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昂贵的笑话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手提箱包装工》观后感
剧评人:迈克尔·韩德莱斯 2011年8月28日
二十八年前,迈克尔·艾尔弗雷德导演了《手提箱包装工》这一经典剧本并全球首演;二十八年后,卡梅尔剧院邀请导演乌迪·本摩西重排了此剧,乌迪·本·摩西是一位即懂得尊敬原版又能积极领会原版精髓的优秀导演,他有的放矢的指导演员在本轮演出中合理的重塑角色。
该剧是列文先生描述“邻里关系”的系列剧的典范。它沿袭了他室内剧特有的亲密——将故事展现在空旷的舞台上、虽然没有中心情节、但演员却在不停走动。演员们拿着手提箱,有时候还推着移动阳台(移动阳台是由露丝·黛尔设计的,她也是老版的舞台设计师),有些人去往瑞士,有些人则去往伦敦或者维也纳、塞浦路斯甚至坟墓。老版本中八个送葬队伍在舞台上陆续穿过,摩西也沿用了这八个送葬队伍,他让他们以人物剪影的形式在舞台后区出现。此时有声胜无声,有既是无,平静或者强烈的情感都被极简主义的舞台语言贯穿,维持和深化了总体观感。
我们不能忽视摩西导演的成功尝试,他完成了对那个几乎没有台词的人物的再塑造——那位把母亲送进疗养院的儿子(那个唯一能把我们从全剧的死亡气氛中带离的人),没有语言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穿过舞台,大摇大摆,心无所虑,时舞时走,灯光紧紧的追随着他,让他放肆的享受独自伫立舞台的荣光。观赏此剧,并见证那些独特的时刻,使我深感荣幸。
没有主次之分,二十二位演员在强烈的灯光下静伫舞台,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肯定(他们都应该得到单独的评论)。在这儿,我要重点表扬母亲的饰演者,还有她女儿“贝拉”的扮演者,那个坚信伦敦在等待她的人,用杰出的台词功力、肢体语言及自我理解,重现了二十八年前艾斯特·科索夫茨基·比瓦斯曾塑造的角色,两个独特的演员,塑造了同一个角色,并且各有特色。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段,笼罩着死亡的平凡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相似,这也是该剧最大的特点吧。这是对以色列经典戏剧的优秀重排,它即尊重了创造者,也尊重了观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角色没有变味,而新的角色扮演者也即将被铭记。
(北京人艺演出中心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