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30年超强纠错:反思电影与第一声立法呼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11:07  南方周末

  反思电影与第一声立法呼唤

  “为什么课堂变战场,为什么亲人变仇人?”1980年的电影《枫》正合乎鲁迅定义的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卢丹枫和李红钢这对中学生恋人,在“文革”武斗当中分别加入了对立的两派;纯洁爱情胜不过“忠心”,谁都不愿放弃各自派别的斗争立场,决战中卢丹枫一方落败,她也在恋人面前跃下高楼。

  新的历史时期往往从对上一个时期的反思开始。伴随“伤痕文学”的盛行,中国涌现出一批反思“文革”、反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政治路线的电影,形成一时潮流;著名的作品包括《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这些电影的主流,大都是控诉“四人帮”对人的迫害、动乱年代的恶果,展现“四人帮”得势的年代里,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无论经受多么严重的精神压迫和肉体伤害,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信念,对党对人民坚贞忠诚。当历史终于拨云见日,他们证明了自己的信念,从政治边缘回到了革命的主体位置。

  《枫》则是一个另类。故事的主角是未经世事的中学生,本应是身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年岁,却在狂热信仰导致的武斗中失去爱情、生命。他们没有沉冤可以昭雪,没有岗位可以重回,他们失去的拿不回来,影片里质问的指向超出了“四人帮”这个政治完全正确的声讨对象。今天在网上看过这部电影的年轻人,会联想到日本导演深作欣二2000年的作品《大逃杀》。

  媒体记载,这部“矛头直指现代迷信”的电影“某领导部门认为‘政治上有问题,不能发行’,送京审查的拷贝放了26遍还没人点头”。终获通过并上映后不久,又很快撤下不再放映。

  1979年4月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在祝词中指出,“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新时期领导人的良好意愿,在遭遇具体工作时,却常常并不能顺遂。

  另一部影片《法庭内外》,写的是十年内乱结束后恢复了名誉和职位的领导干部,在受迫害时期疏于子女教育,儿子行为不端,最终触犯刑律;主审法官是这位领导的老部下老朋友,痛心之余仍然顶住压力,彻查案件秉公执法。

  摄制组出外景前夕,突然受命“暂停生产活动”。“接着传来有关领导部门的七条意见。什么高干子弟无法无天是少数,官官相护不典型,什么时间要推到1976年前,犯罪者父亲应写成‘四人帮’线上的人……创作者还没通,又飞来一顶千斤重的帽子,作品是‘持不同政见者的看法’。摄制组在厂领导支持下,顶住了压力,在被迫对罪犯父亲的职务和表现略作改动后决定开拍。”

  几乎在同时,《今夜星光灿烂》、《苦恋》等数部影片,在创作或发行放映环节,都受到不同部门不同程度的干预。1981年第一期《大众电影》,发表了署名“金戈”的刊首评论《立电影法,杜绝横加干涉》。

  这从1950年代延续至今的干涉,产生了些什么后果呢?

  有些很有特点的,也可能是优秀的剧本夭折于摇篮之中,甚至胎死于母腹之内。

  有些很有政治热情和政治胆略的创作者逐渐心灰意冷,被迫从《山海经》、“三言”、“二拍”中寻找题材。

  ……著名编剧李准就已公开声明:“三年不写电影,坚决说到做到。”

  凡此种种都说明:文艺需要立法,电影需要立法。

  无法,则谁官大谁说了算,谈何艺术民主。

  ……没有具体的文艺法、电影法,我国宪法第五十二条所庄严规定的——公民有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文学、艺术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也将是一纸空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