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吧,残疾人艺术团在北京演出,我在剧场里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值得敬佩的身体或者智力障碍人士的精彩表演,其中就有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出风头的《千手观音》。
除了《千手观音》外,那次演出还有一个失明的音乐家弹奏难度很大的钢琴曲,许多失聪的人跳了很多舞蹈,而最后出场的是有智力障碍的指挥家舟舟。虽然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舟舟真的能成为大音乐家,但至少,他的乐感的非常好的。
这些演出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在新闻里看到去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千手观音》时,居然像嗅到了多年失散的老朋友的气息。
现在呢,《千手观音》又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的双奖——新闻里是这么说的,“《千手观音》众望所归地拿到了歌舞类节目的一等奖,而且其观众得票率在所有节目中也稳居第一。”有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这个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总体评价会降低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为“身残志坚”的许多人感动已经成了习惯,我想知道的是:如果表演《千手观音》那些美丽的舞蹈家们如果不是身体障碍人士,还会有这么多人感动,还会有这么高的投票率吗?
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这不用做调查,只要用脑子稍微想一下就能得出结论。以舟舟为例,中国有无数指挥家的水平要超过舟舟,但比舟舟名声大并且受欢迎的数量却极其有限。
我没有丝毫对舟舟和表演《千手观音》的舞蹈家们不尊敬的意思,我很佩服他们的天才和勤奋。我想琢磨点更深的道理,按照我的座右铭“傻瓜也有思考的权利”来说,谁琢磨点事都是应该的。
从障碍人士中挑选一些优秀分子,把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及成就展现出来,当作其他人的榜样并无不可,但如果这些表面功夫下,其他和他们有着同样困难的人得不到很好的关怀和照顾的话,那么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就显得有些失职了。我对身体或智力障碍人士的生活了解并不很多,但走在很多城市的大街上,都能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沦落为乞丐,其中也有人有着不错的音乐天赋,吹拉弹唱都有很多人精通,可他们当然没有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只能在路边展览,用自己的本事换回些活命的钱。于我看来,只要存在任何不是乐于成为乞丐而最终迫于生存压力成为了乞丐的人,无论他是否障碍人士,都是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不够,而在这一点上,障碍人士的问题尤其突出。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想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那年,在看了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后,有观众说,“这些残疾人真了不起。”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他们的确了不起。又有观众说,“残疾人的工作做得真好。”这句话有语病,我猜他的意思是社会对障碍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已经很好,假如真是这个意思,那我坚决不同意。
更何况,我对单独组织一个残疾人艺术团也很有意见,我觉得这才是骨子里的歧视,如果这些障碍人士的水平真的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完全可以把他们编入歌舞团、音乐团,把他们当作真正的艺术家,而不应该这样组团演出,以半障碍半艺术的形态去换取些廉价的掌声和眼泪。再如果把残疾人艺术团的存在当成社会对障碍人士安顿得很好的例子顾盼自雄,就更让人难以忍受了。
回到第一个问题,如果表演《千手观音》那些美丽的舞蹈家们如果不是身体障碍人士,还会有这么多人感动,还会有这么高的投票率吗?这个问题还有另外的解答方式,比如,我看过不止一次《千手观音》这累节目,很多时候都不是由障碍人士演出的,效果也还过得去。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如果拿到其他的《千手观音》里去比的话,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但也不会比同类节目高出很多,基本上是半斤对八两,不特别精彩,也不特别不精彩。《千手观音》在中国舞蹈中,毕竟是一个老项目,让哪个舞蹈团来演也不会太差。
春节联欢晚会是一个赚取观众眼泪的好机会,编导们多少年来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主持人的煽情已经成为过去式,于是他们有了新的招法,请出了《千手观音》。
大年三十晚上,《千手观音》在电视屏幕上不断变换色彩时,我忽然想起了经常在西单地铁通道里吉他弹唱的那个流浪汉,他唱得相当不错,而且很多歌曲都是他的原创。王小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