Appetite for Destruction)(Geffen)
19.“莫特里·克鲁”(Motley Crue)《萎靡的十年》(Decade of Decadence)(Elektra)
20.“简的嗜好”(Jane's Addiction)《例行的宗教仪式》(Ritual de lo Habitual)(Warner Bros.)
21.“声音花园”(Soundgarden)《超级未知》(Superunkow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