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蒂梵尼早餐》中小黑裙的轶事

2015年06月19日15:51   娱乐专栏  作者:Archie   我有话说

  根据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的说法,他一共为电影《蒂梵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制作了3件亮缎小黑裙(即电影片头奥黛丽·赫本所穿的及地礼服。第一件是原始设计,使用严谨的手工工艺缝制,从确定设计风格,到量身采寸与试衣操剪,成品完成后,再使用机器缝制了2件复制品,以节约成本与时间(*注:为了防止电影拍摄过程中戏服受到损毁,戏服量化复制是电影业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这3件礼服(1件手工原件2件机器复制品)如今散落世界各地,手工原件收藏于巴黎纪梵希档案馆,2件机器缝制的复制品中,一件被西班牙的马德里戏服博物馆保管(在2013年由伦敦V&A博物馆借出,于澳洲墨尔本的ACMI博物馆“好莱坞戏服”主题展中展出),另一件则在2006年12月5日伦敦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拍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以£467,200英镑(约$923,187美元)被匿名洽购。

  左图:1996年,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辞世3年后,杂志“哈泼斯与名媛”(Harpers &Queen)评选的“当代最美丽的女性”民意调查中,奥黛丽高居榜首;右图:“蒂梵尼早餐”片头的亮缎小黑裙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纪梵希的原成品与2件复制品在小黑裙的裙身设计上,左侧由脚踝开叉一直深至大腿——这与电影开场奥黛丽·赫本身穿的礼服外形大不相同(电影中,裙身侧面无开叉结构)。在电影“蒂梵尼早餐”中,开场一幕即有奥黛丽·赫本右手提起裙尾以方便大步行走的特写;在另一组镜头中,被楼下醉汉骚扰的女主角霍莉·戈莱特利(HollyGolightly,*注:“蒂梵尼早餐”的女主角)企图躲避,当她试着跨出窗口好爬上防火梯时,裙子限制了她的行动,再次证实了电影中的这件小黑裙并没有开叉的设计。

   左图: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图录扫描封面;右图:佳士得拍卖的小黑裙,左侧深开叉至大腿处

  当时还在为爱情小说画封面的插画家罗伯特·麦金尼斯(RobertMcGinnis)接到了派拉蒙电影公司艺术总监的电话,请他为“蒂梵尼早餐”设计海报。麦金尼斯唯一可作参考的联想素材是一些电影宣传/剧照,他不得不找来模特儿做实物动作模型。在所有的照片中,奥黛丽·赫本都穿着电影片头的及地长裙(裙身无开叉结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制片方希望海报中的女孩身体曲线更性感一些,于是麦金尼斯另辟蹊径,凭着想象让海报中的霍莉·戈莱特利裸露纤腿,细致的肌肤无疑是最致命的诱惑。——同样的,这个轶事也从侧面印证从未有人亲眼目见奥黛丽·赫本穿着裙身开叉的小黑裙。

   左图:电影宣传照,小黑裙裙身无开叉结构;右图:罗伯特·麦金尼斯凭想象设计的电影海报,刻意将小黑裙的裙身开口到膝盖处。此外,领口与吊带也做了艺术加工

  自2008至2015年2月,巴黎、墨尔本、马德里与首尔的走访探查之后,笔者获得的确凿实证:已知现存的3件纪梵希作品在裙身侧面都有着深开叉结构,而电影开场的小黑裙在裙身肌理并无开叉,这样一来,纪梵希躬身制作的3件小黑裙皆非电影中的穿着实物,而伦敦佳士得拍卖行高价拍出的小黑裙,实际是一件根本未被电影使用的“戏服”。

  左图:“蒂梵尼早餐”中的亮缎小黑裙裙身无开叉,于是奥黛丽·赫本提起裙脚以方便行走;右图:“蒂梵尼早餐”的宣传照,摄影师是格蕾丝·凯莉(GraceKelly)的御用霍威尔·柯南(Howell Conant) 先生

  在作家山姆·沃森(Sam Wasson)著写的“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赫本、蒂梵尼早餐和现代女性的黎明”(Fifth Avenue, 5A.M.: Audrey Hepburn, Breakfast at Tiffany's, and the Dawn of theModern Woman,此书已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翻译)一书中,条分缕析的讨论了电影审查制度的阴霾下,“蒂梵尼早餐”在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与压力。裙侧深开叉的大胆设计对民风仍然保守的1960年代初期而言,显然不入时宜。很难想象奥黛丽·赫本袒露腿根阔步街头,无论是对电影声誉或是奥黛丽个人形象可谓铤而走险,这也意味着电影受到审查乃至抵制的风险增大。

   左图:澳洲墨尔本ACMI博物馆“好莱坞戏服”主题展展出的小黑裙,借自马德里戏服博物馆。宣传文案的封面取自电影剧照(小黑裙无开叉),而实际的实物展品有着开叉结构;右图:西班牙的马德里戏服博物馆馆藏的小黑裙,裙身左侧深开叉

  2008年3月刊的“W杂志”(WMagazine)采访中,于贝尔·德·纪梵希坦言,他将简洁清爽与优雅别致的美学观感远远凌驾于衣服的可穿性之上,而在构思、制型时,裙子是否宽大或者如何上下出租车这些穿着的实用性功能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事实上,戏服设计师与时装设计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前者聚焦的对象是“角色”,反之后者则是“人”本身。戏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色的限定以及导演的意图。伊迪斯·海德(EdithHead,*注:戏服设计师,担任“蒂梵尼早餐”的“戏服总监”一职。这个职位在字面理解上权利高于戏服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但知情人都看得出来,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曾自嘲:“在好莱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你还必须是精神科专家、艺术家、时尚设计师、裁缝、插针的线团、历史学家、保姆、采购人。”海德深谙戏服必须顺应剧情,把握角色的逻辑规制与律动协调,同时着眼电影与角色内心的视觉表现。

  左图:西班牙马德里的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于贝尔·德·纪梵希回顾展”展出的小黑裙(2014年10月22日至2015年1月18日),展品来自巴黎纪梵希档案馆,可见这件手工原件的左侧也有开叉结构(在镜中反映);右图:于贝尔·德·纪梵希的设计手稿,小黑裙左侧有开叉结构

  为求审查安全,伊迪斯·海德极有可能在公司高管的授意之下,对于贝尔·德·纪梵希的原有设计执行了重要更动,裙子开叉的款式被束之高阁,结构一新的礼服重新缝制(并复制)以供电影使用(*注:2006年12月5日佳士得拍卖行的交易中,编号112伊迪斯·海德的亲笔设计手稿,画中的小黑裙没有开叉外形,可由此印证此说)。戏服设计师蕾妮·康利(RenieConley)回忆,她曾亲眼目睹伊迪斯·海德将纪梵希礼服拆解解构以进行抄板复刻。“样衣拆开里面是马鬃填充物,衣边还缝入了微量铅坠,好让面料以特定的方式平顺的垂落,勾画出笔挺的线条。”

  左图:拍摄片场的奥黛丽·赫本,由图片可见:小黑裙左侧无开叉结构;右图:佳士得拍卖行拍出的伊迪斯·海德亲笔手稿,编号112,同样无开叉结构,印证了海德修改了纪梵希的原设计

  如果是纪梵希本人更改了设计,他不会执拗坚持“自己一共缝制了3件小黑裙”的说法。对一位视创意为本源的设计师而言,让设计师本人去推翻自己原来的自由创意并重新设计,可以说是干涉了他的专业性与独创风格,这种“修改”行为是极不礼貌的,对纪梵希或是他的作品都是一种莫大的侮辱。根据帕特丽娅·斯奈尔(PatriciaSnell,*注:《蒂梵尼早餐》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的前妻)的说法:“纪梵希带着爱去处理那些布料,甚至像照看孩子一样守护自己设计的裙子。”另一方面,为了使电影终剪版通过审查而顺利发行,戏服修改势在必行。在当时,制片法典执行局还会不时的派员坐镇拍摄现场,对剧本的执行情况(尤其是服装)进行检查与监督。面对两难之境,伊迪斯·海德遂执行了临时方案。伊迪斯·海德作为戏服设计师,对电影行业有着颇为深入的了解和判断。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海德会与导演、编剧等部门之间持续不断的沟通,逐渐达成一致。最后,虽然海德对小黑裙的设计进行了必要的整饬,甚至缝制了备用件等等,但因所有改动都在纪梵希原创意的基础之上,如此一来,由纪梵希挂名设计师完全符合情理。

   左图:奥黛丽·赫本与伊迪斯·海德在派拉蒙电影公司的戏服工作室;右图:奥黛丽·赫本与于贝尔·德·纪梵希在乔治五世大街的工作室中

  至今天,从已知信息源观察,由此推导出一个疑问?既然于贝尔·德·纪梵希躬身设计、缝制的3件亮缎小黑裙(1件手工原件 2件机器缝制品)实际全部未在电影“蒂梵尼早餐”中使用,那电影(与宣传照)中奥黛丽·赫本身穿的戏服实物究竟遗落何处?很大的可能性——派拉蒙电影公司与奥黛丽、纪梵希达成一份协议,在电影拍完之后,设计修改后的长裙(及备用件)必须销毁以防止它们流落出去,而为纪梵希招致不可估量的难堪与争端,否则如此具有历史与收藏价值的电影戏服,居然没有完整的保存至今,这简直有点儿不可思议。作为对纪梵希的补偿,也防止伊迪斯·海德抢走纪梵希的不世之功,在“蒂梵尼早餐”的演职人员名单上,奥黛丽·赫本的戏服设计师头衔将只由纪梵希一人挂名。(*注:参照1954年的电影“龙凤配”,虽然纪梵希为电影提供了标志性的3套服装,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却让海德功劳独居。

  详细原委请参考过去文章:‘时尚教科书“Sabrina”(龙凤配)戏服设计与EdithHead、Givenchy等设计师的侃侃訚訚’☞ http://www.weibo.com/p/1001603750327324119986?mod=zwenzhang)

  注:完整原文“‘蒂梵尼早餐’时尚&幕后面面观”已授权杂志,此文是原文附录的花絮内容文字:Archie,图:Archie的私人收藏档案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蒂梵尼早餐 奥黛丽赫本 小黑裙 时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