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在时代断层里 做独立的电影人

2014年07月24日18:53  新浪娱乐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王小帅在《闯入者》片场 王小帅在《闯入者》片场
《闯入者》概念海报 《闯入者》概念海报

  当王小帅[微博]扛起摄像机,选择用镜头记录当代中国的那一刻,自己也被命运选中,成为了当代中国故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89年毕业、1993年离开体制,从踏出制片厂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他此后将成为独立思考电影工作者的命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独立电影工作者标杆的王小帅,他的每一部电影作品,无论是最初《十七岁单车》所表现的残酷青春、还是外界知之甚少的新作《闯入者》,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旦单薄的个体融入时代和命运的洪流,作为一个无法停止思考和想象的人,就从此告别了平静和稳妥。

  是电影《闯入者》 也是时代的闯入者

  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将在本届多伦多影展率先曝光,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概念海报来看,这将一如既往的是讲述小人物的繁杂生活故事,而鲜明的色块对比和闪烁又惊慌的眼神,让外界众说纷纭,猜测这是否具有悬疑色彩,或是离奇的人生讲述。选择或者是被迫成为了时代的“闯入者”之后,王小帅的电影就像是当下生活的触角,探到各个角落去呈现那里的生活和人生状态。

  从自筹资金拍摄独立电影《冬春的日子》开始,王小帅的电影就呈现出不追随、独立思考的气质,到《十七岁的单车》时,更是在国内首次尝试了青春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最终未能在院线放映,却在题材上、演员上、风格上都做了充分的挖掘,到多年之后的今天,青春题材的电影在中国,仍有宽泛的市场空间和很好的票房回报,近两年来的青春电影,也都取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王小帅几年前,就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谈到自己早期的作品《十七岁的单车》,当时他说:“我觉得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最可贵的,是最生动的,最叛逆的,感情的触角最丰富,对光明、苦闷、爱情等感受都是最饱满的。”

  《十七岁的单车》曾经在第51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在2001年,这部影片展现给世界的,不仅是开放后的中国样貌,更是将视角切到了普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点滴,中国的年轻人,也第一次以新鲜的姿态出现在了世界平台上。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更加难得和珍贵。

  大格局下的小人生 大时代下的小命运

  此后,王小帅的电影接连在国际上取得成就,2005年,王小帅电影《青红》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电影《左右》又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无论《青红》、《左右》,还是《日照重庆》、《我11》,王小帅都通过自己的镜头,表现了一个个细小的人物,和巨大的哀情。每一部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时代下的一个疼痛者,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抵挡不住命运的席卷,在个人的洪流之中颠簸。每一个个人,都被当做一个鲜活的个体来对待;血肉的故事,被当做血肉的故事来描述。

  任何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在王小帅的电影故事中找到共鸣。就如同《青红》中的父女关系,既是家庭中个体的父女关系,也让同样生活环境的人找到了共鸣。而导演自己更是无法将这样的印记轻描淡写,在《我11》中,又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观望,仿佛是多年之后,对《青红》和彼时岁月的重温。人物像飘萍一样,由岁月和命运提线,一直成为了王小帅电影中的特点所在。

  转变之时必有苦闷 苦闷之后必有感伤

  相比第五代导演,偏爱宏大叙事、替国民忧心的气质而言,第六代导演多把个体的命运和时代的关联感表现出来,不停反思此前既定的价值是否合理。在这点上,王小帅也多与同为第六代导演的其他人相似。大家在不破不立、变革激荡的时代下,不愿意过多顺应已有的条条框框,总试图在现实中,突破体制的限制、在思想上,突破既定观念的制约,将作品放入大格局之下,表现个人的起承转合和宿命安排,从细微之处入手,提出独立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娄烨[微博]的《苏州河》、贾樟柯[微博]的《小武》等前后时期导演的作品,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在王小帅和其他导演的镜头之下,观众很难放肆的大笑,他们的作品也从来都不为休闲娱乐提供素材,坚持着要把时代的伤痕累累和命运的万劫不复,直白的献给你,像是一个时代的白描。(魏頔/文)

(责编: YY)

文章关键词: 王小帅闯入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