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窦婉茹专栏专题 >正文

窦婉茹:音乐边上的怀念 纪念艾萨克·斯特恩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9:36 新浪娱乐

  世事真是难料,越是活得久越是体会得到。刚刚听完艾萨克·斯特恩的儿子在广州的音乐会,当天晚上,艾萨克·斯特恩就在纽约去世了。回头一想,原来在那样辉煌的交响乐演奏之时,一代小提琴大师的心脏正在走向衰竭,戛然而止。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9月22日,广州星海音乐厅。座无虚席。

  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指挥:迈克尔·斯特恩。

  我兴奋地指着节目单向邻座的人推荐:迈克尔·斯特恩,艾萨克·斯特恩的儿子啊,我是听着艾萨克·斯特恩长大的!

  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不论是莫扎特、勃拉姆斯还是贝多芬,尤其是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三、第四急板和快板的部分,小提琴完成得出色极了。真不愧是小提琴家的儿子,手下的小提琴手都是第一流的。

  规定曲目结束以后,迈克尔·斯特恩代表乐团一次又一次地谢幕,观众回报的是体力所能达到的最大力度、最长时间的掌声,迈克尔·斯特恩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从后台返回前台,一次又一次地感谢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加演曲目。

  最后,观众全体起立,向艺术家致敬。迈克尔·斯特恩又再一次和已经握了N次手的第一小提琴握手,带着幸福的笑容返回后台……

  “Do you like Brahms?(你们喜欢勃拉姆斯吗?)”,在从星海音乐厅返家的路上,我默想着迈克尔·斯特恩在谢幕时说的话,默默地回答——我不仅喜欢勃拉姆斯,还喜欢你的爸爸——艾萨克·斯特恩,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一个仁慈的人。

  然而就在当夜,在演出结束数小时之后,当广州的观众和迈克尔·斯特恩还沉浸在音乐会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纽约的消息传过来,81岁的艾萨克·斯特恩去逝了。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我七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艾萨克·斯特恩的名字,那一年是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指挥正是李德伦。

  我无法用语言描述艾萨克·斯特恩给当时的我带来了什么样的震动,直到后来我看到了斯特恩本人在一次访谈中所说的话:“You can describe music,but you can't explain it.There is a wonderous mystery about just what makes the logic of music so simple and so inevitable when it comes together in the right way.(你可以描述音乐,但你无法解释它。究竟是什么令到音乐的内在规律如此简单又如此的必然,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1999年11月19日,斯特恩以音乐家和老朋友的身份再次访华,此时的李德伦正在为保住惟一的一个肾住院,为了能和斯特恩再次合作,李德伦被四个弟子架上了指挥台,两个白发老人拥抱在一起的场面,和这场堪称“世纪末绝响”的音乐会一起,成为诀别。

  后来我才知道,由于斯特恩本人是犹太裔,这一血统促使他日后成为人道主义战士。1979年斯特恩第一次访华,不仅为长期处在封闭中的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音乐世界的窗户,在演出结束后,斯特恩还带着家人在中国游历了一个月,了解中国社会的状况。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文化奥德赛被拍成了纪录片,名叫《From Mao To Mozart:Is sac Stern In China》(《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该片在1981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以及当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西方媒体对该片评价甚高,尤其是在“It's a co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to art,to civilization and to humanity itself.(对艺术、对文明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方面的贡献。)”

  1999年,犹太人斯特恩第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但他拒绝演出,他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教学,“With my visit,I forgive nothing,(我这一次来德国访问,并不说明我有任何一点宽恕纳粹德国的意思),”斯特恩说,“(But)it isn't very human not to give people a chance to change.(但是不给别人改错的机会,这也是不人道的。)Our responsibility is to continue the search for beauty and humanity.That is what survives.(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了继续人类对美和人道的追寻。这才是大屠杀之后真正幸存下来的。)”

《My First 79 Years》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首先是一个小提琴家。

  斯特恩1920年7月21日生于俄国Kreminiecs(现在的乌克兰),出生10个月随父母移居美国旧金山,6岁学钢琴、8岁学小提琴、16岁崭露头角、23岁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10年之后成为一代小提琴宗师。

  他从来都不是什么音乐神童,1999年,79岁的艾萨克·斯特恩在自传《My First 79 Years》(《我的头79年》)里回忆,17岁的他初登纽约Town Hall的舞台,本以为从此成名,没想到被评论界讥讽为:“运弓太重,高音刺耳,先回家练几年再说”,年轻的斯特恩备受打击,竟漫无目的地坐着公共汽车游荡了6个小时,不知何去何从。突然间,这个17岁的年轻人大喝一声:“Danmit.I want to play!(他妈的,我就是想拉琴)”。苦练之后,斯特恩才有今天。

  艾萨克·斯特恩更加不是一个炫耀技巧的杂耍师傅,他一向都是朴实、厚实而且扎实的。斯特恩没有米尔斯坦的柔丽,没有海菲茨的精确,但是他爽快、不拖拉、有速度,不为了一个乐句纠缠不休,更了不起的是,斯特恩的音乐能达到一种真正与人“交流”的能力,因为他有一副仁慈的心肠。

  艾萨克·斯特恩是有史以来录制唱片最多的音乐家,是曾经为卡内基音乐厅免受拆毁大力游说、四处筹款的人,是第一个和约翰·肯尼迪面对面提议要建立“国民艺术委员会”的人,是里根、老布什、密特朗亲手为之颁发奖章的人,是一手提拔过帕尔曼、马友友、朱可曼等大批后辈的人……谁不曾受过他的影响?甚至于像我这样一个走在音乐边上的人。

  他不仅是一个演奏家(more than a player),他的存在甚至超越了生命的形式(larger than life)。 《南方都市报》窦婉茹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