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2005年春晚,张继钢导演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一炮而红,打动了亿万观众。其后历时7年打磨,27次易稿,张继钢将这部舞蹈作品重新诠释,成就传世之作——大型舞剧《千手观音》。去年1月《千手观音》在京首演时,便超计划续演7场,场场爆满,每场还另售站票百余张,开创国家大剧院站票先河。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张继钢将携大型舞剧《千手观音》首度亮相上海,于10月19日至21日献演于上海城市剧院。
全新创作不是加长版
张继刚特别向记者解释,舞剧《千手观音》并非舞蹈《千手观音》的“完整版”或“加长版”,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若说共通点,就是题材相同,人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崭新的作品。”张继钢对于自己更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一是永远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二是手段要丰富,境界要单纯;三是坚信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把演员逼到一个狭窄的空间,在极小的范围内把想像力发挥到极致。
“如果没有新的艺术语言、没有新的品格,就不能称为新作品。”许多观众在2005年央视春晚上,被张继钢编排的舞蹈《千手观音》所震撼。张继钢认为,这支舞蹈之所以感人是在视觉效果上借用了一根“直线”,聋哑舞者们每一个动作的“出”与“收”都分毫不差地以这根视觉上的直线为依归。但张继钢说,在创作舞剧时,他把这根扣人心弦的“直线”拿掉了,理由是:“舞剧不应该是原作舞蹈的放大、拉长和重复,必须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品。”他表示,观众会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画面。
7年打磨27次易稿
舞剧《千手观音》是张继钢带着一份家乡情结,第二次为老家山西排演大型舞剧。有专家说他是“从一到千”的跨越,之前是《一把酸枣》,现在是《千手观音》。太原市还专门为此创建了太原舞蹈团,张继钢任该团的终身艺术指导。而他带来的独特性,也让业内人士承认了这种“张继钢式的编舞方式”。
该剧从构想之初到在舞台上完美呈现,历时整整7年,27次易稿。2005年,随着《一把酸枣》在全国一炮打响,太原市找到张继钢,希望以《千手观音》为题材再打造一部舞剧,但随后因诸多原因计划一再搁浅。2007年,张继钢受聘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和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08年,又被委任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总导演。直到2008年末,张继钢才得以抽身,全身心投入到舞剧《千手观音》的创排之中。
舞剧《千手观音》没有用通常的幕场结构解析故事,而是用12首颂歌逐一展开观音慈悲修成的过程——为救病重的父王惠远,三公主出门寻找莲花,历经千辛万苦,深入众生苦难,最终了然顿悟,将寻到的莲花施予苍生,自己则幻化成了闻声赴救的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通过舞剧《千手观音》,张继钢试图向世人表达一种永恒的时代追求:“千手观音非凡,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千手观音平凡,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心中有爱,就要伸出双手,播撒温暖!”
十月来沪续写辉煌
大型舞剧《千手观音》一经问世,便震撼了业界。去年1月,《千手观音》在北京首演时,便超计划续演7场,场场爆满,每场还另售站票百余张,开创了国家大剧院站票先河。随后该剧又在山西、重庆、新加坡等地上演,均好评如潮。
张继钢的恩师、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评价道:“这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作品,看完以后,你不急于鼓掌,因为它能够让你坐下来思考一些问题。而且它在中国形象问题上的探索是成功的,它的舞段、构思、结构、内容以至节目单都是很中国的。我希望这部舞剧能够成为舞蹈界的一个教材。”
著名舞蹈理论家张苛更是给出了这样的褒奖:“这是一部 ‘无中生有’的作品,无却生了千,千生了万,生了万物,这是平中出奇的作品。它的双人舞不仅突破了芭蕾和我们现有的形式,而且还运用杂技、武术,增加了创新的力度,深化了感情。”
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点推荐项目和舞剧类开幕演出,张继钢将带着这一巅峰之作首次访沪,于10月19至21日连续三天献演于上海城市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