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1、邓敏,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和武旦。现为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兼领衔主演,首届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先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梅葆玖、杜近芳为师学习京剧表演艺术。代表剧目有《杨门女将》、全部《陆文龙》、《佘赛花》、《花木兰》、《天女散花》、《挑滑车》、《图兰朵公主》、《文成公主》等。她扮相俊美、唱做俱佳、文武兼备。多次代团赴
美、德、意、法、瑞士、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和港、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曾获得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和中国京剧基金会推荐的“中国京剧之星”;中央电视台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 “最佳表演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和观众评选的最受欢迎的剧目奖。
2、黄炳强,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现为中国京剧院二团领衔主演,工文武老生。 先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盛、著名教师尹培玺先生为师。他扮相英俊,基木功扎实,文武兼备,嗓音清纯甜亮,演唱韵味浓厚,声情并茂。代表剧目有《大·探·二》《战太平》《龙凤呈祥》《红鬃烈马》《碰碑》《图兰朵公主》《八大锤》《文昭关》《汉宫惊魂》《四郎探母》《十五贯》等剧目。其沉稳、大方、规范和洒脱的表演风格,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曾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表演奖”;第七届第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
3、吕慧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院二团主要演员,工花旦,全国优秀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师从于张正芳、刘长瑜、宋长荣等名师。常演剧目有《卖水》《拾玉镯》、《小放牛》《春草闯堂》《金玉奴》《红灯记》《乌龙院》《红娘》等。曾荣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荧屏奖”;全国首届昆曲大赛“优秀表演奖”;文化部新剧目汇演个人“优秀表演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表演奖。
4、魏积军 国家一级演员,工花脸,中国京
剧院二团主要演员。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传人方荣翔、李长春。魏积军功底扎实,嗓音高亢,圆润浑厚,唱做俱见功力,擅演剧目有《铡美案》《赤桑镇》《大探二》《将相和》《连环套》《遇后龙袍》《图兰朵公主》《包龙图梦断金蝉案》等。
5、毕 杨 工老旦,中国京剧院二团主要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王晶华、王玉敏,杨韵青,赵葆秀等名师。毕杨扮相雍容,唱念俱佳,动作规范,表演自如,擅演剧目有《赤桑镇》《李逵探母》《遇皇后》《打龙袍》《罢宴》《杨门女将》《图兰朵公主》《文成公主》及现代京剧《红灯记》等。
6、李岩,男,汉族,国家一级演员,工文武老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中国京剧院二团主要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失·空·斩》《大·二·探》《汉宫惊魂》《两将军》《挑滑车》《闹天宫》《长坂坡》等。
曾以《宰相刘罗锅》一剧荣获中国“第六届艺术节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第一届精品工程”第一名。
7、李红梅,女,汉族,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中国京剧院二团主要演员。
代表剧目有《秦香莲》《玉堂春》《凤还巢》《红鬃烈马》《龙凤呈祥》等。
曾荣获文化部“优秀表演奖”;文化部“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8、张晨,工青衣、花衫行当,中国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先后受教于艾美君、张逸娟、李爱仙等老师,学习和演出了《霸王别姬》《四郎探母》《凤还巢》《生死恨》《穆桂英挂帅》《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谢瑶环》《潇湘夜雨》《碧波潭》《十三妹》《断桥》《游龙戏凤》《三娘教子》《武家坡》《穆柯寨》,现代京剧《红松店》等剧目。
曾荣获文化部第八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戏曲表演“十佳奖”;“蚁力神”杯戏曲艺术大奖赛青年组一等奖。
9、马翔飞
马翔飞,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京剧团团级文职干部,国家二级演员,工老生。
1992年获得“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汇演”个人表演奖。1997年在新编历史剧《虎门销烟》中饰演“林则徐”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1998在“四川省生角赛”上获得表演一等奖。2000年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中获得三等奖。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得决赛资格并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1年参加“第三届中国京剧节”战友京剧团获奖剧目《沧海忠魂》一剧扮演“康熙皇帝”。2002年入战友京剧团,在京剧小品《好兵三毛》扮“赖三毛”,参加全军小品比赛并获得全军“二等奖”。
10、李世济
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现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京剧程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
自幼受家庭影响,五岁登台演出《女起解》,十二岁幸得程砚秋艺术大师赏识,收为义女,开始攻学程派戏。她的程派技艺获得了“小程砚秋”的美称。
胡炳旭
一九七八年她到中国京剧院,致力于程派戏之整理加工,她请名剧作家汪曾祺修改《英台抗婚》、范钧宏修改《文姬归汉》、《碧玉簪》,又请杨毓珉修改《梅妃》,唐在炘为之再创新曲,一批程派戏又以新的姿态重现舞台。李世济对程派艺术的创新,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变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观众为剧中人落难而叹息,为团圆而欢笑。她在《文姬归汉》中则删去了拖沓琐碎的场次,保留了原有的三大慢板精彩唱段,加强了别子、送子的情节,使原来的戏更能扣人心弦。《英台抗婚》是程师最后代表作;程师吸取越剧的特点,用“哭头”吊上下句式“散板”贯穿全剧。她整理时保留了各式“哭头”,加用“二黄慢板”、“二黄中板”替代过多的“散板”,以弥补某些不足。十多年她不懈怠的整理、修改、加工,终于获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