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22日报道 《环太平洋》、《速度与激情6》、《惊天危机》等好莱坞大片在北美市场遭遇票房滑铁卢,在中国却赚了个盆满钵满。中国有望在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影市场。照好莱坞近年经验,保住中国票房,电影就不会差,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打入中国市场。甚至近期重新登上大荧幕的《侏罗纪公园》3D版,也被网友指是国外片方为了瓜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蛋糕而重新翻拍。
大制作高票房难赚好口碑据了解,近来沪上影院正被《环太平洋》、《速度与激情6》、《惊天危机》三部影片“狂轰乱炸”,各家影院的排片分布都呈现出了三国鼎立的势态,三部好莱坞影片几乎占据了八九成排片。
投资1.8亿美元(约11.02亿元人民币)的科幻片《环太平洋》于7月12日在北美上映。首周取得3830万美元(约2.34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屈居北美票房榜第三。而上映第二周,该片票房暴跌57.2%,虽然在类型片粉丝群体中的口碑优秀,但是显然非粉丝并不买账,普通观众的冷淡最终导致《环太平洋》公映10天,北美票房仅进账6823万美元(约4.178亿元人民币),离收回成本还路途遥远。
不过出品方华纳兄弟不急不躁,该片主要票房依赖海外市场,他们甚至将最大市场锁定为7月31日公映的中国和8月9日上映的日本市场。《好莱坞报道者》认为:“且不说影片中包含的亚洲元素,单是亚洲观众对3D大片的热爱就已经预示着影片可观的亚洲票房。依照好莱坞近年来的经验,保住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两个票仓,全球票房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该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预期般一样,自7月31日内地上映以来,取得了首日票房5000多万元、两天破亿元、四天破2亿元、五天近3亿元的高票房。虽然口碑仍旧两极化,喜欢的观众表示,《环太平洋》的量级和凶残度已然甩《变形金刚》几十条街,简直爽到爆;不喜欢的观众则认为,没任何剧情可言,看机器人打怪兽一打就是两小时,是一部简单粗暴到无聊的电影。
内地市场成“烂片回收站”?
2013年对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之旅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年头”,从年初到现在,只有一部《钢铁侠3》以7亿元票房兴奋收场。然而,该片系中方买断版权的影片,国外并不参与分账,其他分账的海外大片则无一例外的票房难过4亿元大关。
此后,经历了上半年国产票房月月有亮点的“光辉岁月”后,整个7月影视陷入了票房井喷后的疲软阶段。直至7月31日《环太平洋》的上映才为市场重新注入一剂强心针,并在往后的3周内一扫今年好莱坞分账片的“阴霾”,打消了业内人士对其实力的质疑。
然而,回望该片在老家北美地区的情况,目前成绩为9767万美元,约占该片全球3.45亿美元的总票房成绩的28.3%,而中国的6.18亿元(约1.01亿美元)占比29.3%并成为该片在全球的“最大买家”。对于中国内地反超北美票房的情况,其实该片并非头一遭,从年初的《云图》到近期的《遗落战境》、《重返地球》以及《惊天危机》等,这些商业大片在北美市场口碑与票房均未达到预期,却在中国表现十分抢眼。
中国观众被培养出来的口味
与华语片海外掘金难相比,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吃香程度可以用“闭着眼也赚钱”来形容。不过观众一边花钱一边开骂:影片剧情太拖沓!3D效果空有噱头!于是有人冷眼旁观了:影片这么烂,为啥还去看?看过的人笑言:不去看怎么知道有多烂呢?回顾近两年的中国票房,一些在美国本土并不受宠,甚至堪称“烂片”的电影也能在中国大卖。难道真的是我们“人傻、钱多”吗?业界认为,这是中国整体的市场现状和观众口味不同导致的。
因为超一流的想像力和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好莱坞大片一度成为中国观众进电影院的唯一理由。近年来,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产出的烂片也越来越多。好莱坞高科技视觉轰炸眼球的炫技大作,各种刺激肾上腺素的电影元素齐齐引爆热潮。但是这对于吃多大鱼大肉的美国观众来说早就腻了,狂轰滥炸的套路很难刺激到他们。但中国观众仍旧迷信着特效加动作加好莱坞明星的大片。不少观众表示,进电影院就是为了看视觉冲击力强的片子,大场面的科幻片和动作片自然受欢迎,因为国产片中看不到,而且“好莱坞烂片”再烂也比“中国烂片”强。一些好莱坞明星在中国永远有市场,譬如汤姆-克鲁斯、尼古拉斯-凯奇等,无论北美媒体和观众怎么戏谑地称呼他们为“烂片之王”、“票房毒药”,这些明星在内地市场始终“屹立不倒”,稳定地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有人说好莱坞烂片在中国大卖体现了中国观众审美品位不高的时候,这话听起来尤为刺耳。但其实中美观众的口味差异,与中国多年来的引进片限额制度不无关系。长久以来,引进片多以炫技的商业大片为主,不知不觉中培养的观众口味,只喜欢那种大场面、大阵容和大明星的大片。有一位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中国引进海外片(以美国片为主)的标准,主要是“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只要是中国观众喜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片子,我们在原则上都可以引进。我们的观众还是喜欢那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强的影片,理解起来都大同小异,所以科幻片和动作片容易受到青睐。”可能3D的影片能获得更多的票房利益,但一味引进低质炫技影片的泛滥最终将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