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陶瑞专栏专题 >正文

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电子下篇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11:02 新浪娱乐

  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电子上篇

  2005年度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实验下篇

  2005年度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实验上篇

  2005年度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古典跨界

  2005年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摇滚下篇

  2005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摇滚上篇

  2005年度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民谣篇

  2005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流行下篇

  2005欧美独立音乐聆听趣味回顾--独立流行上篇

  总的来说,下篇回顾的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电子音乐作品,而不像上篇中的作品大体具有相似的创作手法。

  与上篇所涉及到的独立电子一众乐队/艺人不同,下篇回顾到的团体并非都是以电脑为主要创作工具,但是采样和拼贴作为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依然在下篇中的乐队/艺人音乐中有广泛应用。下篇中,我们会接触到独立电子音乐的另外一个层面(或者说是与电脑合成不同的一个分支)-实验,与前面实验篇回顾中提到的实验音乐有所不同,这里的实验是在电子音乐领域,所采用的实验手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今以及未来的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向。

  如果说上篇的独立电子,重点是突出音乐聆听上的“小、碎、灵气”,那么下篇中的独立电子所突出的是:实验电子-“横向音乐领域的风格融合(如Laurent Garnier - 《The Cloud Making Machine》)、纵向电子领域的年代相通(如Mental Overdrive - 《083》)”;除了实验电子外,下篇中还可以接触到一些实验色彩并不浓厚的特色独立电子作品,如The London Apartments - 《Romanticism Aside》、Daedelus - 《Exquisite Corpse》等。

  1、Manual - 《Azure Vista》:电子乐阐述终极意义之时 音乐进入新世纪

  聆听指数:8.6/10

  流水、远处的钟声,再洒上一层清凉的水雾,而你的眼睛透过这层雾气将会看到一个大气堂皇的世外桃源,虽耳在绚丽之中,而心已驰往远处,这就是专辑第1首作品《海岸教堂清澈明亮的天空》(Clear Skies Above The Coastline Cathedral)给人的超然体验,一个脱离了身之所处的心灵世界。所以真地想这样一直下去,让自己浑然忘我地游离50分钟;第二部作品《自由之夏》(Summer Of Freedom)有着同样的气质,但加入了明显的吉它噪音成分,所以有些“实”的感觉(前作则有些“飘”),吉它噪音的演绎的确十分精彩,大段的音墙与合成器音乐、节奏以及整体的氛围相得益彰;接着的是一首短氛围作品,不禁让你想到绚丽变幻的极光此时就显现在你的眼前,曲目名称叫做《曙光》(Twilight)。

  Manual其实是来自丹麦的Jonas Munk,但他平时主要音乐活动都在德国(是著名电子厂牌Morr的签约艺人)。这张2005年的新作品一改前作《Ascend》中的3分钟流行电子短作品创作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史诗风格、波澜壮阔的6支长篇作品(其中仅有一支低于7分钟演绎长度),但Manual的音乐风格却仍然没有让乐迷出乎意料,仍然是有着严密织体的电子整体框架,吉他演绎互相之间层层叠加,从远处深山巨穴传来的稳沉鼓击,而至于人声,则于缥缈之中构筑激发听者心灵回响的氛围声景。

  与电子艺人身份相比,Manual在这张作品中更倾向于新世纪音乐(New Age)的创作风格,早在几年前,Jonas Munk接受采访时就道出了他自己对于音乐(尤其是器乐)的理解,“器乐与电影、文学作品以及其它众多艺术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会直接将事实真相告诉你,就像讲故事一样。器乐是很纯粹的音乐,不是因讲故事而创作,它更像我们的自然界,那种感觉就像‘你虽然不知道彩虹如何形成的,但你一样可以去欣赏它’。”所以,在《Azure Vista》中,Jonas Munk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自然而纯粹的音乐情景,或许是一幅永恒的的美景,“我想用音乐去阐释人类终极和永恒的情感,而不是转瞬即逝的生活中的小我世界。”Munk说到做到。

  2、One Am Radio - 《On The Shore Of The Wild World》:夜色中 摇曳的眼

  聆听指数:8.4/10

  暗色空灵的键盘乐色、悠扬细缓的弦弦之音揭开了此张唱片的序幕,非常出色,紧接着是氛围声场之下的小电节奏和相得益彰的人声,其间随着弦乐的弹性张驰,将整个的氛围演绎到完美。以为下面几部作品亦会如开首曲一样着重于氛围电子器乐,但事实上后面的5部作品各不尽相同:第2首作品亦比较出色,电声噪音与真实器乐的交融,而在氛围方面更加呈现出一种浑浊般的向外弥散,点缀其间的小电音效更加突出了这种效果;第3首则倾向于摇滚传统器乐的演绎;接着是简约Techno节奏与吉他相互间的应和;第5支作品可以说是整张唱片比较大气突出的作品,以歌者的“嗯……嗯……”的长吟引出整个氛围声景,其后各色音乐元素不断堆彻而来,不断层层叠加,终于在贝司噪音声墙的推动下达致高潮。专辑最后2支单曲相对显得平庸了许多。

  这张作品是从One Am Radio去年那张被很多人赞过的专辑《A Name Writ in Water》中选出七部作品进行全新混音而成,请来的混音牛人有:实验嘻哈电子乐人Daedelus、简约派工业舞曲老手John Tejada、氛围实验强人The Wind-Up Bird,还有Anticon MC及兼唱片制作人的Alias。

  3、The London Apartments - 《Romanticism Aside》:独立电子+卧室氛围=温莎堡的浪漫情调

  聆听指数:8.3/10

  Justin Langlois(即the London Apartment的首脑人物)主要是用电脑来进行音乐创作的(这和上篇回顾中的Kettel那个家伙一样)。专辑中的电子噪音、失真声效以及提琴、钢琴旋律几乎都是他用有关软件进行编辑而合成,这种创作手法在独立电子音乐中极为常见,而对于聆听者来说,如果你不知道专辑的创作是依赖于电脑软件或者音频合成,你会误以为真有钢琴手、提琴手在那里演绎,所以,在这个科技对音乐创作日益影响加重的时代,我们似乎也要更多地了解艺人们创作音乐的新手段,这样我们那些由衷的赞赏才不至产生错位(比如这里,如果你知道Justin是用电脑合成其音乐,你就会赞赏他的编曲创作能力;而不至于误会到去赞赏乐队的提琴手或者钢琴是多么地牛逼)。

  回到唱片中来,我想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还是女声,的确很出色的女声,来自加拿大的Erin Fortier,她会让你想到冰岛Mum乐队女主唱Kristin Anna Valtysdóttir或是暖音色下的Julee Cruise,那种经常会被形容为“吐气如兰”的女声;专辑中加入了明显的电子失真音效,不仅被演绎为一种调节乐色气氛的元素,更多被用以构建一个声场氛围,也因此更加突出了前面提到的女声;其余的就较为惯常手法:小电的细碎节拍;吉他(是Justin的另外一个主要创作乐器)以及弦乐引领下的基本旋律。

  很多乐队并不乐意用风格来限定自己的音乐,但The London Apartments自己将这张唱片中的音乐还是做了一些风格术语般的描述-独立电子+卧室氛围(Indie-electro bedroom-ambience);氛围电子流行乐(Ambient electro-pop),听完之后,再看这些描述,的确非常贴切,这是一张极为小资自我的情调唱片,非常适合在温馨的自我小屋中独自把玩。

  4、Laurent Garnier - 《The Cloud Making Machine》:冰冷 后工业 阴暗 一幅抽象的电子拼贴画

  聆听指数:8.0/10

  Laurent Garnier,法国Techno音乐运动先驱,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棒的DJ之一。作为DJ,很多时候,他的音乐和经常和俱乐部火热舞池联系在一起,但这张2005年的新作品则和跳舞音乐没有多大关系,专辑中的Laurent Garnier更像是一位深入电子实验纵深领域的异域高人,而专辑本身的声响意义要大于音乐意义,《The Cloud Making Machine》更是一部对于电子声音的融合探索。专辑以黑色氛围声效开始,这是否昭示着这并非是一张入耳的作品?随后的人声采样是否是更加证实了这点?紧接着的爵士风格的吉他弹奏的出现是否会让你感觉好一些?那么好,我们一起进入法国电音教父Laurent Garnier的实验电子之旅。

  在这张实验电子作品中,Laurent Garnier融合了不少的风格元素,而比较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则是其中的吉他、贝司以及钢琴的爵士风格演绎,衬以暗色的Abient音效以及简约风格的电声(作品中的简约电子风格比较明显,尽管Laurent Garnier的作品多是被冠以Techno的头衔),整体上营造出较为阴湿冷色调下的迷幻声景,一种裹杂凝滞的催眠意境,而且作品一直显现出一种较为保守的音乐气质。

  此次专辑的创作中,Laurent Garnier请来了一位挪威爵士艺人助阵,这位爵士乐手出色的钢琴演绎的确成功地烘托了整部作品的阴冷色调,而Laurent Garnier本人则于电子乐上着重声响的构置,而基于实验电子声响之上与各色音乐风格元素的融合则使得作品有如一幅抽象的拼贴画,在器乐的应用上也凸显了拼贴的特色:弗拉门戈风格吉他、爵士钢琴、Saul Williams般的诗歌气质、乌得琴(中东和北非的一种弦乐器)等等。

  5、Daedelus - 《Exquisite Corpse》:超现实主义者的音乐游戏

  聆听指数:7.8/10

  “精美的僵尸”(exquisite corpse)是超现实主义者们的一种游戏,几个人形成一个小组,游戏开始的第1位成员在一张白纸上写下第一句话,然后传递给第2位游戏成员,而第2位游戏成员不可以看到第1位成员所写的全部字句,而仅被允许看到最后的词语,由此而写下新的一句话,以此类推下去。该游戏旨在突出个体的思维性而不强调整体上的严密和统一性,这种思维同样也被来自落杉矶的实验电子艺人Daedelus所采纳,因此便有了这张《Exquisite Corpse》。

  Daedelus的这张专辑是一张不错的“碎拼”作品,“碎”是指作品中的采样音乐的丰富和足够广度(如现场器乐、早期的Hip Hop节奏、旧式儿童音乐、40年代的爵士乐、50年代的休闲音乐以及管弦乐片断等),“拼”则是说作品中对这些丰富而零散的采样的衔接处理也显功力。专辑中,除了有几首以Rap风格为突出的单曲外,其它单曲则四处弥散着怀旧的音乐气息,采样了大量的旧时夜总会风格下的歌曲和三四十年代的管弦乐曲的片断,这些片断的拼贴则构建成了每支单曲作品的个色曲式架构,而穿插在整体作品中的是弱化了的电声节奏以及诸多其它音乐风格(Classic、Soul、Lo Fi、Folk等)的采样片断。

  对于《Exquisite Corpse》,Daedelus不会期望它能够改变什么,更不会去颠覆听者的聆听习惯,然而,Daedelus用这种细腻的音乐笔触和每一个细碎的电子节拍成功地潜入你的内心。最好是在深夜聆听这样的音乐,你会从中聆听出诸多深刻趣味来,对于可以如此受到欢迎的专辑,Daedelus则无所谓大家如何去理解,他只是平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他认为最真挚的话语,然后,静静地传递给下一位-我们这样的聆听者。

  6、Mental Overdrive - 《083》:用2005年的电子束串烧电声经典

  聆听指数:7.7/10

  Mental Overdrive是来自挪威的DJ艺人Per Martinsen,从80年代后期,他就用很多的名字发表过作品,其中包括重新演绎过很多艺术家的音乐作品,这些经历使得Per Martinsen成为了挪威电子音乐界的倡导者和创新者,在这张《083》中,Per Martinsen将带我们重温电子音乐的经典:Kraftwerk、New Order/Joy Division、Detroit house scene等等,而于这些经典之上,采用简约电子创作手法以及融入90年代初期的独特声响美学,这是一张缅怀经典与展望未来的电子音乐作品,Per Martinsen自己则把这张唱片称之为“电子乐根源”(electronic roots)。

  作品的总体架构是在相对较少变化的电子节拍之上融合极富变化的合成器乐色演绎,部分融入人声采样和音乐片断拼贴的作品形成了整张专辑的亮点。整体电子节拍(基本上也就是主导节奏)的把握显得比较干练紧凑;而合成器的演绎则跨度颇大,时而高亮而短促(形成与电声节奏的融合一体),时而缓沉以营造氛围空间,电声游走其间(尤其最后一支单曲);专辑中的几首颇具聆听的单曲基本上都融入了人声以及其它音乐作品片断的拼贴,但由于电声节奏的抢耳使得这种新鲜的效果并不彰显。陶瑞/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