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娱乐大手笔专题 >正文

林弈华:两位阿嫂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4:06 南方都市报

  《阿嫂》最有趣的地方,我认为是在投资者、监制、演员、编剧,甚至导演本人都未必自觉的情况下,以一出戏的成本,拍出了两部《阿嫂》。一部是银幕上的电影,另一部是由真人演译的“现实”。电影中的“阿嫂”是刘心悠,现实中的“阿嫂”是黄精甫

  如果你尚未看过电影版的《阿嫂》,你自然不会明白我为何作此比喻。唯有知道了剧情,又见识过导演的处理手法,包括他的前作《江湖》,你才能赞成或反对。

  对我来说,《阿嫂》有点像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别传。试想像尚·雷诺在片中没有被炸死,受他舍命保护的娜塔莉·波特曼在事隔十一年后,长成今天的亭亭玉立,假如她跟尚·雷诺再次走在一起,未尝不是一样匹配的“酷男玉女”。当年不能接受他们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谈情说爱的观众,今天应该不会因为对该片记忆犹新,便觉得二人的关系将永远蒙上“不伦恋”的色彩。

  同样理由,《阿嫂》中十八岁的刘心悠既然不是曾志伟亲生,二人没有血缘关系,即便他对养女有了感情,以致欲望,也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类似这种成年男人对“少女”由蛹到蝴蝶的幻想投射,本来是《阿嫂》作为黑社会类型电影对自己的挑战:它的主题不再是争地盘和复仇,而是探掘英雄大佬的灵魂深处的爱欲和恐惧。是的,《阿嫂》本就应该是出在禁忌议题上发挥的电影,就是因为市场考虑不能直见性命血肉淋漓,导演起码该给我们示范什么叫“柏拉图式乱伦”。而不是像现在所看见的“父女情”。枭雄拈起红笔给少女日记眉批。单凭画面所“表现”的情怀,是他和她的关系何等无邪。只是在微笑的面孔、柔和的配乐的背后,既有着教观众疑心的问题,更不排除是编导“笑里藏刀”。他对她若没有严重的占有欲,为什么一直查看她的日记?

  把这问题扩大伸延,便是《阿嫂》制作群面对的最大矛盾:如果没有挑战观众道德尺度的勇气,为什么要以如此敏感的男女关系做题材?既然有意藉不伦关系突破港产黑社会电影的窠臼,为什么主题本身具备的张力,最后又要被导演的“人工纯情”一手摧毁?

  舆论的一般反应都把责任归咎在黄精甫的力有不逮上。我也同意到目前为止他还不是会拍feature的电影导演,就像会写日记不等于懂得写小说。然而《阿嫂》引起的公愤如“垃圾”、“乱七八糟”、“香港电影就是死在这样的导演手里”,都不是出于观众接受不到黄精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反而是嫌他一厢情愿的处理手法太容易、太想当然。《京华时报》8月14日《花不红叶不绿》的作者于震吾写:“最后刘心悠以身挡车,感化了所有黑帮成员……死个人就让这些杀人不贬眼的家伙弃恶从善,你到大街上去问问,看有谁信?”

  《阿嫂》的问题之一,是导演没有足够能力驾驭黑暗的题材,便只能以“苍白的纯情”姿态示人,甚至不惜“为纯情而纯情”(也就是最多人诟病的“为风格而风格”。)可惜所有为“纯情”而作的努力,都因为流于现成(有抄袭韩片《恋爱素描》的动画场面之嫌),或装扮痕迹明显而功败垂成。

  不少观众在看过《阿嫂》后一致反问:“为什么是黄精甫?”那情况一如片中饰演“阿嫂”的刘心悠在继承教父权力后所面对的质疑:“就是被摆了上枱,你又凭什么服众和摆平各方利益?”柔弱的刘心悠幸好还有五大护法为她排忧解难,倒是在“六位影帝”的力撑下,黄精甫并未为垂危的港产片带来新景象。林弈华/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