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的明星与报纸

2015年06月23日14:51   娱乐专栏  作者:长凤新   我有话说

  文/长凤新(媒体人) 

  一百年后,报纸还在不在?

  这个问题影视圈的人不太关心,他们更关心电影在不在。日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次论坛上,谈及电影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导演侯孝贤说:有人讲他死后最好一百年起来一次,只要看那一天的报纸就满足了——世界巨变,尽收眼底;侯导的愿望则是,每一百年起来看一下当天的电影。那是他了解世界的必由之路。话虽这样讲,侯导援引旁人的说法,也是承认无论何时报纸仍有它记录时代风貌的基本功能。

  按照学者许倬云先生的说法,“新闻是短历史,历史是长新闻。”眼下的新闻,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不过是历史的反复重演。拿娱乐圈来说,翻看上个世纪的报章新闻,比如1966年美国媒体专访邵逸夫时已指出,哭泣和女人是邵氏文艺片的卖座保证,还引用六叔的话,“中国人喜欢在银幕上看到女人。她们喜欢看她哭,看她受苦,完场时却苦尽甘来,大团圆结局。”过去半个世纪,这点观影习惯依然是颠扑不破。

  虽然纸媒常被人唱衰,最近偏有香港报纸遍访明星,探问他们对于媒体生态变化的意见。肯坐下聊一聊的不是等闲之辈,不过让人吃惊的是,明星对报纸的态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爱恨交加——可能是大家看过太多双方剑拔弩张的场面了,也听过太多关于明星与媒体关系今不如昔的哀叹。说起狗仔新闻,他们竟也不咬牙切齿,比如吴镇宇说他拿狗仔队当照妖镜,随着私生活被大面积曝光,于他的改变是:以前是外出喝酒,现在是去朋友家聚会——也许后者已成为他们乐在其中的一种社交生活方式。吴镇宇更自认老派爱看报纸,深信至少在他这代人,报纸不会被淘汰。采访他的记者会当场感受到融融暖意吗?至少会多添一点信心吧。

  不过,这些暖男语录最后图穷匕见,其实是因为同病相怜。“我想报纸佬继续营运”,比如陈奕迅把报业与音乐唱片业等量齐观——都是“夕阳工业”,继续订报就像互相支持。话说回来,在“唱片已死”的时代怎样找寻音乐的出路,音乐人们已有精彩示范:网络、彩铃、演唱会、广场舞,到处是再度起飞的新天地,也能给报业转型带来颇多启发。影视圈自然也是同样情形。

  被媒体问及“你相信一百年以后还有人读你的小说吗?”金庸的回答是:“我希望有。”一百年到底太久,一切都在变化中,还有更大的变化要来。人人自危的此时此刻,明星与报纸,相逢一笑泯恩仇。那就相约他日江湖再见了。(新闻晨报2015.06.23)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电影 侯孝贤 大师论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