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首歌让你想起陈洁仪

2015年01月10日12:25   娱乐专栏  作者:内陆飞鱼   我有话说

  周华健有一首歌唱道“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突然想起我”。当陈洁仪出现在《我是歌手》第三季时,有没有一首歌会让大家想起她呢,答案是“没有”。陈洁仪在90年代刚刚进入大陆音像市场时,偏冷门,是属于逼格较高的那一拨歌迷的谈资与偏爱之一,陈洁仪就像滚石唱片旗下的李度,叫好而不叫座,好听而不易流行和传唱,没太多人记得她们名字。

  很遗憾,1994年陈洁仪和郭峰合唱过一首《心会跟爱一起走》,这歌红过一阵子,至今还是KTV怀旧曲目之一,但是大家只记得郭峰,不记得合唱的女歌手是谁。之后,这首歌也没收入陈洁仪的原创专辑,唱片公司也没继续跟进,再出一些类似脍炙人口的情歌,在大陆市场的人气白白地溜走了。

  1999年笔者买她的《别让我恨你》专辑,是为了在校园广播站做节目,不然也不会记住这个歌手,且一听就喜欢上了。

  唱一首歌吃一辈子很难,但是在中国,如果你没有一首被大家记得住的代表作,就宣判了歌手没红过。大家可能早就厌倦了臧天朔《朋友》、尹相杰《纤夫的爱》、火风《大花轿》、黄鹤翔《九妹》,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庞龙《两只蝴蝶》这些人和这些歌,但是他们凭一首就红了,占据着大家的回忆排行榜,在广袤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无论跑场走穴还是参加活动,数十年如一日,他们只唱一首皱巴巴的老歌,都能混下去。  上面那些歌被长途汽车喇叭、火车广播、客运站广播、地摊音像市场劣质音箱强行重复播放,而家喻户晓。女王范儿的陈洁仪就是差一首让人记得住歌,台湾唱片公司历来重视歌手与专辑的“芭乐”(Ballad)特色,陈洁仪的音乐有点高冷,像是为文艺青年订制,不够芭乐热闹通俗晓畅。老百姓对娱乐明星历来喜新厌旧,如果记不住你的名字,就要让他记住你的歌。

  谁也不想唱一首歌养活一辈子,走江湖卖唱一样到处跑场过日子,谁也想成为年年发片的大明星,到处开大型演唱会,可是整个大陆流行音乐的生态就是这样的草台雏形,很多人民群众只具备这个欣赏水平,不要求歌手多么大雅、多有文化,只求好听好唱,朗朗上口。比如多数老百姓只会记得林依轮的《爱情鸟》,但不知道他当主持人也不错,还唱过拉丁风格的音乐、甚至出过美声流行唱片。

  别以为今天国民的逼格多高,超过了火风、尹相杰那个年代,今天很多普通观众对唱功的理解,仍然是谁能飚高音,带来全场高潮喝彩,喜欢表演型的歌手,而不是谁的声音最有感情能量,质感温厚,安静内敛,最会在歌曲李讲故事。显然陈洁仪是后者,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说,她的唱法不适合比赛,但她不会去改变和迁就,依然唱自己的一贯风格。

  在《我是歌手》第一场竞演中,很多歌手都会唱自己代表作,特别是陈洁仪这种老将,像韩红唱了自己的代表作《天亮了》。陈洁仪的开场曲《心动》原唱是林晓培,出自于自己的翻唱专辑,第二场竞演中《心如刀割》,则像是给曾经的恩公张学友致敬。就凭这两首歌,观众无法给陈洁仪一个鲜明的形象定义和情感寄托,歌与人都那么模糊,转念之间就把她推出去淘汰了。  张惠妹和陈洁仪年龄相近,都是实力派唱将,几乎一前一后在台湾出道,陈洁仪来台湾签的是立得唱片,属于小公司,包装策划意识都显一般,连出几张都反响不大。但是签约丰华唱片(台湾第二大唱片公司飞碟唱片转型后的心公司)的张惠妹,一开始就定位精准,第一张专辑《姐妹》大红大紫,里面的《姐妹》《原来你什么都不要》《解脱》等歌曲,至今留有余味。

  等到陈洁仪在立得唱片被迫兼并,大梦初醒地签约新公司上华时,世道变了,张惠妹已经是天后,她还像初初出道的新人。如果当初陈洁仪赴台要是签的滚石、上华、华纳、福茂、百代这些大公司,结果会怎么样?也许就像辛晓琪、张惠妹、许茹芸、许美静一样被大众认识和传播了。至少会有一首能唱响华人圈的“芭乐”曲目,在当下节目里带来怀旧潮。


  《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和陈洁仪近似的是黄绮珊和彭佳慧,但是也有不 同,黄绮珊有国人最喜欢的所谓穿云裂帛的高音,彭佳慧有一首《相见恨晚》被人记 住,柔肠百结的唱法,也更为大众化,即兴飙高音也没问题。陈洁仪一来没有一首可以吃一辈子的代表曲目,不被大陆观众熟知,二来娓娓而来和风细雨的唱法,不 被多数人欣赏,上这种节目劣势很明显。

  一个有才华有才情的人,红不红不是自己能安排的,运气、机遇、贵人缺一不可,何况红不红,怎么红,其实也没有定论。还是喜欢已有岁月痕迹的陈洁 仪,那份只属于少数人的安静与舒展,谈论她的音乐就像谈论某个新出的歌手,与其说我们在谈论音乐,不如说是谢谢少年时代能在音像店里撞到她的专辑,买下 来,并记住了。在我心中,还是有那么一首歌会让我想起陈洁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陈洁仪 我是歌手 淘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