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的《驴得水》到底是不是电影?

2016年11月01日 10:04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圈Magazine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影视圈杂志

  时隔一年,“开心麻花”的第二部话剧改编电影《驴得水》近日上映,

  依旧小成本

  依旧无明星

  虽然刚上映便获得了一致好评的口碑,但是,它是否可以像“前辈”《夏洛特烦恼》一样成为票房黑马?饱受“好剧本≠好电影”之争的《驴得水》口碑成功,是否代表着话剧IP迎来了电影改编的春天?

  整理 | 宋芯心

  还记得去年国庆档黑马《夏洛特烦恼》的异军突起,让人们重新开始注意到话剧IP的一片蓝海。如今时隔一年,开心麻花又推出了第二部电影《驴得水》,自然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驴得水》和《夏洛特烦恼》这两部一母同胞的电影做比较,也同时在关注着《驴得水》是否会再次创造票房神话?

  《夏洛特烦恼》总票房14.4亿,上映5天票房破2亿,上映15天票房达10亿

  如今上映4天的《驴得水》,截止至截稿票房已超6700万

  如果做同期相比,《驴得水》很难与《夏洛特烦恼》“抗衡”,但凭借如此爆裂的口碑以及8.4的豆瓣评分,相信还会有许多的自来水观众纷纷前来贡献票房。

  单就目前的数字来看,似乎超越《夏洛特烦恼》并不容易,不过毕竟才上映4天,一切都还有待观望。

《驴得水》电影可否超越话剧?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不是偶然。开心麻花团队磨剑十年,先是在剧场中成功树立了喜剧品牌,为改编电影积累了观众。导演闫非和彭大魔在改编过程中,从内容上不想错过观众每一丝情绪,又精心打磨了三年,反反复复多次修改剧本。最终收获票房成功。

  彭大魔坦言,剧本笑点是有了,但如何才能让故事讲得更加动人,让它更适合电影的表达,这些问题难倒了第一次初练大荧幕的他们,“我们不是高产类型的导演,本身也不是编剧出身,在写剧本的时候比较矫情,但是我们就是想做一些能打动观众的故事。

  得力于话剧成功的口碑和观众积累,以及创作团队不急于求成的认真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夏洛特烦恼》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驴得水》是否也是如此呢?

  “给你讲个笑话,但你别哭。”这样一句颇为讽刺的话语,是电影《驴得水》的宣传标语。该片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都沿用话剧原班人马,讲述了一个以戏谑的喜剧外壳包装了一个悲伤、尖锐的故事:一只专职挑水的驴被谎报成了一个老师以领薪水,并被取名“驴得水”。在该事件被调查前夕,一个铜匠被迫假扮“驴得水”老师。各方为了自身利益矛盾四起,引发一系列爆笑故事。

  优秀的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驴得水》对这句话的诠释堪称完美。在戏剧舞台上,《驴得水》就是 “神剧”,其走红模式堪称话剧界《泰囧》。

  自2012年《驴得水》话剧首演后,就已经通过口口相传,被冠以“口碑神剧”的称号,以后这部话剧每每上演都是一票难求。对于受众相对较小的话剧艺术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漂亮。那么电影表现如何呢?

  那么电影呢?

  尽管口碑很爆裂,却依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人说:《驴得水》的剧本工整弥补了国产片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的缺憾,但因话剧导演不懂“电影技巧”的致命硬伤,让此片只能停留在“好片”的阶段,而非是部“佳片”。

褒贬不一的豆瓣评论

  有人说:《驴得水》除了不像电影,其他都很好。

话剧感十足的场景

  这时,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话剧真的适合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吗?

话剧与影视早有渊源

  20世纪初,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来到了中国。那时,话剧还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行当,但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和文艺作品的市场化趋势,话剧与同为视听艺术形态的影视剧之间互通有无的互动也就愈发频繁。

  “中国电影在初创时期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在发展过程中与话剧的关系又格外密切,不仅一大批话剧工作者先后成为电影创作的骨干,而且在各个历史阶段还有不少的话剧作品被相继改编拍成了影片,由此逐步形成了一种传统。”可见话剧改编为电影并非近几年才出现,它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话剧和改编电影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国后光是由话剧改编成的电影就有这么多部:↓

  改编成电视剧也有不少,要说最成功者,当之无愧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改编自话剧的《士兵突击》。

  • 开发话剧IP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艺术性相通:话剧和电影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两者都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都有叙事性和历时性,也都建立在第四堵墙的理论基础上。但话剧改变成电影,就等于是一个经历了反复的打磨IP再搬上银幕。

  2。 效果直观:话剧中的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色彩以及强大的延展性,事件都比较突出,能够快速地检验出该作品的艺术含量和在话剧市场的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反应,由此可以判断出它将来在影视市场的可能性,相较于剧本的文字,也许更直观。

  3。投资相对较小:话剧能够跟观众直接对接,而其他的IP几乎都属于“闭门造车”。话剧对剧本的投资也要比传统影视剧小很多,剧本在话剧演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对“high点”、人物关系及其走向进行反复修改,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产生。

  4。时间接近:话剧一般短则两个小时,长则三个小时,和电影的时间比较接近,改编起来也比较简单。

  劣势

  1。艺术形式不同:话剧局限于“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传统话剧要求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表现最集中的矛盾部分,它的场景变化小,难度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的创作和欣赏是同时进行的,舞台是其最重要的依托。

  2。过于戏剧化: 话剧剧本往往太过戏剧化,而电影会更讲求写实,更加真实自然。你可以想象《雷雨》这样四幕戏、两个家庭、八个人、一天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话剧舞台上是天才之作,但在影视作品中就显得略微狗血,特别不切实际。

  3。受众小:话剧相较于其他形式的IP,受众基础还是太小,本身不具有带动性,在宣发和前期排片上都非常吃亏。

  每一部电影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驴得水》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今年的“票房寒冬”,《驴得水》若想在票房是亮眼不会容易,即便今年票房逆袭之作《湄公河行动》也才11亿。不过,有些影片并不是用票房论成败的,尤其这些以“艺术性”开发话剧IP的电影。

  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著名编剧史航曾对媒体表示:开心麻花有良心,他们没有做自己现成的戏。他们的第二部大电影选择扶持《驴得水》,这是很有希望的状态,而且没有用明星来置换,还是话剧的原班人马来演,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话剧IP改编成影视剧会是一条更好的路吗?

  如果单看《夏洛特烦恼》这种叫好又叫座的话剧IP电影,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条还不错的未来影视路。

  有徐昂导演的电影《十二公民》在业内备受肯定、口碑好但票房却不漂亮的。

  也有邓超执导的话剧IP电影《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票房还行但口碑差得出奇的。

  更有像《恋爱排班表》、《过年好》这种默默无闻、口碑票房都名不见经传的。

  即便如此,但戏剧仍然是一个好的IP领域,后备资源不缺,缺的是可以将戏剧和影视相融合的人。不要大众错把话剧IP当成灵丹妙药,认为话剧具有“好底子”定可推动票房,更不要急于将话剧变现,从而让话剧IP也带有贬义色彩。

  史航也曾对媒体表示:我觉得话剧不急于变成电影,那一块蛋糕确实很大,但那一块底下是个火锅,火锅上架着蛋糕,所以,这一块大家开开心心,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就很好,不急于变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驴得水 电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