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自己是职业广告人,业余导演。我监制过一千五百到两千条电视广告,直接导演过三百多条电视广告,对我拍电影非常有影响,好莱坞现在有很多一线导演都是玩视觉出身,MTV、广告是他们初入市场时候的拿手戏。现在电影院银幕观众接受信息强,对影象的要求高,而对影像的魅力、信息处理的控制能力、对结构的把握、对音乐的理解,这些方面都是广告对我比较大的影响。
拍广告是一个商业艺术,所有的形式都是手段,商品是主角,而拍电影是要诉说导演心中的世界、哲学,要讲一个好的故事,让普通人接受。广告导演的经历能够让造型成为我血液当中的一部分,但我不会很做作地去追求造型,换句话讲,我怎么摆构图都会比一般人精彩得多,给我很有限的灯光我会比别人做的好,我可以不用花费太多心思想属于形式方面的事,我技术能力会比别人强,换句话说,我的技术超级娴熟。
我看这部小说看了三遍连哭三次,,我想有感动一定会有创作冲动。作为读者你可以不想它为什么让我感动,但是你买下版权要把它拍成电影,就要想是什么在感动你。我要把文字的东西、心理的东西变成视听的东西,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是非常复杂的。现在看过剧本的人,都说我的剧本没有为原著小说减色,而是加分。
我就是要讲一个好看的故事,我想让我爸爸妈妈这个年龄的人都能看懂。我觉得我们电影应该是给老百姓看的。你可以寓教于乐,你可以把你的思想寄托在平凡的叙述当中,否则的话就过于曲高和寡。
在形式上标新立意,至少我不喜欢这样做,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形式,而且我的形式会很精彩,我本来就是玩形式出身。这个本子打磨得很精练,下生活就不下七八次,我拍广告有点钱,不是吗?都用在这上面。我们是电影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认为拍电影是蛮神圣的事情,我又不是靠这个吃饭。
我八十年代毕业于上戏电影导演系本科,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写过剧本,当过职业场记、副导演、电视剧导演,拍过两部电影,92年我就辞职了,那会儿电影形势不好。不过我还是喜欢电影,在上影厂辞职信上我写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拍好电影,我决定离开上影厂,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