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刘震云:今天说1942不说2012

2012年11月12日02:33  新浪娱乐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娱乐讯  冯小刚[微博]电影《1942》改编自刘震云调查体小说《温故1942》,他们一起来到罗马参加首映。电影讲述1942年,一场巨大饥荒中灾民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饥饿,还有被愚弄,被抛弃。谈及电影的核,即涉及民族性,刘震云说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在世界其他民族的身上,可能人家选择的是质问,但中国人,却会选择遗忘和幽默。因为灾难实在太多,当严峻对付不了严峻的时候,就只能幽默和自嘲了。当我谈及2012年那场大雨时,刘震云终于停止了因为连续接受采访而似自动答录机般的回答,他说:“今天我们说1942,不说2012。”

  一个民族在不同时代遇到的问题总差不多

  新浪娱乐:当您和冯小刚导演决定要拍这部电影以后,你们沿着1942年的逃荒路又走了一遍,当时你们走在这条路上,看到的应该是2010年或者是2011年的中国,你觉得在路上看到的这些中国的普通人,跟1942年的灾民,有哪些地方还是相似的?

  刘震云:这些路我不是走了一次,而是在19年中,走了很多次,每次在走的过程中,我都发现外在的环境在变化,1942年的痕迹越来越少,因为中国的乡村旧房子越来越少了,新房子越来越多。新房子最大的特点是外面贴了好多的马赛克,是越来越统一了,已经没有1942年的影子了。但是人性并不会因为70年时间的流逝而发生过多的变化。我历来认为,客观环境的变化是飞速的,但是人性的变化呢,是非常迟缓的。无论我们离1942年有多远,我们的人性离清朝也不会前进十毫米。

  新浪娱乐:《一九四二》讲的是人遇到了灾难以后的态度,现在的中国乡村,我觉得农民们也会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他们对待灾难的态度还是一样的吗?

  刘震云:我觉得一个民族在不同时代遇到的问题,看似差别很大,其实来讲呢,在根本的问题上,也相差不了几毫米。因为人类对于幸福的要求其实沸点都很低。首先要求一个生存,第二就是要能够吃饱,能够穿暖。另外就是,希望得到爱。再加一点的话,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像自己一样,能吃饱穿暖。

  统治者永远告诉你事情没那么简单

  新浪娱乐:得到爱,算是精神上的追求。

  刘震云: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但是为什么这点要求,再每一个时代都遇到那么多的困扰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要求,总是被复杂化,扩大化呢?《一九四二》里面,灾民的要求非常的简单,给我口吃的。如果不是各个统治集团,不是各国统治者,把这个世界搞得那么复杂,其实农民在自己的村庄里面就能够吃饱,也能够穿暖,也能够得到爱,能够使自己的家族在吃饱、穿暖和爱的基础上,传承下来。

  新浪娱乐:为什么他们要把事情搞复杂呢?

  刘震云:那是因为他从中能够得到极大的利益。这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最大的矛盾,被统治者说,事情没那么复杂,统治者永远告诉你事情没那么简单。

  新浪娱乐:您的新书《我不是潘金莲》,其实也是讲这个的。

  刘震云:不是我讲,是生活这么讲。原来我还写过另外一个片尾曲:“能不能让我播种,能不能让我收获,可以吗?黄河水。”农民能吃饱的时候,统治阶级喜欢把一个简单的事变复杂,当你吃不饱要饿死的时候,统治阶级对这个死亡和吃不饱,还要再利用一下。里面有好多台词:蒋介石要把灾区作为包袱甩给日本人,日本人呢,要利用这场灾荒呢,取得河南战役的胜利。新闻记者呢,到灾区去,是挖掘惊世骇俗的新闻和事件,去拿普利策奖。哪怕宗教,传教士也会说:“灾来得不是时候,但传教正是时候。”这是历史,它不但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声音,许多民族的历史都是这么演变过来的。你仔细一想,各个民族他们的区别其实就在于面对自己的生死关头,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中国人的态度是幽默的,是自嘲的,这是生活一贯的轨迹。平时我们讲,中国人特别爱遗忘,那为什么爱遗忘呢?因为发生这种事情的年头太多了,所以你就分不清是哪一回。如果饿死人的事儿都变成了家常便饭,那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真是就不一样了。其他民族可能会追问,为什么会这样?是谁把我饿死的?这个民族就会……

  新浪娱乐:忘记。

  刘震云:不追问任何人,我不说你们,我说我自己行吗?

  新浪娱乐:为什么会这样?

  刘震云:因为发生得太多了。

   新浪娱乐:麻木了?

  刘震云:比麻木更近一步的,我都懒得搭理你们了,变成了自嘲。面对饥饿的态度,和1942年,和公元22年没有区别。人性的进展是缓慢的,面对灾难的态度进展也是缓慢的,这个缓慢我是想强调的,它未必是一个坏事,因为它是这个民族生存的秘籍。

  当严峻对付不了严峻的时候,就用幽默和自嘲

  新浪娱乐:你觉得这个秘籍好吗?

  刘震云:不是,我没说用好和坏来判定他们,而是说当他们用严峻对付不了严峻的时候,那么开始用幽默和自嘲来对付严峻,这是这个民族强大的生存误区和生存能力的一个源泉。当然听起来有些悲凉。

  新浪娱乐:我觉得如果这样生存还挺辛酸的。

  刘震云:你如果研究历史的话,自东周以来,中国一个省份的旱灾可以发生几百起,每一起都会出现大饥、逃荒,人吃人,易子而食这样的惨剧,并不是说一百年才发生一次,而是三年就发生一次。当你面对这样的严峻不断重复的话,那你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如果你严峻,它比你还严峻,那你只能用幽默把它化解,这就是民族延续下来的原因。你要说的是一个悲凉和悲壮的民族,起码从这个角度,我想是能够解释通的。

  新浪娱乐:我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今年7月份北京下大雨,很多人的车被淹了,保险公司不给赔,有人在二环就被淹死了,怪谁?那我们面对2012年这样的灾难的时候,我们是应该追问呢?还是应该自嘲呢?我们是要跟他纠缠到底呢?还是怎样?

  刘震云:今天说1942年,不说2012年。

  陈弋弋\文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