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您不愧是学工科出身,这个分析很准确。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金老师,咱们一直强调它的权威性,比如说我们业界对它的认可程度,这个名字“学会奖”,会不会觉得跟老百姓离得很远呢?
金兆钧 : 这个也跟宋柯说的有一个相同的道理,跟老百姓远不远,还是在于你的个性,你的特点。你说格莱美跟老百姓也没关系,几千个评委,也是自己在家里面评。
宋柯 : 现在有1万多个评委。
金兆钧 : 并不能说老百姓就对它不感兴趣,最终还是你推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你经过几年的运作,你推出来的东西确实是很好,你要是确实是很好的,你反过来音乐是跟老百姓有关系的,可能他们会有一点,怎么不让我投上一票,这个事都是辩证看,你看现在投票很发展,有手机,有网络,现在我发表,凡是有投票不过寥寥几千张或者是几万张,不像我们说有那么多网站,像人民日报评过十个金曲,有25万人投票。现在并没有你想象那个数字,只要覆盖面不够,你的结果肯定就是偏的。那么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终这个行业像唱片业最终是销量榜说了算,最终有多少到达老百姓的手里,他购买了,这个是最强有力的,就像我们说广告似的,你说是电视台的广告好,还是交通台的广告好,你怎么说电视台都说他的覆盖量大,但是所有人一看广告就换台,或者说上厕所,但是只有交通台不听也得听。广告有一个到达力的关系,你的作品如何让喜欢这些人听到,老宋做唱片很清楚,歌手本身的素质和条件和特点不同,他可想象的受众群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公司要根据不同的作出战略,比如说青春偶像推出像我们这些人接受,但是也不能弄一个比较苍,比较深一些的东西,非要让现在的初中生听,他们本来不在这个年龄上,非要让他忧心忡忡他不会。
主持人 : 得有明确的受众群。
金兆钧 : 这个时候很难说这个歌手比那个歌手好,再说销量也是这样。我们老说适合中国的农民的歌曲还比较少,所以当年李春波写了一首《小芳》,不光是知青的歌,是适应农村的歌,紧跟者就有很多,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写得还是没有感觉的,巴不得离家出走,不让爸妈管着,但是中年以上的人会受感动,包括刀郎的歌也是一样,听他的人年龄比较大一点,他的声音有比较苍的东西,对生活有感受的东西。无非你对他进行评价,我倒觉得真正的公平在那儿,你在音乐上面做到了没有,然后你在技术上,你能做到这个。
中国做这个买卖不是太好做,盗版和环境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做到了一点,比如说现在广州兴起了所谓的发烧碟,他们的运作很清楚,给工作没法听音乐,还有开车的人听,他们找一个音乐,声音差不多就行,作品也不需要创作,找几首老歌,但是他们制作上一定要符合车里面好几万音像的要求,他们做一万张就可以赚钱,做两万张就赚大了。人家没有追大的潮流,他就在这么一个小范围内做也很好,北京还有一家,专门做民族音乐的唱片,就做比较发烧感去卖,也过得很好。
所以在这个里面,如果是这个行业能够各自,我觉得从事你不同的战略下,然后你的歌手的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最好的,一个是制造,就是说你前期的创意、创作、策划这一些,然后有很好的营销,这个东西的评判,我也觉得这应当是学会应该做的事。它的评判,我们对企划宣传评一个奖,出来这个点子有没有创意,去年拿这个奖的十二乐坊,它的创意和制作的过程有它创意的地方,这种评价应当是这样的肯定。这点我知道,一般的听众不关心这个,听众关心这个作品本身,这个歌手这个人,但是这里面歌手奖也还是很重头的,只不过我们要加强那些奖,一般的奖也犯不着评这个。
这次报名,有些歌手类的奖报名不多,反而报技术类很多,都是力争证明这张碟在制作、水平等等都很好,当然现在的唱片水平都在涨,你就是鼓励大家不要做粗制滥造的唱片,大家都知道,听好音响,坏的他不听,制作不好,他一听不知道这是哪年的。这个事业的前进是所有的因素凑在一起的,你光有旋律很动听,编剧很沉重,也许会有老人会说只要好听就行,但是年轻人对所有要求都很高。
网友:金老师是一个对音乐有着宿命的使命感的人,您一直在致力于音乐的开拓上面。
金兆钧 : 没有,开拓是他们,我只是评价而已。也说不上有什么宿命感,我也看过这句话。只能说第一从小喜欢音乐,想从事音乐,没有从事,但是后来调回音乐圈,首先是80年代中,我们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来,首先认识这批人,当时这是我觉得最有人气的领域,他们的创作80年代包括他早期的向阳歌曲是非常本真代表了那代人的意识,早期的陈哲的作品和崔健的作品等等,年龄也差不多,我实际上在这个角度上,感觉肯定前途非常大,现在叫“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别的也没干成,也没写成词,写没写成曲,也没干成公司,我从这个角度就是说推波助澜,尽量跟大家一起把这个事往前推。
主持人 : 刚才金老师说宋柯是一直致力于这个的发展,您怎么样定位自己呢?
宋柯 : 我也是没写成词,也没写成曲,也没唱成歌,只好从打杂开始干起,也不算开拓者,进这一行,我是有一个积极人生态度的一个人,这个行业其实不是好行业。那天跟你们的老总汪延聊天,我们俩都90年出国,96年出来,人家一头扎到IT去了,人家成了叱咤风云的IT精英了,我扎到这个行业里面,成了一个祥林嫂,不好干。当然用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些金爷这些前辈帮忙,我一进这一行,金爷就很帮忙。还是那句话,我本来是商人,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当一个好商人,好商人就是产品不错,不缺斤少两,不粗制滥造,而且还能挣点钱,这就是好事。
金兆钧 : 你的定义不准,你不是商人,商人是倒买倒卖,你还是一个生产者。
宋柯 : 我还是商人,我是前店后厂。
金兆钧 : 宋柯后来可以作为一个第二阶段的发展证明,第一阶段是80年代起来了,那时候基本上是比较盲目的操作,一刮西北风,全是西北风。后来从90年代开始学会包装,包装是非常让人误解的一个词,全是系统工程,你不能光推出一个东西,不知道宣传和找到定位什么东西。前半截到了94新生代的时候,周杰伦他们出来的时候,但是他们没有学到商业规则,95年是跳槽年,刚出来的歌手跟老板打起来了,那时候宋柯后来的时候,起码内地的唱片开始变得理性化,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是找点歪门邪道,或者说趁机捞一把。这个阶段对未来很重要,那时候我开过一个玩笑,真正的唱片业,大家看出来两个人做的比较成功,一个是宋柯,如果你不懂真正商业运作的规律,有时候很多的老板原来就是创作人,写词写曲什么的,往往干起事来,进行商业活动,也凭感觉干事,不是凭商业办事,有时候也砸,没有后面,或者说砸了一段不知道怎么样。
我们要做宣传,大家老说这种榜不可信,那种榜不可信,我想做大家一个可信的东西。前一段时间,发的挺多的,哪一个歌手跟哪一个奖打起来了,有时候有不公正的东西,有时候还不是那种不公正,很多那些奖指望哪个歌手做才能拉到赞助的,肯定有事。我们这次运作是投资人要直接分开。
宋柯 : 还有直接点名赞助的,比如说某可乐的要来赞助,其他的可乐代言不能来,先天就要受到限制,回到“学会奖”这个话题上来说,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有两种榜,刚才金爷都聊过,第一是实打实的销量榜,你这个月卖了多少,最后加起来谁卖的最多就是第一。但是这个有点嫌贫爱富,你只有卖的最好的,才能拿奖。还有一类奖就是权威的,类似格莱美,格莱美不能做到100%的公正,甚至在某些奖的时候连50%都达不到,比如说当年表现很好的,反响很好的,今年落选了。奥斯卡也是一样,该拿奖的,没拿到,最后给一个鼓励奖。格莱美第一类别很多,像“学会奖”一样,其实音乐是多元化的,刚才讲了很多类的音乐,这些小众的音乐也需要行业内的肯定,只有这种机会才能给他们肯定,因为在市场上不可能卖的很好,可能卖几千张就是很好的成绩,但是那些人花了很多的功夫做的非常好。比如说在发烧音乐里面,或者说某种民乐的开发上做的很好,在平常的奖上面是得不到,但是“学会奖”作为一个奖它正可以包含所谓贫的地方。
还有一个对于重要奖项的公平正,这个公平正就是三个提名,其实这三个提名,基本上应该是差不多,谁得都行,没有什么大热门,也没有内幕操作,但是因为你有300多个评委,所以可能这三个人大家一评,这个人125票,那个人124票,你拿了,但是那个人也很厉害,大家也承认你的水平,一个奖颁到这个水平的时候,大家就都成承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