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恩惨遭棍棒教育只因妈妈“爱无能”?

2016年02月22日15:59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些都是民间俗语,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说出“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后人多认为“棍棒出孝子”便是出自这句话。这种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深值于许多国人价值观众,信奉者随口便能搬出像郎朗这般的成功案例,不屑者也能轻而易举的举出药家鑫等负面例子来反驳。事实上,长久以来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争论从未休止过,最近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大型孝道类真人秀节目中,陈乔恩谈及儿时在妈妈“棍棒教育”下造成的心理阴影,又重新引发了公众对此的热议。

 

  如果要以唯成功论的标准来衡量,在演艺圈事业有成的陈乔恩看起来能够算的上“棍棒出孝子”的典型,但儿时经常挨打的经历留下了难以愈合后遗症:到现在都不清楚如何在母亲面前表达和交流,随时随地只怕她会打人。在节目中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共处一室的母女俩之间存在的疏离,比起其他几对互动良好的父母和孩子,陈乔恩和母亲出现在镜头前最常的状况便是沉默的尴尬。扭曲的母女关系,归根结底还是在年少时的棍棒教育下便埋下了恶果。

  什么样的家长会信奉“棍棒教育”?简单归纳来说便是“爱无能”——不懂得如何以正确的关爱角度来教育孩子。面对还没有形成稳定人格结构和价值观的孩子来说,沟通是件复杂的工程,并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必杀技。不仅不同成长环境中的孩子所需要的沟通方式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需要的沟通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便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方式方法来进行沟通交流,用爱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对于“爱无能”的家长而言,他们偏偏最缺乏的就是关爱孩子的耐心,教育孩子的情商与交流沟通的方式。在以成人方式沟通失败,也不懂得如何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情况下,动手这种简单粗暴又能快速解决与孩子的一些观念和行为上冲突的破坏性方式成为了这部分“爱无能”群体家长的选择。他们使用的目的当然无非也是为了让孩子改变错误的言行、观念、态度等,希望灌输一些成人认为正确的做法和思想等,但显然这种惩罚的手段不过是借助家长自身在体力和资源上的优势来向弱小的孩子显示自己的震慑力而已。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而言,对于家长打骂会产生恐惧,进而形成一种对家长的不信任感。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将永远存在,将来有可能会在某种情境下暴发。陈乔恩母女就是最好的标本:年轻时的乔恩妈妈往往压力很大(应该与当时从事的保险工作有关),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导致她往往选择“棍棒教育”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种下的恶果便是如今陈乔恩与母亲之间不由自主的疏离,乔恩妈妈在面对镜头时也哽咽落泪吐露心声,“乔恩真的很对不起,妈妈不知道这样会伤心你这么深”。

  至于更多人以名人成才的案例来支撑“棍棒出孝子”的正确性,纳兰只能说他们偷换了“棍棒出孝子”中的概念,把“孩子成才”等同于“孝子”。试问,只知道情绪宣泄而不懂爱的家长,又怎么可能教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陈乔恩 棍棒教育 妈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