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曾子航专栏专题 >正文

曾子航:看斯皮尔伯格会不会成为撕皮剥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4:19 新浪娱乐

  与全球同步公映整整延迟两个月的《世界之战》终于在中国内地各大影院“全面爆发”,对中国影迷来说,这部在开拍之初就被媒体疯狂恶炒的电影史上“超大战役”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对于走进影院饱尝了一顿视听轰炸的我来说,“只剩琵琶来遮面”是对斯皮尔伯格这位当今好莱坞头牌导演的此番战果的最好评价。

  虽然观影之前一再地给自己打镇静剂:不要相信炒作,不要抱太大希望,在理智与
客观的轨道上看待问题,但在电影放映完最后观众轰然离席的那一瞬间,种种失望、不满好比是李逵眼睁睁地瞅着宋江被朝廷招安了去——一片伤心说不出。

  事后总结起来,这失望、不满主要源于两点:

  一是片名这张“皮儿”与影片的内容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死活也弄不明白斯皮尔伯格干嘛为什么取了个《世界之战》(英文原名就是《war of the worlds》)这样唬人的名字?虽说是“外星人进攻地球”的重大题材,可在117分钟的总长中丝毫未见任何人类与外星人两军对垒、疯狂厮杀的宏大场面,见到的只是如蝼蚁般的人群在外星人突然袭击面前地慌不择路、艰难求生,和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工人老大哥带着一对儿女可怜巴巴地狼奔豕突,当然片中没有慷慨激昂的总统演讲,没有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确实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同类电影的通病,可是一部从头至尾都在渲染逃命的电影却堂而皇之地冠之以《世界之战》的“大帽子”,感觉就象在潘金莲的坟头上立了块“贞洁牌坊”一样滑稽可笑。由于斯皮尔伯格把影片大部分篇幅放在了阿汤哥扮演的码头工人拖家带口的逃命生涯上,在最近央视电影频道《今日影视》栏目中,一位嘉宾在点评《世界之战》的时候,就直言该片还不如改名叫《乱世家人》更合适;我个人意见,鉴于影片大部分处在夜景当中,我们敬爱的阿汤哥一反以往“溜光水滑”的帅哥形象,增肥15斤的他总是在“跑路”、“跑路”,且满脸“灰尘无数”,叫《午夜狂奔》似乎更贴切些。

  二是大场面的“壳儿”掩饰不住剧情的苍白无力:

  实事求是地讲,影片也并非一无是处,“公路逃亡”、“巨轮求生”、“魔窟脱险”这几场戏地编排用“惊心动魄”几个字来形容已远远不够,某种程度上完全达到了让观者“青筋暴跳,血脉喷张”的地步,而众人哄抢阿汤哥父女三人座驾的混乱场面更是凸现人性的丑恶:在危难面前人类只知自保,甚至不惜自相残杀———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偶尔的生辉妙笔并不能掩盖整体剧情的苍白无力:外星人为什么进攻地球?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又有什么阴谋?片子从头至尾也没交代清楚,而一直狰狞可怕、所向披靡、连美国特种部队都奈何不了的外星人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就被地球上的微生物给打败?居然没有任何场面来展示,仅仅通过片尾几句画外音敷衍了事,那简直和中国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一个经典场面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陈道明扮演的暴君秦始皇在面对刺客李连杰即将拔剑出手的那一瞬间,突然悟到了剑的最高境界是——“和平”。我甚至有点怀疑曾经拍出过《外星人》、《辛德勒的名单》这样旷世杰作的斯皮尔伯格大师是不是最近得了“老年痴呆症”,出现如此不能自圆其说的结尾却浑然不知?抑或2.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被他老人家花“突噜”了(北京话,花过头了),最后坐吃山空,只好草草收场?

  话是狠了点,但仔细想来,这部所谓全球瞩目的巨片,如果撕去《世界之战》这唬人的“皮儿”(片名),剥去好莱坞司空见惯、用无数钞票堆出来的视听场面的“壳儿”,它还能给观众、给电影史留下点什么让人回味的东西?

  其实,不光这部《世界之战》,早前斯大伯与阿汤哥首次强强联手的《少数派报告》就出现了这种“花哨大于内容”的端倪,此番二人“梅开二度”之作更是变本加厉。看来,年过六旬的斯大伯假若还不警醒,还在高科技、大场面的“虚假繁荣”中自我陶醉,斯皮尔伯格这块享誉世界的“票房灵丹”很可能会慢慢“失效”——

  我真的不希望有那么一天,斯皮尔伯格会变成“撕皮儿剥壳”?!曾子航/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1,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