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余光中:60年前看过《桃花扇》相当感动 |
“不爱江山爱美人”“南朝更有伤心泪” |
| |
|
|
|
|
|
|
|
余光中看《桃花扇》感到特别亲切和哀痛 |
余光中:《桃花扇》不同于一般昆曲 |
| |
| | |
余光中:年轻昆剧演员表演富想象力,难能可贵
余光中:一对恋人在逆境之中,在国家将亡,流离失所的时候能够坚持爱情是加倍的动人。像《牡丹亭》或者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种戏不太有时代背景,它就是纯情的。纯情的当然也可以打动很多年轻人,可是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讲,它有历史背景的,也有加倍的另外一种吸引力。同时我觉得这个时代让年轻的观众多增加一点对历史的了解也是一个边际的一种效果。
主持人:我们刚刚还有一个朋友问,因为他也注意到昨天的演员,全场的演员都非常的年轻。
网友:请两位嘉宾点评一下几位主演的表演,我们首先说李香君,昨天这些小孩儿的表现怎么样?
余光中:如果他们事先没有告诉我,都说他们年龄都在18岁以内,我是不太能分辨的出来,弄假成真就成真的了。所以比如说像史可法这样的角色,我如果事先不知道我是看不出来18岁的人演的,因为他好像很老道,他真是一种忠诚殉国的这种味道,所以我觉得很难能可贵。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比较自然的要表现爱情应该是他们有同感,要表现历史的那一刹那的悲壮的场面,那他们要有很大的想象力,所以这是更加难能可贵的。不过我觉得唱起来是不是还是不可能像中年、老年那样苍凉的,很沧桑的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发挥到他们边际了。
主持人:田导觉得昨天几位年轻的演员表演的怎么样?
田沁鑫:昨天不错,没想到他们发挥的这么好,昨天候方域,还有杨文骢都发挥的比较好,李香君我是想得到她们俩,这两个女孩儿都一直比较好,很稳定,候方域有时候不是很稳定,但是昨天候方域真是不错。杨文骢平时的表演也是有时候不太入戏,结果昨天很集中,戏演的很好,史可法比较稳定,史可法一直还是比较有状态的。整体呈现可以说是很有水平,在这个年龄段里面昨天是呈现的很有水平。
主持人:这几个主演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田沁鑫:单雯是16,马上快17了,罗晨雪18岁,施夏明,就是候方域是19岁,剩下的杨文骢还有史可法都是19岁。
主持人:刚刚正好也有一个网友问了一个问题。
网友:昆剧在很多人印象当中一个是博物馆艺术,一个是老人艺术。
主持人:这点我是很有体会,因为我十年前在南京看昆剧的时候,好像在场大概只有一、二十个人,而且其他的全是长者,年轻人非常的少,这一次怎么想到请清一色的年轻人上台演这么一个吃重的戏,之前余先生有没有想到是这么年轻的一群小朋友演?
余光中:没有想到,我昨天下午来了之后才知道的。
主持人:它符合您心目当中期待的《桃花扇》吗?
余光中:我没有想到演员年龄层的问题,因为这里面的角色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我以为总是找差不多年龄相差不大的人来演,但是这种大胆的尝试,当然也是苦心栽培下一代,让他们早一点历练舞台的风霜,这还是很好的。
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更要发挥想象力,你演你自己同年龄的感情比较容易,多发挥你的想象力,多发挥你的同情心,这个对演员还是很有好处的。
主持人:田导是怎么想到让这么一帮年轻人来演这个戏的?
田沁鑫:因为江苏昆剧院是叫一个江宁府学,里面还有曾国藩的题字的这么一个古建里面,我到这个剧院里面就觉得很有趣,而且也是全国之最的,在古代建筑里的排练。在这里面就看到一群年轻人,年龄都是18、19岁,最小的16岁,幽幽的走过来走过去,我当时觉得这个行当齐全不齐全,就好奇,他们说刚从江苏戏校毕业的一批小孩,给我表演了一遍。
表演以后,我说我们这个戏能不能就用这些年轻人?因为他们和江宁府学的环境很吻合,而且还有一个,考虑到我们这个昆剧现在被联合国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前面有白先勇先生都很关注昆剧,也希望昆剧在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焕发期里面闪现出它应有的光彩。大家都很关注,全世界也有人关注这个事情,但是你没有未来了,我所谓你没有未来就是你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不够,你以后说这个东西真好,但是它不行了,没有人搞了。
所以我觉得有这么一批年轻人,这个事太好了,就赶紧的让他们上个大戏,而且听说也是前无古人,在这么大的剧场里面,靠十几岁的孩子演三个小时的戏,别的不知道,我知道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情况应该我们是首次。当时也有些抵触力量,大家说可以吗?这小孩儿?但是我们集体都相信传承,相信这帮小孩儿能够装模作样的把它给传承下来,所以就调动所有的先生,请所有先生吃饭,先生们去帮助这些小朋友,在唱做念表上下功夫。就有了像昨天晚上这样一个比较愉快的呈现,也是为昆剧未来着想,这个说大了,实际上是这样的。
|
|
|
|
|
|
|
《新京报》娱乐新闻部主编杨彬彬 |
12年昆曲曲友杨彬彬作为本场访谈特约主持人 |
| |
| | |
余光中田沁鑫畅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复苏
主持人:其实像前几年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这几年昆剧的热潮的确起来了,而且还有一些可能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都在讲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现在开始复苏,我不知道余先生您,因为您有中西两界的背景,您怎么看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的复苏也好,或者说新的勃发也好,您怎么看我们现在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复苏?
余光中:对,我们中华文化很深厚的,也很多元。在一个世纪之前,五四运动的时候,打倒孔家店,引起大量的西化,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没有想到孔先生还值得一直保留,所以中国文化遗传还是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发扬光大,可以借着我们受过西化的洗礼,现代化的洗礼之后回头再来评估,还有很多值得发扬的东西,甚至于西方人,外国人看到了也叹为观止的这种事情很多,不要像什么茶道,什么剑道都被日本人做代表去了。所以这次由韩国人来帮忙,我也觉得很高兴,因为韩国平常对中国有些敏感,我们是从你这儿来的。可是我们看到《大长今》这种连续剧,他们自己很坦然,你是中国来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可以是走向世界舞台,我预祝《桃花扇》在欧洲会成功。
田沁鑫:谢谢。
主持人:田导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听说,这次《桃花扇》提出一个口号"和谐昆曲",我不知道,您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跟刚刚余先生谈到的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的复苏,有一个怎么样的内在的联系?您说一下?
田沁鑫:我同意刚才余先生说的,五四时期曾经应该算是启蒙,也有意识启蒙的向外看和拿来主义的色彩,拿来我们来用,现在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文化恢复期,中国现在经济建设已经慢慢的有一些起色了,也有人有一些闲钱,有一些闲趣了,他对文化慢慢的就可以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环境让他恢复,因为他断掉,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我们跟台湾不太一样,我们有十年文革的这样一个断裂期,现在恢复起来也是很慢的,伤了一些元气,恢复很慢的。
现在恢复已经有一些起色,有一些起色之后,而且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宽松的时期里面产生这种文化的恢复,它本身产生出来的气质应该是从和谐开始的。
主持人:其实"和"本身是中国文化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好,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刚刚网友还有很多问题要提问,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清二位再给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天的聊天先到这儿,这里我也顺便给《1699·桃花扇》做一个广告,今天晚上7点半和明天晚上7点半在保利剧院还有非常精彩的演出,也欢迎各位热爱昆曲或者有兴趣接触昆曲的朋友去关注,去留意,谢谢,谢谢两位。
田沁鑫:谢谢。
[上一页] [1] [2] [3]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