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 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0:53  新浪娱乐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张宏森

电影研究中心副主任
饶曙光

周星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克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陈山
北师大艺术传媒学院院长
王一川
电影史家丁亚平 清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尹鸿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建勇
饶曙光 发布会现场

实录:电影60年研讨会举行尹鸿饶曙光等发言
发布会现场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浪娱乐讯 新中国电影60年研讨会2009年4月11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电影史家丁亚平、中国电影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清华大学传播学院的尹鸿教授和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弘石等与会发言。以下为研讨会实录。

  周星: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北师大三楼的会议室,来参加本届,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第一个研讨会。

  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有6个研讨会,主题是围绕着新中国建立60年和五四运动90周年相继展开的一系列研讨会。

  今天上午和下午是围绕着中国60年的一些经验、现状、研究议和发展,分成两个研讨会。我们这里是第一个研讨会,所以欢迎大家到来。  

  首先为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

  我对面的是这次研讨会的两个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中心副主任,副馆长张建勇。

  另一个主办单位的代表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一川院长

  主办方共同协商做了一个紧凑规模的专家研讨,主要想为今年中国电影60年拉开一个研讨的序幕,国家有大型的研讨,各个机构也在筹备,我们想做一个小小的研讨会听取大家和专家的意见。

  其他专家是特别重量级的专家:

  广电总局电影局主管艺术的副局长张宏森

  著名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著名电影史家丁亚平教授

  中国电影研究中心副主任、副馆长,也是研究中国电影史的专家,饶曙光研究员

  清华大学传播学院的尹鸿教授

  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弘石

  还有其他的各位专家学者,都在会议室之中。

  新中国电影的60周年,是今年国家重点对于文化产业,特别是对于电影产业,对于艺术产业的重点研究话题。新中国电影几千部创作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印记。各个大的单位正在对中国电影的艺术和产业发展做整体的研究。

  两个主办单位试图揭开这个研究的序幕,因为这里有许多的经验,许多的成绩可以做总结。

  上午的研讨会重点希望听取各位专家,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做研讨,新中国电影60年这样一个笼统的话题。因为只有今年才会第一次以新中国60年来做。以前会以十七年电影,或者各个历史时期来做研究总结,这样的话题其中会包括很多新鲜的经验,尤其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谈很多的经验。

  首先有请两位主办单位的主持人,既代表主办单位做一个小小的祝词,也发表一下他们的见解,首先有请张建勇老师!

  张建勇: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当代电影》杂志社向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艺术节新·中国电影60年学术研讨会表示祝贺。同时也代表主办单位,《当代电影》杂志社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向各位专家和老师,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包括电影界在内的全国各行业将会举办一系列有关新中国6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研讨活动。本届大学生电影节的研讨会,则是所有电影研讨活动中的第一个,因此具有一种学术的先导性和示范性的特殊意义。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104年的路程,如果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来衡量的话还不到90年的历史。新中国60年在其中占据了2/3以上,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成就来讲,新中国电影都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乃至主体性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连年不断的战火摧残和好莱坞电影的侵压,旧中国电影已经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境地。当时全国只有140多家影院,10几个设备陈旧落后的纸片公司,而且主要集中在上海等大的城市,电影工业、电影教育和电影文化事业更是几乎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电影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

  60年来,共生产故事影片4000多部,美术片、科教片、新闻纪录片等品种的创作生产也都成绩斐然。电影院线遍布广城乡,成为真正服务于10几亿人民的大众文化艺术。电影工业、电影科研、电影教育等文化事业也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同时,新中国60年电影发展之路也十分的曲折丰富,与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一样,电影也分为十七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三个发展阶段。

  十七年时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和初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新中国基本奠定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格局,而且发展了注重记实风格的,理想主义激情,也就是革命的辩证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形态。并在1959年国庆10周年攀上了第一个艺术创造高峰。但是由于这时期特殊的意识形态背景,新中国电影在政治的强势干扰下呈现出了时起时伏的曲线型的发展状态。

  十七年是最明显,在整个的政治作用下,电影三起三伏,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干扰到了文革时期达到了顶峰,电影发展停滞,并且陷入了绝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下电影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新时期以来,电影产业化改革成效显著,电影产量,电影银幕、电影票房成凶猛态势。2008年,年产影片400多部,建成银幕4000多块,票房收入40多亿。农村公益性的数字电影放映发展迅速,2009年底就会达到20000多个放映达到,2131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影数字化高科技技术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中影集团的怀柔数字电影基地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如此高度发展繁荣的景象与新中国成立前夕电影业破落不堪的境况相比的确只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新中国60年的巨大成就了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在国际上不仅中国电影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而且许多国家纷纷举办中国电影展映和研讨活动。去年好几个国家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影展映,今年包括美国纽约也都要举行新中国电影展映活动,还有一些研讨活动。

  新中国电影作为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的重要教材进入了很多国外大学课堂。不少著名的学者也都以讲授和研究新中国电影为其学术荣耀。

  在国内,新中国电影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相关内容、论文和专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国电影资料馆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主持《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已经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尤其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把新中国电影史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

  新中国电影已经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尽管对新中国电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并且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但是与60年来新中国电影丰富的发展里程和辉煌的成就相比,与我们这样一个电影大国在国际上享有的重要地位相比,我们的电影研究和学术成果则显得极其不相称,甚至到了令人汗颜的地步。迄今为止,真正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史料价值的新中国电影史学著作只有两部。一部是1989年出版的以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为主纂写的《当代中国电影》。这是当时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主持的国家大型项目,《当代中国大型丛书》里面的电影分卷,上下两卷,大约80万字。还有一部是06年出版的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撰写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到现在为止真正有学术含量和历史价值的新中国电影史就是这两部,确实是非常少。

  我们在研究里面对于电影史的研究是整个研究的薄弱环节,但是在电影史研究里面也都普遍存在着重旧中国电影研究轻新中国电影研究的一种倾向。因此在学术研究成果上,新中国电影研究更少。这种状况与新中国电影60年来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就是极不相称的。我们热切希望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使研究有实质性的突破,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尤其是在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积极投身于这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十几部甚至更多的高学术研究专著,无愧于辉煌的新中国建设,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对第16届大学生电影节举办的新中国电影60年学术研讨会寄予厚望,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电影节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