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徐克,你是在搞降维攻击吗?

2014年12月26日14:25   娱乐专栏  作者:侯虹斌   我有话说
智取威虎山智取威虎山

  坦白地说,看完《智取威虎山》,我不明白为什么徐克要拍它。

  有媒体翻出了“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的讲话”,读下来,只有一个字“服”!江青对这出现代京剧,提出了非常详尽、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从唱腔、乐器编排、服饰舞美、人物走位,都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扫描过去;人物出场声调是高昂还是低沉,主要人物的行动应该如何突出,甚至包括“白骨累累绝人迹”的台词如何修改……在她的反复砍斫和修正之下,京剧《智取威虎山》成为样板戏的经典。

  可惜,江青的身份不是导演,而是一位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文化旗手,她懂行、专业,却禁绝一切不符合她的趣味的表演形式,这时,就成为文艺的祸害。越是有文化、其罗织和剿灭不同形态文化的功力便越深。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的195710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这本小说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而十七年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敌人的身上一定是概括了所有的丑恶本质:凶残、粗野、丑陋、怯懦、愚蠢、狡猾;而我方则是善良、文明、勇敢、精明、智慧、美丽……敌人不极端丑化,我方不尽情美化,便是阶级立场不正确,便是别有用心。江青的文艺理论,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砍掉所有的杂芜,把阶级感情提纯到极致的,马屁文学至此登峰造极。

  实际上,曲波塑造的座山雕叫谢文东,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不过他不是什么“匪首”,而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在1934年,谢文东便曾经率领过起义的暴动队,殂击了日本关东军饭冢朝吾大佐带领的军队;饭冢成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来被打死的第三名大佐级军官,此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轰动。由此,声誉渐隆的谢文东组织起抗日民众救国军,并攻下了日本的一个金矿,队伍不断扩大。谢文东的部队还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联合进行多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本关东军,谢文东本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他的部队被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本人担任军长。

  但随着战争进一步深入,日本关东军出动70万日军和30万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围剿,东北抗联约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1939年,谢文东投降日军时,他仅余24名部下了。他拒绝了伪满洲国高官的许诺,企图自杀未遂,后来又申请回到煤矿当一名普通矿工,直到东北光复。在国共对峙的时候,谢文东接受了国民党的邀请,任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上将总司令。194611月,兵败被俘,他拒绝向共产党投降。123日,谢文东在勃利县经公审枪决。

  但在《林海雪原》中,国军将领谢文东成了罪大恶极、无恶不作的土匪。不奇怪,在“十七年文学”中,以及后来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反动派都是被这样在侮辱中塑造出来的。

  徐克翻拍的新《智取威虎山》,即是用现代的电影语言再重述一遍小说《林海雪海》以及后来的《智取威虎山》的这个老故事。其实,只拍小说中的“座山雕”,不拍历史真实中的“谢文东”,也没有问题。只是,当他乖觉地恪守了“在所有的人物当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所有的正面人物当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中心人物”的“三突出原则”,恪守了江青时代的文艺戒律之后,这部电影便注定了沦陷了。

  这是一部故事讲得圆滑、演员表演在水准线以上、道具服装舞美诚实而不欺场,完成度很高的大片。在这里,座山雕的势力扩大了,坐拥日本遗留的军火库;杨子荣打入土匪内部,中间虽屡屡被多疑的座山雕怀疑,但他最终带领解放军里应外合,以少胜多,消灭了这支上千人的土匪部队。整个故事,还是熟悉的味道,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八大金刚的个性和特点,甚至大量的台词,基本上保持了江青指导下的样板京剧原汁原味。横空里冒出来的现代年青人(即参与了剿匪的儿童栓子的孙子,韩庚饰),他们与剧情没有任何关联,只是由韩庚脑补了一段飞机上博斗的故事;而这一段场景,是和地道博斗那段同义重复的。——既没有提供事件的另一个角度解读,人物的形象也没有得到补充和丰富,像是为了花掉预算而乱入的。

  这是一个只有一根粗大的主线、一组直白的冲突的故事,敌我之间阵营分明:敌方的座山雕们长相丑陋,凶残愚蠢,有勇无谋;我军的杨子荣和少剑波们英俊潇洒,文韬武略,机智勇敢,智商上碾压对方毫无压力。开场渲染了半天座山雕是“张作霖第二”的枭雄,结果却一直在被骗,从未有防备。连灯光也区分敌我,对我军战士时,明亮坦然;对座山雕时,则阴暗惨淡,半天都照不见真模样,实在太欺负人了。

  这让我想起因为刘慈欣《三体》而普及起来的一个词:“降维打击”,大体是一种通过降低敌人所在世界维度而毁灭敌人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降维攻击会把我们的世界变成平面的二维世界,我们自然无法生存;而这个词的引申意义则是处在低层次的人把别人拉到和他一个层次上,然后再进行攻击。本来战争是那么惨烈那么悲壮,人性是那么复杂和多层次,你把别人都写成平面人,降了一个维度,把血流漂橹、伏尸百万的战斗弄得就像打小怪兽升级一样。别逗了。

  事实上,这些年已经在重新评价抗日将士了,承认他们的功绩,面对部分历史的真实。吴宇森的《太平轮()》虽然是烂片,但至少想表达“人性”这种东西,也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将士们的英勇和悲壮。而徐克,把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一张拍扁的照片,脸上分别都写着“高大全”和“丑恶蠢”,生怕观众的智商不够用。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曾评论小说《林海雪原》时写道:  

“人们早已知道结果,就像看着一个大人与小孩打架一样,或是看着一个勇士与一只死老虎搏斗。……因而,革命小说发展到这一步,就是纯粹的快感文化,阅读,就是看着敌人怎么倒霉完蛋,而人民(的代表与化身)则在表演着神勇。”

  我知道很多人都认为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好看,认为杨子荣“有尿性”(东北方言,是形容一个人很厉害,办事能力很强),当然好看啦,快感文化嘛,怎么爽怎么来。

可惜,这种殴打弱者的快感,并不能转化为能量。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性冷淡的电影,再多的壮汉站在那里也不管用,因为没有血肉啊,又扁又平啊。我们在三维世界看了那么多年电影了,领略过各种深邃的人性和各种绝望的困境与深渊,你还给我看一部二维的故事(尽管它是3D)

  今年boring界的奇葩就是它了。

  一位21世纪的现代电影大师、一位华人圈里享有盛誉的导演,却在价值观上、艺术理念上、审美取向上,向几十年前极左的文艺女沙皇全面看齐,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徐克 智取威虎山 三体 威虎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