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这两天关于水均益“哭穷”的新闻很博眼球,起因是他在成都举行了一场演讲称,“央视的主持人和记者很穷,你们不要相信网上说我一个月挣26万,那完全是无中生有。我们的收入是国家标准,干得好年收入有可能有这个数,但是月收入是万万不可能的。”
有关于收入的话题总是很值得八卦,就像三姑六婆过年饭桌上绕不开的就是“某某工资一个月八千多”“谁谁谁几十万一年”这样的句式。尽管央视这些年来在被吐槽上的路上走的坚定不移,但却丝毫不能掩盖央视主持人在普通观众心目中高大上的赶脚。别说是央视主持人,恐怕大多数人就连省市级电视台的主持人都觉得大小是个名人,赚钞票就跟开印钞机一样。所以之前网上流传央视主持人工资的段子更加坚定了大多数的主观认定:啧啧,光化妆费一个月就有26万,要不然怎么能是中央台的主持人呢?
其实身为前媒体人的纳兰倒是对于被戏称为“电视民工”的群体略有点发言权。有几位同样在央视谋职的老友中,不乏常年租住在地下室的北漂一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逢赴外地采访几乎都能受到当地超规格的接待:五星级饭店的食宿,市领导的接见陪同以及免不了的些许土特产礼品——但这种光鲜亮丽下的落差,恐怕不是身在其中的群体恐怕难以体会。说白了,这些媒体人受敬重的原因是其背后代表的媒体而非个体,“央视记者”“央视主持人”被人追捧的是“央视”而非“记者”和“主持人”。
作为“体制内”的央视有着“捧红谁红”的底气,这得益于其特殊地位与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在国内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有了众多娱乐圈的天王天后宁愿不拿一分钱也要削尖了脑袋在央视春晚上露一个脸。因为谁都知道,在央视露脸的分分秒秒,是可以作为他日走穴商演要价的砝码。同样,作为“体制内”的媒体,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远非纯商业运作的商业媒体可以比拟的,收入也是按照严格的职级来分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媒体人在央视供职的资历,也是跟艺人一样可以作为走穴商演或者跳槽转行要价的资本。回头细数这些年来,从鲁豫到黄健翔再到李咏,这些央视主持人跳出央视这个巨大平台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待遇。譬如黄健翔坦诚自己在离开央视前每年的年薪是十几万,这也让他很不满的吐槽“央视体育解说员的收入还不如一个三流歌手,一个三流文艺主持。”而在跳出体制以后,其“前央视名嘴”的身份在商业媒体和广告领域中挣到了不菲的收入。砸着金蛋的李咏在跳出央视就立刻传出了以千万年薪签约安徽卫视的新闻,直可谓真是砸到了金蛋。试想,如果央视主持人真的拿着跟传说中“一个月26万梳妆费”的收入,还守着那么高的知名度,不可谓不是名利双收,还用的着按耐不住寂寞跳槽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