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靖王爷”有龙阳之癖?可惜在《琅琊榜》中,誉王没能想到这个黑靖王的好点子。
随着名媛事件不断扩散,王凯被曝光了一张和11名同性友人聚餐的照片,还被网友八出这11名友人几乎都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其中还有一位曾经做过艾滋病检测。有图有“真相“,一时间,无数“靖王妃”哭晕在厕所。
危机管理姗姗来迟。直到网络舆论持续发酵,王凯的经纪人才被动透过媒体回应称:“清者自清”。11月30日下午5时左右,王凯所属的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在官微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些“蓄意捏造”,“侮辱、诽谤”王凯的言论已经构成了对其名誉权的侵犯,将委托律师展开维权行为,追究传播这些言论的网络用户的法律责任。
就该事件而言,截至目前为止,所有的网络证据确属捕风捉影,并没有任何实际证据可以证明,王凯确系上述网络“诽谤”的那样。目前可供围观者无限想象的事实有三:一是王凯穿过一条镂空内裤,二是有这么多的“名媛”朋友,三是在该圈的狂欢节——泰国泼水节王凯同“名媛”一起去游过泰国。但是,只要王凯只是与上述友人正常朋友交往,旁人就无可厚非。即使某些人不同意男同性恋的行为,对王凯交友取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但也应该尊重明星交友的权利。
王凯事件其实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明星丑闻是如何被大众传播和想象所塑造?为什么在并无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会倾向性相信明星丑闻?王凯、同志名媛、轰趴……在这个关键词时代里,各种信息的刷屏之下,“靖王爷”就这样被传播而非事实本身塑造成一个男同甚至荒淫的形象。大众宁愿相信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至于事实呢,事实反正没人清楚,信了再说!
从公众心理而言,其实对于娱乐圈“大染缸”的说法早已心领神会,无论明星头上有多少的光环,一旦曝出丑闻,公众其实会立刻倾向于相信是真的,一是因为众多江湖传闻早已被证明为确有其事。另一层原因在于,公共舆论与明星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公众热爱八卦,正是因为八卦能够填平这种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信息不对称之下,相信显然比被蒙看起来更靠谱。
平心而论,此次事件确实还有疑窦待解,王凯团队的危机管理至少犯了三个明显错误:一是反应迟缓,舆论沸沸扬扬才急忙辟谣,声明难以取信公众;二是“名媛”朋友圈关于王凯相关微博全灭的危机应对只能取得反效果;三是未能完成正向引导,听任负面舆论延烧。如果王凯确是清白的,该如何走出今日的舆论困局,真正实现“清者自清“呢?
在这方面,王凯不妨向《琅琊榜》中的靖王殿下学习。
在《琅琊榜》中,靖王一直受到梁王的猜疑,怀疑他要为赤焰案翻盘,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潜在的舆论危机令他难以得志。在劫狱案中,其罪名几乎被坐定(当然,劫狱案中“靖王“实际上是不冤枉的)。但他是怎么最终摆脱舆论危机的呢?
首先,保持公共形象始终如一。靖王的性格执拗甚至暴躁,但正因为这种执拗、不聪明、不圆滑、不会来事儿,最终帮助靖王消除了所有人的猜疑——包括生性多疑的梁王,夺得大位。
其次,用实际行动说话,态度不卑不亢。靖王长期驰骋沙场,后来主持赈灾,获得皇帝、官方、民间三重褒奖,也依然没有半点居功自傲的意思。即便是平乱成功,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样的行动与态度正是他收获舆论敬意的关键。
第三,耐得住寂寞,坚持原则。靖王虽然一直不得宠,但他始终耐住寂寞,默默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梅长苏表示要选择他的时候就明确表示,有些原则绝对不能破坏,那就是人性的光辉、亲人的安危。
具体到名媛事件中,如果面对舆论危机,王凯主动站出来解释,展示一个男人的担当与勇气,用始终如一、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行动来告诉公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甚至于可以说明自己知道朋友的性向,但是仍然愿意与他们成君子之交,还可以就网络传言中的艾滋猜测痛斥造谣者,完成舆论正向引导。这样的执拗与淡定,加上时间,难道不能够获得公众的理解吗?说得再直接一点,你见过这么man的男同吗?
面对危机事件,及时澄清、诚恳回应、用证据(包括恋爱证据)说话固然是危机应对的基本法则,但惟有流言与猜测,永远难以靠回应将“我不是“的印象强加给公众。能证明王凯清白的,恐怕还是时间。
实际上,同情者的一句概叹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人红是非多。在中国当下的娱乐江湖,这句话实在有着太意味深长的含义。演艺圈如同江湖,所以《琅琊榜》中的江湖法则也许比正统的危机应对5S原则更适用于王凯此刻的舆论危机。只有当演艺圈不再如同江湖时,王凯才不用学靖王,只用坦然做自己,也无需遭遇此际飞来的名媛风波。
就事件的解决而言,在明星遭黑的公共舆论危机中,有时候态度比声明更重要,大众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王凯如果要走出危机,就应该给大众看到一个靖王的清朗公共形象,这才是手撕名媛危机的最好办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