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晚,星空卫视播出了2005年美国电影金球奖的颁奖典礼,我认真收看了这个没有悬念的晚会,只想目睹一下因《十面埋伏》亮相的张艺谋导演的风采,遗憾的是,当宣布最佳外语片入围名单时,镜头并未给几位提名者,公布结果时也未给任何镜头给落选者,但我还是在后来的画面中捕捉到了张艺谋导演,他应该坐在二层主桌的前排,他那张脸依然是严肃的表情,显得与当时的气氛格格不入。看完金球奖颁奖,从新浪得知《十面埋伏》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只是获得了一个最佳摄影奖提名,为张艺谋感到遗憾的同时,与张艺谋
3年未曾谋面的交道,也浮现眼前。
3年前我骂过《英雄》
在从事《京华时报》记者前,我一直是张艺谋的忠实影迷,最喜欢他的影片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为这部影片最大程度体现了电影导演对文学原著的影象原创力,所谓“源于小说而高于小说”,就这一标准而言,《活着》未必算他的代表作。
2002年底,在第五代导演复出的新片中,我对《英雄》的期待是最大的,希望能在张艺谋的新世纪的新片得到一种感动的力量,当然,《英雄》让我很失望。出于《京华时报》当时所遵循的客观报道的新闻观,我写了一位同行看睡着的客观报道,没想到掀起波澜,先是张导演质骂那位睡着的女记者,然后是那位女记者追到广州向张艺谋澄清自己并没有睡着,于是事态发展就演变成我写了假新闻。当时我很尴尬,为了坚持我的观点和报道的正确性,我只有写了一篇《给张艺谋的一封信》,《京华时报》朱德付总编很支持我,用了整版加头版,刊出后他对我说:“新浪转了我们的文章,有很多网友在发表议论,话很难听,你要有思想准备。”的确如此,不少捍卫张艺谋的网友用了最恶毒的话把我臭骂一顿,我真正感到了人言可畏的力量。
那段时间,骂《英雄》成为时尚,很多骂《英雄》的座谈会向我发出了邀请,我参加完一个后就再也没有参加,因为我发现很多不懂电影的投机分子混进了所谓的影评圈子,正常的评论已经演变成一场无聊的游戏。
后来,当《英雄》票房突破2亿多、入围奥斯卡时,我泛过酸,当然后来落选奥斯卡我也庆幸过,我想这是很多不喜欢《英雄》的人当时的普遍而真实的心态。
可爱的张伟平是润滑剂
《英雄》能取得2亿多的票房,主要原因是归功于张艺谋这个导演品牌的积累。
在中国内地,对影片票房产生决定作用的不会是演员,而是导演。与张伟平组建新画面后,张艺谋在拍摄中低成本电影的同时,非常活跃地涉猎于广告、歌剧、舞剧、广场演出等多个艺术领域,在大众中形成了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这也造就了《英雄》在内地市场最大的卖点。2亿多票房,这意味着很多平时不进电影院的人因为张艺谋走进了影院,他们会不会失望于《英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当时我很为张艺谋的下一部的票房担心。
其实,《英雄》的高票房某种程度上还归功于媒体褒贬不一的舆论狂欢,这一点新画面的老总张伟平应该是心知肚明。所以,当2003年底,我继续为《十面埋伏》的报道联络到他时,张伟平并没有拒绝我。媒体需要新闻,片商需要宣传,没有化解不开的前嫌。当时我建议他把《十面埋伏》不要放在贺岁档,原因很简单,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可以预想《十面埋伏》可以打败所有贺岁片对手,但很难预测它的票房会超过带点泡沫的《英雄》,不如放在暑期档,还可以给中国国产片的暑期档又放一颗卫星。后来,张伟平采纳了我的建议。
可惜,我在《十面埋伏》公映前夕就离开了《京华时报》,票房结果如同我的预测一样。但我没想到的是《十面埋伏》的国内口碑不良却是一致,不象《英雄》那样。这种不良口碑也给张伟平本人造成了尴尬,因为未公映前,他在媒体上说了太多关于这部影片的好话,类似于“不哭来找我”之类的话。不过,他的大话形成了《十面埋伏》评论的很奇特的喜剧效果,后来,媒体同仁并未责难于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张伟平也有难为之处,但在媒体同仁眼中,他的形象是很可爱的,他越是满嘴跑火车,越是加强了大众对张艺谋的神秘感,他是张艺谋与媒体的润滑剂,他和张艺谋的双簧的确很默契。
谁在和张艺谋交战
《十面埋伏》后来引发了一次关于“帮张艺谋进步”的座谈会,其结果无非是炒热了一个刚改版的刊物,也同时为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做了宣传预热,后来发生了《英雄》在北美票房创下中国电影最高的事件,这让我佩服的不是张艺谋,而是米拉麦克丝的力量。至于《十面埋伏》今天连续在金球、奥斯卡失利的命运,我是能预见的。
我看过两遍《十面埋伏》,一次是在北京,一次是在西班牙,在2004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的确外国观众很喜欢这部影片,观众爆满、掌声热烈,他们的反映全在动作戏上,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十面埋伏》就是一个带来视觉刺激的中国电影,他们不需要从中获得发自内心的感动,就象我们小时侯看《少林寺》一样,就是好玩好看而已。但执掌金球、奥斯卡的,决不是三岁小孩,他们可以给发行公司一些面子,但一定会最吝啬自己手中的最宝贵的奖杯,因为电影走过百年,华美影象早就随着科技进步在不停登峰造极,惟有心灵的感动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一年的期待。而《英雄》《十面埋伏》缺乏的正是这种感动的力量。
在内地受众中,最有影响力的外国电影奖项是奥斯卡,其实这个奖项是最讲政治的,因为它的最佳外语片提名,必须由各国政府报送,而且每年只有一部,所以《英雄》《十面埋伏》无疑也挡住了不少国产片进军奥斯卡的道路。
进军奥斯卡最顺利的内地导演其实是陈凯歌。早在10年前,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就荣获了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导演的提名,同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两项提名,可惜10年前内地媒体还不发达,否则也就是个大事件了。其实在报《英雄》送奥斯卡时,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也报了最佳外语片,事实上《和你在一起》更适合奥斯卡外语片的口味,但最后还是《英雄》代表中国出征了。
同样的悲剧还出现在2004年的陆川身上,《可可西里》尽管毛病不少,但起码比《十面埋伏》更具有国际话语权,但还是让《十面埋伏》代表了中国电影。
战争没有结束
张艺谋电影能代表中国电影吗?当然是不能的。
在《天下无贼》《功夫》出现前,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的确代表了中国电影呼唤高票房电影的前进方向。假若《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功夫》同台打擂,或许未必能获胜,但冯小刚、周星驰还是要感谢张艺谋,因为是他把内地影院给预热了。
《十面埋伏》进军奥斯卡失利,真正让张艺谋武侠电影和中国传媒的战争彻底告一段落。遗憾的是,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却甘做幕后英雄,这次把他的学生赵小丁推上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宝座,10年前,顾长卫就是借这个筹码去了好莱坞。
好莱坞不是中国电影人的终极目标,只是世俗的一个鉴别标准而已。相信张艺谋能想开点,把《千里走单骑》走好,否则,就真的成了替别人热锅的人了。 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