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钭江明专栏专题 >正文

《鬼子来了》:他一定要杀人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2:07 新浪娱乐

  看完了《鬼子来了》,本来不打算写什么的。但现在似乎没什么事,又想起《鬼子来了》,索性写一写,同时也整理一个自己的思路。

  不喜欢这部电影。不为什么。不过也不讨厌,平平常常。朋友问我这片子怎么样,我不知为什么不愿意回答。我会说,哦,这个,那个……声音太模糊了,又是英文字幕,看得怪费劲儿的--我就是不说电影本身怎么样,值不值得看。

  本来我打算忘了这部电影,然而我倒底还是在网上搜了半天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而且又重新看了那篇挺出名的《姜文的十个为什么》。这篇东西大概可以看作姜文的创作谈。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

  姜文说:“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

  姜文说:“(因为那个翻译官的缘故,)本来善良的老百姓不能正确地认识对面的敌人,以至于自大、膨胀,使用了错误的手段。”

  姜文说:“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

  姜文问:“我为什么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姜文带着这些严肃认真的想法拍了《鬼子来了》,我差不多感觉得出他那种忧患感。尤其是看了他认认真真的“十个为什么”,我更能理解《鬼子来了》被禁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他又为什么坚持不改动。

  然而,电影拍出来就离开了作者。它在我的观看下,得出了与他初衷完全不同的“结论”。我看着电影里的那些老百姓。姜文可能用力地让他们显得愚味一些,他们总是被推到漫画化的边缘,而且个个直不愣登的,吵来吵去的,像说相声。但我爱他们这样的状态,我总在想,他们可真天真呵。简直像一群孩子。

  电影里有两种逻辑在进行拉锯战。一种当然是战争的逻辑。那个日本俘虏,嚷着杀掉我杀掉我,就是依据这种逻辑喊出来的。不过有了翻译官的有意误译,遵循这种逻辑的俘虏显得非常可笑。我们尽可以嘲弄地看着他出丑,而一边看着他出丑,一边忘了憎恨他。一种是人性的逻辑。姜文(马大山)哭着说他不杀人,就是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姜鸿波以为他杀了人不让他碰自己,也是因为这种逻辑。而最后日本俘虏怕起死来,想起人生美好事物,应当也是人性的逻辑终于在他的身上战胜了战争的逻辑。

  我注意到日本俘虏的变化。他回到日本军队后,鬼子对他进行了一番痛打,其实是在他对进行战争逻辑的再教育。不过在与中国老百姓联欢时,他兴高采烈地依然唱着“大哥大婶过年好,你是我的爹,我是你的儿”。这说明在他身上,人性的逻辑没有被打掉。

  我忽然想,姜文是不是正在冷静而忧心忡忡地盯着这一切。

  我也忧心忡忡地看着那场联欢会。然而我们似乎想的不一样。

  屠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场戏也许应当含着热泪看,在心里默念田间那首著名的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剌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

  战争的逻辑这时才冷冷地站在了上风。而在这之前,他们都不愿杀人,只有一个疯老头相信战争的法则。

  姜文说:“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

  姜文说:“这部电影,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

  我猜测姜文在这幕戏之后又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想表达这一点:姜文(马大山)要杀人,他一定要杀人。

  而一个虚弱的和平主义者只是痛感,战争就这样践踏了人性的法则。从此,杀人就是合法的了。

  写到这里想起韦一笑在911之后的一个帖子,摘引如下: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曾大规模轰炸伦敦,而不是以轰炸伯明翰等工业城市削弱打击英国的军事补给能力为主,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轰炸伦敦,造成平民对战争的恐惧和绝望,从精神上压垮对方。出于同样的目的,民主美国轰炸了东京,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现在,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对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反思,但我们有没有要求德国人,或者德国人自己有没有人主动去反思轰炸伦敦呢?我们有没有要求美国人,或者美国人自己有没有人主动去反思轰炸东京呢?”韦一笑说:“如上所举的例子,我认为,在战争中针对平民的恐怖活动至少是部分被道德所接受的或被默许的,也就是说道德的尺度在战争面前是极其宽松的。”

  比如电影里这场屠杀,比如南京大屠杀,尽管是针对平民,然而它们全都符合战争的法则。战争了,就可以杀人。

  杀人是一条界线。而在战争的逻辑中,这条线可以随意跨过去。

  如果承认姜文可以杀人,尽管他杀人在后,是报仇。然而,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日本鬼子可以杀人。

  姜文说:“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

  把“日本”换成任何一个国家,这句话就不成立吗?一个中国人会不会变成刽子手?在战争中,谁不会变成一个刽子手,只要他相信战争的逻辑?

  姜文问:“我为什么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大概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吧。看完他用来警诫我的电影,我仍然不会把人分为“日本人”和“非日本人”。我仍然只把人分为两种:同意杀人者和反对杀人者。

  姜文(马大山)在结尾轻轻咧了咧嘴。

  我感到的是他对我这样的人--虚弱的和平主义者--的嘲笑。

  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嘲笑,也还得承认鬼子指着我的尸骨说:“看,这就是奴隶。”

  战争的逻辑是强悍的,而我,只是不想杀人罢了。钭江明/文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