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谭维维争议大郑淳元前三有望

2015年03月23日09:58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黄舒骏在《我是歌手》最后一场事关生死的突围赛前的总结陈述充满了预见性和洞察力:“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企图心,让这个舞台像是一个歌坛的缩影……张力比较大的歌手比较容易获得评委们的青睐。”从李健、胡彦斌、谭维维和郑淳元的突围,到古巨基、陈洁仪们的落寞,是为这一季《我是歌手》平添的别样精彩与故事。

  古巨基并非天生被坑

  和善的基仔是相当有观众缘的,这份观众缘来自台上台下的好形象与好口碑,无论是荧幕上还是生活中都是乖乖仔的他,不仅有好脾气好唱功还有好颜值。这也使得粉丝们在古巨基未能突围成功之后异常气愤,刷出了#古巨基被坑#的微博热门话题。从“天生巨基”到“天生被坑”,中间真的隐藏了黑幕?但恐怕真相并没有那么复杂。个人以为基仔最大的劣势,还是在于他的选歌之上。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粤语歌向来不能算是观众评审所好。前两场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当韩红在彩排时得知孙楠的选了首广东歌《说不出再见》时的惊讶表情,以及那句“胆真大”就足以说明问题。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的黄金时期过后,粤语歌的影响力在内地已经相当有限。除了耳熟能详的几首以外,粤语歌在70后80后以外的群体难有大市场。即使把视野放射的更宽广些,在近年来多如牛毛的音乐综艺节目中,除了陈乐基一首《月半小夜曲》以外,也再难觅印象深刻的粤语歌。所以说,古巨基之败,非战之罪,而是粤语歌作为一个黄金时代的印记,只是存留在相当有限一部分群体的记忆之中了。

  谭维维靠民族风续命

  突围的四强中,谭维维的争议最大。一来是因为她超女选秀的出身,总让人觉得她有撇不开瓜田李下的嫌疑;二来是她对于外力元素的借鉴是最为频繁与显著。但能登上《我是歌手》舞台的,的确都不是善茬,谭维维的成功在于准确把握住了符合眼下观众口味的音乐标签,为自己的《我歌》之旅成功续命。

  若是把目光拉伸到内地流行乐坛的三十年左右的变化,可以清晰的勾勒出流行的动态趋势。在八九十年代,是粤语歌如日中天的时候,刚出道的那英还被制作人嫌弃发音太土,要求学着港台艺人改变;新千年前后,欧美音乐浪潮席卷内地,制作人歌手们都稀罕在歌曲里加一两句英文显得洋气;到了眼下,时兴的便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对于原生态音乐返璞归真的演绎与改编,成为了新的趋势。在《我是歌手》第九期踢馆赛的时候,谭维维就以新改编民族摇滚(姑且如此定义)的《康定情歌》夺下第一,这次突围赛她又祭出蒙古族著名歌曲《乌兰巴托之夜》,修改歌词献给亡父,同时邀来如今大热的杭盖乐队助阵,于情于景已胜其它歌手,可见新民族风成为了谭维维续命的音乐标签。

  郑淳元韩情脉脉放大招

  纳兰曾在之前的评论里将郑淳元比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龙城,事实上高手间的过招也的确是在毫厘间便见胜负。平心而论,淳元皇后的状态大不如之前两场,或许如他所言受休息状态所累。但当他使出“脱麦”大招的时候,就已经足以将全场观众的情绪点燃,甚至这个片段都已经足以成为这整集的亮点存在,也弥补了整首歌的不足。

  拿下第四的郑淳元算是涉险过关,搭上末班车杀进了决赛。其实在他的身上,也算是有着强烈的韩式情歌标签。虽然在补位之后的第三场比赛开始,他一直是在演唱中文歌曲,但他并非是西施效颦式的流连于表面功夫,而是将歌曲的内容翻译消化理解以后,并通过韩式情歌风格重新编排演绎,成就了其别具一格情感充沛的韩情脉脉。如果能在决赛前及时调整好状态,个人还是坚持之前的预测,看好其问鼎前三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我是歌手 谭维维 郑淳元 古巨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