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初音未来走红 二次创造是关键

2012年11月11日12:52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去年,初音未来的粉丝纷纷打扮成偶像的模样,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动漫节
初音未来的粉丝纷纷打扮成偶像的模样
初音未来的新加坡演唱会吸引了大约3000名粉丝到场

  初音未来[微博]是日本最新当红歌手,与其他偶像不同的是,她将永远停留在16岁,因为她是一个电脑合成影像。更有趣的是,她的歌喉也是电脑合成的。如今,初音未来已经举办数次现场演唱会,成千上万的真人在台下为她痴狂。

  初音未来(HatsuneMiku)的演唱会开始了。如果你曾陪女儿或外甥女参加贾斯汀·比伯或麦莉·塞勒斯的演唱会,一定知道那种场面:年轻人成群地涌进,打闹嬉笑,尖叫着,不停地喊着歌名。乐队出现,一阵欢呼。然后是年轻但泰然自若的歌星登台,引发青春期的痴狂。

  初音未来的演唱会如出一辙,但有一点不同。她不是人。她是一个虚拟偶像、全息明星,一个以众包形式生产出来、不断进化的著名软件。连她的粉丝都不知道或不关心如何将她归类。她的乐队伙伴全是真人,演奏着真实乐器,但初音未来只是一个投影,以机械鸟式的声音“演唱”着。几个月前,在几千里外的日本,有人为她设定了这样的程序。

  这并未影响她的人气。恰恰相反,初音未来现在是亚洲最红明星之一。她的粉丝远远超出日本,去年11月她在新加坡开演唱会,吸引了3000多名粉丝。他们一起用不太熟悉的日语唱着,有人打扮成初音的模样,有人随着节奏挥舞着初音娃娃。一个高举着初音纸板像的年轻人说,她的歌声非常“动人”;另外一名粉丝、15岁的W ei Q i说:“不一定非得人类才能唱出好歌。”

  13岁的Amy更加狂热。她和朋友穿着全套初音行头:蓝色假发,灰色无袖连衣裙,蓝色领带。她说,初音不是人类,这是好事。“她不会死去,不会变成酗酒的麦莉·塞勒斯。”“她更像一位女神:她有着人类的外表,但超越了人类的局限。”

  Amy在网上看到初音演唱会录像后开始对她感兴趣,从此融入初音亚文化群,但对初音的“身世”,她所知甚少。

  初音诞生于一次销售计划。日本几乎每个公司或机构都有一个拟人化的吉祥物,比如电信巨头NTTDocomo推出的“香菇头”娃娃,东京警视厅推出的“哔波小子”。初音是Crypton未来媒体公司设计的。2007年,Cryton公司首席执行官Hiroyuki Itoh想设法推销他用雅马哈V ocaloid2技术开发出的一款虚拟声音程序。Vocaloid的第一个版本卖得不太好,据说是因为在模拟人声方面效果不够逼真,但Itoh不同意。他认为原因在于这个程序缺乏一个代表性的偶像。于是他找到东京的小说插画家K ei,请他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可爱,但有些许前卫,能吸引年轻人关注Vocaloid.Kei最后画出一个16岁女孩,身高约1.58米,体重约42公斤,腿又细又长,有着迷人的蓝色眼睛,蓝色头发扎起来,几乎垂到地上,前臂装着一个电脑芯片模块。她姓Hatsune,意为“初始之音”,名Miku,意为“未来”。

  Crypton公司位于札幌一条林荫大道上。如同日本许多城市一样,札幌一点也不未来派,Crypton的办公室也是一样。这里没有机器人助理,欢迎你的也不是会说话的全息初音未来,而是一排初音雕像和娃娃,无精打采地摆在窗台上。

  和初音的粉丝一样,Itoh觉得很难给初音未来归类。他说,办公室的人提到她时,既不会把她当做一个偶像,一个角色,也不会把她当成一个卡通形象。“她就是……初音未来。”他说。

  他有没有考虑过为她写一个故事?为她创造一个居所,一些家人,或者在Vocaloid之前的生活?

  “不,”他说,“只有年龄、身高、体重———和装扮。”

  事实上,那样做的确没有意义。Itoh知道,一旦初音流行起来,她的粉丝自然会为她写故事。这就是日本御宅文化的天才和奇异之处。那些粉丝特别迷恋一些虚拟形象。在日本,人类偶像总是很快失宠,但那些受欢迎的漫画形象会持续数年而不衰。当漫画、动画、电子游戏、玩具,甚至是成人片里的某个角色流行开来,粉丝就会全情投入,进行新的演绎,自己创作录像、漫画、游戏和更多色情片。对于这种现象,日本有一个专门的词儿“niji sousaku”,意为“二次创造”。

  文化评论家Hiroki Azuma称之为“数据库模式”,它由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粉丝驱动。对这些人而言,原创性和知识产权没有细节和创意来得重要。“人们通常搞不清这个形象最初是什么样,原创者是谁,消费者也很少关心。”

  Ian Condry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日本流行文化,其中有一节是关于初音未来的。他说,初音未来这个形象是个“平台”,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她变成了一个连接工具,通过人们的参与,获得了生命。

  在这个被经济停滞所困的国家,御宅族让一切焕发生机。高达———标志性的日本机器人形象———就是一个例子。1970年代,日本大型玩具公司Clover打造出了高达,并且出资拍了一个动画连续剧,来推销高达。但这个尝试失败,片子最后取消。出乎意料的是,高达却催生了一股追捧热潮。粉丝开始自己创作高达漫画,穿上自制的高达T恤,很快高达大会遍地开花。注意到这一点的Bandai玩具娱乐公司买下了高达的版权,如今Clover公司已退出玩具江湖,Bandai公司则成为世界第三大玩具制造商。

  用Itoh的话说,初音未来诞生于2007年8月31日,即她的软件推出那天。软件很快受到追捧,但从一开始,初音未来就吸引了专属于自己的粉丝。Crypton公司建了一个网站,粉丝可以在上面贴出自己的创作。推出当天下午,关于初音的插画就开始出现,之后初音的粉丝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服装设计师、收藏者、制造商和在线游戏设计师纷纷投入工作。人们为她写歌,有人上传了免费程序,为她的音乐录像设计舞蹈。

  如今,初音迷创造了大量关于她的作品。Itoh估计,在日本的iTunes和Am-azon上,约有3000首粉丝自己写的Vocaloid歌曲,还有无数与初音未来相关的视频上传到Y ouT ube。在日本的歌厅,初音的歌属于被点唱最多的那一批。

  初音帮一些人实现了事业发展。有粉丝在一段初音未来音乐视频中看到她在演奏某种虚拟乐器,类似keytar(像吉他那样背着的键盘乐器),但配有触摸屏。于是他们将乐器截屏,做出设计图,开始制造。如今这种乐器已经面世。

  在东京,你只要去秋叶原走一趟,就能看出初音未来是多么深入现实生活。秋叶原是御宅族圣地,挤满了小店,售卖各种电子产品、漫画、玩具、玩偶、色情产品和cosplay服装。初音在这里无处不在:初音街机游戏,初音纸牌,初音假发。书架上陈列着专为初音创作的故事、诗歌、评论,此外还有初音歌曲乐谱,封面是初音坐在一架三角钢琴前。“她是一个可以任意编辑的明星,”C ondry说,“很多人对她进行创作,使她获得生命,但不是她自己的生命———其他人的生命。”

  从秋叶原坐地铁,30分钟可达世嘉公司(Sega)总部。初音走红后,世嘉于2007年跟Crypton公司合作。到那时,本该由《歌姬计划》(Project Diva,世嘉为初音打造的一款V ocaloid游戏)首席设计师承担的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几乎所有歌曲、演出服装和舞台设计都有粉丝提供,Hiroshi Utsum i率领的设计团队从中挑出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如果他们说初音未来是这个样子,”Utsum i说,“那么初音未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毫不奇怪,这种众包模式创造出了一些具有性意味的初音未来,包括有着性虐色彩的形象。当然,也出现了初音色情市场。日本很多虚拟形象都有这样的“遭遇”,这让Itoh和U tsum i有点尴尬,但他们不会加以阻挠。他们知道,性正是初音未来吸引粉丝的一大原因。“对很多男性粉丝而言,不断掀起的短裙显然非常重要。”Condry说。他把相关色情作品称为“另一条参与路径”。“对于这个形象,人们有着真实的情感反应,不管它是哪种反应。”

  去年10月,Condry把Itoh请到麻省理工,讨论Crypton的商业模式———把初音未来向粉丝开放。这跟迪士尼等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会对任何企图“二次创造”迪士尼版权形象的人提起诉讼。“学生找到我,说:‘他真的懂这个。未来属于资源开放。”Condry说。

  这股源代码开放风潮发展下去,举行现场演唱会———唱粉丝所写的歌———是必然的。但一开始Itoh有些犹豫。199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公司曾请软件设计师打造了虚拟偶像K yokoD ate,希望能把她变成音乐红星。K yoko的形象取自真人的集合,声音也采自真正的歌手。她又唱又跳,看起来非常真实。但闪亮登场后,她遭遇失败。日本粉丝认为K yoto太真实了,让人头皮发麻。至今为止他们对于初音未来还没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初音未来足够不真实,可供编纂。一些粉丝曾对C ondry说:“我们知道她不是一个真人。我们就喜欢她是个机器,可用对待机器的方式对待她。”

  2010年初音未来在东京举行首次演唱会,门票销售一空,此后她又举行了6次演唱会。每次演唱会Crypton和世嘉公司要筹备6个多月,规模约等于一部时长90分钟的现场版动画片。几乎所有歌曲都由粉丝创作。事实证明,粉丝也是演唱会中最出彩的部分。每次世嘉公司都会用高清摄像机拍下纪录片,上传到网络。这是另外一个独特的销售策略。

  但在现场看,她让人失望。她真的只有一米五多,个头不大,而且不是那么光彩照人。初音未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投影的卡通形象。而且,就虚拟娱乐业的未来而言,她也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在今年4月的加州Coachella[微博]音乐节上,虚拟的图派克·谢库尔(黑人说唱歌手,已故)出现在舞台上。D igital D om ain公司创造的这个全息影像比初音未来要耀眼,该公司还创造了猫王Elvis的全息影像。

  不过,在新加坡的演唱会上,初音的小个子似乎并未影响任何一位粉丝的情绪。这也许是因为,初音是否“实际”出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早就知道,自己对她的爱、对她的设计早就超越了她最初的缔造者。对她的粉丝———那些更加有灵感、更重要的作者而言———演唱会的意义在于,他们终于在现实中见到了彼此,并且一起挥舞着荧光棒。

  原作:Jam esV erini

  原载:WiredMagazine

  编译:Dawn

(责编: sisi)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