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老师突然离世,我感到很震惊。王昆老师在中国文艺史上,是第一位登台演《白毛女》的歌剧演员,是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奠基者之一,她演唱的名曲《南泥湾》响征大江南北,王昆老师除了自己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外,还扶持和培养了许多文艺人才,像刘晓庆当年能够出演电影《小花》一炮走红就是王昆推荐的,上世纪 八十年代,王昆大胆支持摇滚音乐的发展,为崔健提供演唱机会,才有今天的《一无所有》。
1999年3月,应杂志之约,我曾采写过王昆老师。临别时她专门送我一本自己刚刚出版不久的画册,签名时,王老师突然停下笔,问我:“小伙子,你成家了吗?”我点点头。她说,结婚了就送你和你爱人吧,爱人叫什么名字?好多年以后,家属还记得这事,并常常念起。
采访时,我记得王昆老师说起她的长辈都是参加红军的老革命,她的三叔叫王鹤寿,曾任冶金工业部长,中纪委第二书记,正当她大红大紫的时候,她的三叔为她写 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拿给侄昆深悟此意的谦勉”。王昆老师还讲到她与大师梅兰芳的友谊,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现摘录在此:
梅兰芳先生是著名歌唱家王昆一生认识的第一位演员,那时大概她刚刚会咿呀学语,梅先生当然不认识王昆,因为“她”总藏在王昆母亲陪嫁的梳头镜子背面和脸盆底下。“她”穿着一身艳丽的戏装,每当脸盆里盛满清水,“她”头上的珠珠翠翠就会闪烁摇曳起 来,“她”在王昆心里是:“仙”。
王昆说,1959年以后,凡是梅先生演戏,她都去看,《贵妃醉酒》看过大概总有几十次之多,“她”在王昆心里依然是“仙”。
1952年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王昆和梅兰芳先生都是慰问团总团的委员,梅先生因年事已高,王昆因患感冒,他们同时受到慰问团总团长贺龙同志的“照顾”,让 他们先于自己的剧团随他到达丹东。而后,所有的各界代表团、剧团都是乘大轿车从沈阳到丹东的。一路上,万人空巷,特别是剧团的大轿车不止一次地被群众挽手 截住,说是要看梅兰芳,可惜……
那几天丹东街上熙熙攘攘。有一天,忽然离招待所不远的一个小理发馆被群众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窗子上趴满了,不远处的树上“挂”满了人。音乐家马思聪从 里面冲出时,有人问:“你贵姓?”答:“我姓马”。人群中有人大声喊了一声:“他就是马连良。”电影局副局长司徒慧敏同志跟着挤出来,有人问:“你贵 姓?”司徒答:“姓梅”,群众欢呼沸腾。事后王昆问司徒慧敏:“你怎么可以骗人家?”司徒是广东人,他笑答:“这种‘骗’是(他读“系”)有益无害的喽 ——,你没听见群众在那里说么?这一辈子(他读“吉”)死(他读“希”)了不冤了,我能让这么多人一生满足,岂不功德无量?”
当晚王昆将司徒慧敏“冒名顶替”的事告诉了梅先生,他微微一笑,然后和王昆讲述了许多从旧社会和到了新中国以后观众如何热爱他、崇敬他的故事……他说的话是那么得体,丝毫没有自我得意,而是把群众描绘得有教养、有分寸。
1957年,为参加苏联隆重举行的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中国以毛泽东和宋庆龄为首的党、政代表团和刘宁一率领的工会代表团到了莫斯科。工会代表 团中文艺界的成员除梅兰芳外,还有老舍、田汉、巴金、许广平、阳翰笙、钱俊瑞、马思聪、喻宜萱等人,最年轻的是王昆。有一天,参观苏联国家美术馆之后,乘大输车回旅馆,梅兰芳坐在第一排靠走道的位子上,苏联的司机全然不知是拉载的都是中国当代“国宝”,拐弯时减速不够,致使梅先生从座位上摔下来,全车的人 为之大惊,一齐从自己的位子上站起来,只见梅先生双手紧紧抱住刚刚得到的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等人的画册,直挺挺地坐在走道地板上不动,用他那细细致致的、柔 柔软软的嗓音,不紧不慢地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是怕摔坏了我的画儿,手没扶着,怪我自己!怪我自己!”原来大家心目中的神仙般的大艺术家是如此的普通,又如此的谦逊和富有人情味。
自1953年丹东幸会之后,王昆又有机会和梅大师一齐出访,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同住一个旅馆,在列宁格勒还同台用伴奏带代替乐队伴奏为观众演唱,这期间王昆得到的指点和教诲是终生难忘的。
王昆最后一次接触梅兰芳,是1961年她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北欧三国的前夕,在护国寺1号梅宅,梅先生亲自指导王昆怎样选头饰和在什么位置佩戴(依现在的说法该是包装的一部分了)。可惜这次没有拍下当场操作的照片。
王昆每每想起自己一生中曾经是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表演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梅兰芳先生的一个小小朋友,心里就充满自豪。
愿王昆老师安息!(来自央视网 作者:王南方)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