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中国内地不是金字招牌,加上引进时机、配音、竞争等原因,《一次别离》难以叫座。
南都鉴定:这部电影从去年就火起来,一路横扫国外的大小奖项,在时光网和豆瓣的评分居高不下;而且,你不必担心这是一部闷片,它真的不是。
顶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光环,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已于11月1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截至18日,《一次别离》的全国票房仅为300万。中国引进版的片方、橙天嘉禾[微博]的营销总监孙磊对南都记者坦言,该成绩不符合预期。
上映首周仅收300万,片方直言“赔钱”
《一次别离》的首周票房为300万,远远落后于16日上映的好莱坞3D动画片《守护者联盟》(1800多万)、批片《幻影追凶》(900万)等,与热卖港产电影《寒战》(周票房9000多万)相比更是遥不可及。各大影院对《一次别离》的排期也较为吝啬,如昨天广州各大院线一共只排了9场。
“这当然是不符合预期的”,孙磊坦言:“引进的时候我们怀着很大的期待,在推广方面也投入了很多,所以这样的票房意味着赔钱。不过我们在一开始也知道这部片在商业操作上的难度。”孙磊解释,好口碑和高票房从来就不能划等号。对于排期,“我们不会抱怨影院,其实《一次别离》在首周已经算是今年上映的艺术片里排期最好的了。这部影片的定位也不是什么大餐,而是餐后甜点。”
引进太迟,缺乏商业诉求导致不叫座
艺术片在中国内地向来难赢好票房,即便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光环也于事无补。孙磊对此做了一些总结。他认为首要的症结在于影片与当下的商业诉求不符。“看完这部片,观众都倾向于在人性、宗教、信仰等比较宏大的层面进行探讨;但我们希望观众能够被故事本身吸引,让影片在故事的流畅度、用线索代入的技巧等方面积攒口碑。为此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孙磊说,这也许是宣传方式没有切中观众的心坎。引进时机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次别离》2011年就在海外赚足口碑,但它以“买断片”的指标经广电总局特批引进时,已经临近今年暑期。而出于营销的考虑,《一次别离》的档期也一拖再拖。孙磊承认,这必然会使一些潜在观众已经通过互联网等其他渠道看过此片,从而造成票房流失。“定下这个档期其实是希望在大片林立的时段给观众另一种选择。”
国语配音“一刀切”,“这是个失误”
另外,引进版“一刀切”采用国语配音的形式也是赶客的原因。“用国语配音是因为片中有不少两个人同时说话的段落,字幕会出现得特别快,不太利于观众的理解。不过,喜欢原汁原味的观众我们也应该尽量满足。这算是一个失误。”不过,孙磊还是没有放弃,“我们在和歌地影城进行沟通,确保排映《一次别离》。《一次别离》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好电影。”
南都讯 记者吴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