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昆曲“1699·《桃花扇》”专题 >正文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4:01 新浪娱乐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文学大师余光中导演田沁鑫与特约主持人杨彬彬 余光中老师昨晚看《1699·桃花扇》感动的落泪 田沁鑫讲述《桃花扇》的英文翻译是如何完成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著名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及夫人 著名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及夫人 著名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儒雅的长者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聊天视频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老师昨晚感动的落泪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不爱江山爱美人 南朝更有伤心泪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桃花扇》英文翻译是加拿大人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桃花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昆曲多讲述才子佳人的故事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力求恢复《桃花扇》全貌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田沁鑫导演尊重昆剧艺术传承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冷山》酷似中国的《春归梦》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点评演员 少年老道难能可贵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期待《桃花扇》在国际上获得更高声誉

  新浪娱乐讯 3月18日10:30,中国国家话剧院(点击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blog)导演田沁鑫和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做客了新浪嘉宾聊天室,就昆曲《桃花扇》同广大网友交流。《新京报》娱乐新闻部主编、12年昆曲曲友杨彬彬作为特约主持人主持本场访谈,欢迎网友积极留言。以下为本次聊天实录:

  《1699·桃花扇》是继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苏昆的《长生殿》(点击进入《长生殿》的blog)之后,话剧导演田沁鑫第三次投资500万以上打造的“精品昆曲”,本剧将于3月17日在保利剧院上演。此次3个小时的《桃花扇》将演出原著44出中的6出。之所以在标题中强调“1699”,导演田沁鑫解释说:“1699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剧本写成之后在最近的200年里,都没有原貌上演过,无论是以前的欧阳予倩还是梅阡导演都是把原剧的爱情和爱国之情放在一起表现,这次我重点将是原汁原味地再现原剧的传奇色彩。”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各位热爱昆曲的曲友们,大家上午好! 昨天备受关注的昆剧《1699·桃花扇》刚刚在保利剧院完成了它的首演,应该说非常的成功,也非常的轰动。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1699·桃花扇》文学顾问、著名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和该剧的著名的导演田沁鑫小姐一起来参加这样的一次聊天。

 

      也欢迎各位新浪的网友通过各种方式来及时的关注和参与我们的这一次活动。除了通过电脑参与之外,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当中的一个聊天过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3g.sina.com.cn

 

      首先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两位嘉宾,在我左手边这位儒雅的长者就是著名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我想余光中先生不需要我多做介绍,可能我们每一位网友都或多或少的曾经看过余先生的作品,受到过他的熏陶,请余先生给大家打个招呼。

 

       余光中:大家好。

 

       主持人:在余先生旁边这位敦厚的年轻人就是著名的话剧导演田沁鑫。

 

       田沁鑫: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聊天正式开始。应该说昨天在保利剧院的整个的演出非常成功,观众也非常多,请余先生这次专程从台湾过来,谈谈您昨天看完演出的。您也是第一次看?

   余光中:情爱与国难戏分令人心动 演出十分精彩

       余光中:第一次看,我以前在南京读金陵大学的时候,自己看过《桃花扇》这个剧本,当然是在书本上看的,非常感动。因为人在南京,这件事情,历史的兴亡也是在南京,所以加倍的感到切身之痛。没有想到过了那么几十年,能够在舞台上看到它呈现出来,是那么紧凑,那么流畅,无论是唱或者是肢体语言,无论是舞台空间的安排,无论是段与段之间的承接,我觉得非常流畅,非常生动啊,而且感情,男女之间的爱情,国家的国难都令我很心动。好几次我看了都流泪,我认为是很成功的。

 

       主持人:田导,我知道这个戏已经差不多忙了有一年的时间了,昨天第一次在保利这样一个地方把它呈现出来,当时心情怎么样。

 

       田沁鑫:昨天开演之前我比较平静,觉得应该是昨天晚上的那样一种不会出错误的一次呈现。因为在我做话剧的时候,有时候由于状态比较紧张,会觉得有担心,但是昨天晚上心情很平和,呈现的也不错。

 

       主持人:可能很多网友都不一定知道,昨天整个场上几乎所有的演员他们的年龄都只有1620岁上下,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上保利这样的一个应该是国家演出规格最高的艺术剧场,而且又是一个三个多小时的演出,应该说整个演出还是挺顺利的。其实刚刚余先生介绍,您和《桃花扇》的故事的发生地南京是非常有渊源的,你应该是南京人。

 

       余光中:对,我是南京人,所以六朝的兴亡,南明的衰亡,在文学上和剧本上看来是特别的感到亲切,也感到哀痛。所以我当时看到这个《桃花扇》里面还有历代的文人一些题咏,什么“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南朝剩有伤心泪,更向胭脂井畔流”这些句子我都印象很深,里面的美文很多,孔尚任这支笔真是了不起,他的对话是很白,可是唱的词本身又非常雅,非常好。

 

    而且昨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一般观众不会很注意,因为上面有说明,我一面看中文一面看英文,英文翻的非常好,真是高手,翻译的非常的高雅,该雅则雅,该俗则俗,在国际上真是有帮助。

 

       主持人:我们请田导介绍一下,我觉得像《桃花扇》这个翻译能够得到余先生这样的中西文大家的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您介绍一下我们整个的翻译是谁完成的?

       田沁鑫:这个翻译中文名字叫时俊山,他本人是加拿大籍的,纯洋人,是加拿大人,是昆剧义工,在江苏省昆义务帮忙,他非常喜欢昆剧,而且他会唱昆剧,他翻的很认真,而且很辛苦。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余光中聊《桃花扇》与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组图)
嘉宾谈《桃花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余光中老师谈昆曲:才子佳人比较多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田沁鑫:《桃花扇》是一个朝代的更替,一个乱世情爱,他这样歌颂一个女性和民间艺人的节操,所以使他的文学作品有了一些光彩

主持人:因为昨天刚刚看过演出,很多网友,熟悉昆曲的人应该很了解《桃花扇》,可能不熟悉昆曲的还不了解它大概的情况。田导给大家介绍一下,《桃花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讲的明清一代的历史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简单介绍一下,可能有很多网友不一定了解这个历史,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田沁鑫:《桃花扇》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是孔尚任先生的作品。孔先生等于是孔圣人的第六十四代孙,他家里面的支脉都是直系的。孔尚任先生早年也是在山东曲阜,后来康熙去到曲阜巡游的时候,孔先生给他讲过像“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康熙帝就觉得这个人很有学问,因为康熙是满族人,但他还是大胆的用汉人,向汉人学习,所以他就把孔先生拉到京城为官。

 

    孔先生对明朝覆亡的这段历史是比较有感触的,所以他有一个就像我们戏中老赞礼这样一个角色,好像是他的舅父,跟他有过这样的交谈,而且那个老先生一谈,谈南明这段历史一谈就能谈十几天,年龄也比较大,据说有80岁左右的年龄,对南明的历史也是很熟悉的。这样他们经常切磋,加深了孔先生对南明这段历史更深入的一些了解。他大概花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写了《桃花扇》。

 

       后来曲谱慢慢就失传了,在1699他完成了《桃花扇》。再到后来满人统治之后,大清,昆剧就慢慢削弱了很多,因为那时候有些地方戏进京了,到京剧的形成,好像这种激越高亢的版腔体就占领了京城了,昆剧就比较弱一些,《桃花扇》就慢慢没有人演了。再到民国时候有欧阳予倩先生是做过《桃花扇》的剧本。

 

       他这个戏是个剧本,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讲过《桃花扇》,好像地位很高。为什么高?老师那时候讲,我们也不是很认真听,就是李香君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女性,虽然出身是一个地位比较低下的妓女,但是她节操比较高。这个里面还有两个很有趣的人,一个是柳敬亭,一个是苏昆生,这两个人都是民间出艺人,孔先生实际是歌颂了这三个人,把南明这段历史一个四十四出《桃花扇》比较集中的把南明覆亡这段历史写出来。里面最有名的话就是“借离合之情叹兴亡之感”。如果说这四十四出《桃花扇》是一个的侯李的爱情为主,一个朝代的更替,一个乱世情爱,他这样歌颂一个女性和民间艺人的节操,所以使他的文学作品有了一些光彩。所以也一直作为名著流传至今。

 

       主持人:刚刚听田导介绍,因为我们讲到中国的戏曲的艺术有四部戏是不能不提的,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我刚刚听田导介绍,前面三出像《西厢记》,像《牡丹亭》都是传奇了,都是剧作家自己把它编排出来的一个戏。《长生殿》虽然它的人物历史上是有其人的,但是里面的故事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可能只有《桃花扇》包括昨天看的时候,原来我年轻的时候也看过,小时候看他剧本的时候也感觉到,其实他里头很多人和事情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事的。

 

    我想这一点可能余先生,当时我觉得您原来在南京看的时候,当时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看过别的昆剧演出的东西?

 

       余光中:以前完全没有。我在台湾这么多年,也是近几年来才看到《牡丹亭》。平常都是看京戏很多,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好的昆剧,实在是应该发扬,而且不但让本国人看,让南京人自己看,让北京人看,而且让外国人也能看到。因为这也是我们中国艺术非常高妙的一种,它虽然没有那么多大锣大鼓,这么豪壮的唱法,可它很细腻。锣鼓场也很热闹,尤其武场的时候还是很动人心弦的。

 

      主持人:我们上次聊的时候,一般传统上昆曲讲才子佳人比较多,都是比较甜,比较的文,可是像《桃花扇》里面其实有非常壮烈的一面的,因为它有国家兴亡的东西,其实是有阳刚的东西的,所以我们觉得它是昆剧里面的大片。

 

      余光中:在这个戏里面我觉得尤其有对照,文武场,少年男女的爱情,背景就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尤其是亡国之痛。其实这种很多爱情故事都反衬在一个动乱的时代,特别动人。像西方小说这个爱情摆在战争的背景上,很多都是这样子非常动人。所以我看这个戏一方面感动于爱情的缠绵,执着,尤其是这个女主角的贞洁。再加上这个时代背景,对复社文会的压力,对女性的歧视等等等等,所以加倍的感觉到爱情是可贵的。所以它有历史剧的味道,也有纯情的动人之处。

 

    我记得以前梁启超在民国初年,在清华大学讲学的时候他有一连串的演讲,那个题目叫做《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情》,在这一系列的演讲。他就讲到《桃花扇》,他说他当时读《桃花扇》最感动的时候就是在,应该是左良玉的那段,就是听到崇祯帝上吊而死,于是就唱“高皇帝在九京”那一段,他说对他的印象最深(据梁实秋回忆,梁任公于一九二一年在清华大学所做演讲,题目为《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新浪娱乐编注)。所以我看到他的演讲那本书我也觉得什么时候能够舞台上看到就好了。昨天我看到以后实在非常动人。

 

      主持人:我觉得也是圆了余先生的一个梦。

 

      余光中:对。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6,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