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拾贝,顾此失彼
《瞧这一家子》
该片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女导演王好为初出茅庐便出手不凡。影片演员阵容堪称豪华:陈强父子、刘晓庆、张金玲、方舒、陈裕德等人确实把电影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一些小的配角,也由刘钊、马季等人扮演,虽只有一两个镜头,却让人永远记住了他们。
刘晓庆扮演的张岚的确是与众不同,她也凭这个角色获得了文革后第一次百花奖的最佳配角奖。片中小红的扮演者方舒那时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极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她的那种矜持与羞涩让观众又怜又爱。
看过此片的人,是否还记得下面的经典镜头与对白?
记忆碎片一:张岚拿着小洋伞惊慌失措地在小船上大呼:打懵,把他打懵!
记忆碎片二:胡嘉奇(陈佩斯)教新华书店员工跳舞,嘴里念着别字:如火如茶……
记忆碎片三:小红对胡嘉奇深情地说,我对你有了新的了解,你变了,变得不吹牛了
记忆碎片四:老胡(陈强)请书店售货员张岚递给他一本电子类的书,张正在打电话,极不耐烦地随手甩给陈强一本《计划生育》。
记忆碎片五:胡嘉瑛(张金玲)误以为正在修机器的老胡是自己的对象玉林,自顾自地埋怨老胡是老古董,老病号陈裕德也在旁边添油加醋。真相大白之时,老胡与嘉瑛十分尴尬,老病号又开始装心脏病,一手开始搭脉测心跳,同时两眼翻白。
记忆碎片六:陈裕德在工作中老是装病混日子,但领导一来便猛表现,还拿着自己那脏不兮兮的搪瓷茶缸让领导喝一口,嘴里说着“八毛一两的”。
《牧马人》
《牧马人》映后,李秀芝(丛姗饰)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时间成为男青年的择偶标准:贤惠能干,伶俐善良。
这部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认真探求生活底蕴,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影片,从“劳动生活”中提炼人物性格的转变,因此劳动工具和简朴的生活用具成了影片中最容易被忽视也最重要的道具。
谢晋就是用这样简单的道具演绎出那年月淳朴简单的爱情故事。现在这些道具已成为代表那个时代气息的符号。许灵均(朱时茂饰)之所以告别华侨父亲,回到患难与共的牧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正是因为劳动陶冶了他的感情,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质朴的劳动人民温暖了他的心。
《少林寺》
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部电影当时上映时的盛况绝不过分。作为小学生,第一次看到那些大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不计较钱包里的钱,走后门托关系来搞到《少林寺》的票。而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伸手向他们要钱,将这部看了好几遍的电影再看一遍,以印证觉远和尚在一年四季的操练场上,分别耍的是什么兵器。
从这部电影开始,那个叫李连杰的北京少年走上了国际巨星的道路,他此后主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让人趋之若骛。在《少林寺》中为他配音的是有着金石般铿锵飘逸的声音的童自荣。
而那里面若有若无的情感故事,也使得观众多情缠绵一番:觉远和牧羊女白无暇为送秦王李世民过关而不得不假扮新婚夫妇,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好感,却碍于各自的责任和身份而不得不“发乎情,止乎礼”。最后,觉远为顾全大局而忍痛放弃了这段感情,在接受剃度时颤抖着声音说“能持”的场景,与后来《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戴上金箍那一段极为神似,也让观众记忆犹新。
“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持否?”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觉远在一句紧似一句的逼问下,那一声声在压抑中颤抖的回答:“能持。”
《快乐的单身汉》
“站住,不许动,我是佐罗。”那个胖胖的小熊猫非要往佐罗范儿靠,至今想起仍然叫人忍俊不禁;那句“你们这些文盲加流氓”也成了流行的评语;马晓伟的英俊小生形象再此引起女性观众的心跳;刘信义的铁汉柔情又让女性多了重对象选择标准……
无疑,这是一部从演员到剧本均很出色的影片。它巧妙地把说教与喜剧包袱结合在一起,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大多数百姓想了解的造船厂,让人对工人阶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原始的亲近。最为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推出了一批明星:刘信义、马晓伟、龚雪、詹萍萍、何麟。老一辈的明星,如康泰、战车等人也是尽心尽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芙蓉镇》
如果告诉你,这部片子险些成为禁片,你会怎样想?
这是谢晋导演的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屮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在当时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的清算热情。从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
该片荣获1987年第7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及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等国际奖。但总的来说它仍然还是一部谢晋式“哀而不怒”的电影,最终通过审查,修成了正果。
该片的演出阵容实在不容忽视:刘晓庆、姜文、郑在石、徐松子都在片中发挥了出色的演技。
《钟馗》
这是一部戏剧影片,河北梆子,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主演。
钟馗嫁妹的故事谁都知道,但就看谁演了。钟馗被毁容后,神情凄楚地送自己的妹妹出嫁,为妹妹的归宿高兴,却又怕自己的丑陋吓着妹子,陪伴他的是只是一群处于边缘世界的小妖。
“夜色净,寂无声,故园热土一望中,物是人非倍伤情。来到家门前,门前多凄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裴艳玲越唱越低,渐至哽咽无语,观众的眼泪就再没止住。说到裴艳玲,必须得多说几句,这是很多人见过的在世的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唱念作打、文武京昆浑不挡,她演的昆曲《夜奔》被认为是超过盖叫天的。有人曾经与她当面恳谈,才知道什么叫“英气”。她说,只有男人才知道女人什么样子最美,所以梅兰芳百媚俱生,而她做为一个女人,才知道男人怎么才最帅。观众信,信她的惊才绝艳。她去新马港台演出,那些女戏迷把她迷得,像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个梦境。
《顽主》
八十年代末期有四部根据王朔的小说拍摄的电影:《轮回》、《大喘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以及这部让电影院的笑声始终没有停息的《顽主》(许多人不得不为此多看好几遍以听清其中的台词),不过片中时装表演一段移植的是徐星小说《无主题变奏》中的情节。
王朔的电影后来又有了《无人喝彩》、《永失我爱》等等,但人们坚持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而不是王朔的。
许多人会因为《顽主》这部电影记住葛优、梁天、张国立,事实上真正牛的是导演米家山。该片惟一的遗憾也发生在他身上——起用了他当时妻子潘虹饰演丁小鲁,她的演技与这部片子是那么不搭调——使得该片只差一步成不朽。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的笑声犹在耳畔,人们却已身处在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年龄,新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