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功夫》振兴 本土色彩融入CG
2004年年底《功夫》在香港上映,首映票房收入打破了刷新了开画票房的记录,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连声称赞影片很好。而在这种极端式的话题推动下,《功夫》以6000多万港元的票房刷新了华语片的香港票房纪录,而周星驰也自豪的认为,“我个人觉得,《功夫》中的大量特技比好莱坞电影还要好,主要是和影片的剧情配合得十分好,而不是简单的特技。”究竟是自恋还是自大自有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特技的支持下,周星驰将五十年代的粤语残片、六十年代的邵氏动作片、七十年代的李小龙拳脚功夫片,拼贴在一起,尽情的舒展着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密歇根州长大并很早就对动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凯瑞-克兰花,大学毕业后花4年时间制作出一个仅有6分钟时长的样片,然后他将样片配上精美的录像带,加上一本印刷精美的《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的剧本梗概,以及他与助手制作的铁皮机器人模型,会见制片人琼-埃夫尼特,后者看完样片、故事梗概后,便说,“不要再给其他人看了,我们将一起完成这部影片”。随后,影片的主创者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导演甚至将每一个镜头都制作了三维故事板,使得影片在一个月里便顺利拍摄完毕。而这部影片也成为了第一部布景全部都是在后期制作中用CG完成的影片,所有的场景都是由演员在蓝幕或绿幕前完成。另外,《极地快递》则试用了表演捕捉工具,将演员变成动画人物。
好莱坞在对技术的探索与使用中发展,而香港则通过精心制作的《功夫》,让人看到特效制作在香港电影里的希望。
年度推荐作品:《功夫》、《见鬼2》、《新警察故事》、《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极地特快》、《蜘蛛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