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看金庸: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央?

2014年03月10日10:07  新闻晨报

  90岁金庸 VS 90后解构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央?

  金庸小说的影视化再现一直是金庸迷中喋喋不休的话题。如果说此前争论的重点大多纠结于哪个版本更接近原著的话,那么,如今的焦点已全然转向。

  相比于原始的文本形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剧自然是向新生代群体传达金庸武侠文化的最佳载体。然而,在2010年之后这一轮新的翻拍潮中,以于正为代表的 “颠覆派”正用一种60后、70后乃至80后都全然不解的方式,对大多数人眼中的武侠经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经典重构、网络语态以及各种亚文化的乱入,让传统金庸剧被解构得支离破碎,同时却让90后这个急于发声和表达自我的群体甘之如饴。

  雷版武侠剧,颠覆金庸经典

  在传统金庸迷心目中,于正版的《笑傲江湖》无疑是一部“雷剧”。“雷剧”的典型标签是人物漫画化、台词现代化、故事离奇化,以及对传统经典的颠覆再创作,而于正版《笑傲江湖》则一一对应。在这部最新版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扮演者霍建华曾凭借由网络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仙剑奇侠传》一举打开内地市场,成为年轻观众心中漫画式偶像的代表演员之一;整部剧中人物的“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更是一改此前张纪中版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在视觉上营造出典型的漫画风格;同时,剧中充满了与金庸作品古典韵味大相径庭的台词,诸如“自从遇见你的那天起,我的心就像跌入了深深的湖水”等,瞬间让人有陷身言情剧之感;而最关键的剧情颠覆,则围绕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情感纠葛展开,首度以女儿身亮相的东方不败在剧中俨然超越任盈盈成为第一女主角。一部学者眼中的“政治和权力之书”,就这样活生生改造成了江湖背景之下小男生、小女生之间争风吃醋的虐恋之作。

  然而,在一片意料之中的怒骂和嘲讽声中,一位90后小女生在微博上一句“没有于正,我们永远不屑于理睬金庸”却给了金庸迷们当头一棒。而该剧企高不下的收视率,更是让电视台和从业者跟风不断。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除了于正本人再接再厉开拍新版《神雕侠侣》外,影视公司华策也跟着先后推出《新版天龙八部》、开拍《新版鹿鼎记》,掀起了新一波的金庸剧翻拍潮。无独有偶的是,这些金庸剧无一例外地都启用了陈晓、钟汉良、陈妍希甚至韩星金起范等全新的偶像剧演员,同时用华丽的“服化道”加以包装,用离奇的情节进行改编,产生了一个武侠“雷剧”系列,完美地迎合了90后收视群对传统经典的审美需求。

  “90后对影视剧的诉求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视觉上要足够唯美,包括演员的养眼以及美术的华丽,另外追求情节的奇趣性、独特性。”在80后编剧王自蹊眼中,于正非常懂得90后观众的心理,也非常善于用现代语汇来诠释甚至解构经典人物,而从其引发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来看,于正版《笑傲江湖》是个非常成功的商品,制造了舆论话题,获得了极大的吸睛效应。

  经典再解构,只为90后“怪口”

  尽管这所谓的成功在业内有“媚俗”的评价,但以于正为代表的创作者用这种迎合的姿态,赢得了新生代的关注,这也不得不让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审视90后这个新的观众群。“这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比如在主角的选择上,不同的观众群其实有很细分化的人选,像李亚鹏就是典型属于80后的,钟汉良虽然最近演得很多,但其实他并非是90后的第一人选,90后更钟爱的是陈晓、宋茜这样的新生代演员。再比如,剧情中必须要有那种小情小爱的桥段和表达方式,或许无聊,但这正是这个年龄段观众群正在经历的感情幼稚期的改变。”上海鑫海影视公司的总经理罗法平说。今年下半年,他即将拍摄古龙的作品《飞刀又见飞刀》,相比屡被翻拍的金庸作品来,古龙剧因为其剧情留白的特点而变得改编空间更大,他认为,在赢得新族群好感方面,古龙剧有更大的优势,像是传统方式很难表达的“百晓生兵器谱中,飞刀为什么是天下第一的兵器”,但那种炫目的动漫式刻画会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更让90后这样的年轻人所接受。

  在90后马佳佳的那篇广泛流传的“万科演讲PPT”中,她将90后归纳为理想化、自我、自由主义和高马斯洛需求层次四大关键词。因此,拒绝权威成为这个族群最常见的口头禅。对应到金庸作品中,尽管于正的改编遭到传统金庸迷的口诛笔伐,但这种对经典的颠覆,却扣住了90后口味的命脉。

  如果用传统观念审视这些新编作品的话,恐怕“罄竹难书”这四个字都难以形容,但用开放的观点来看,摧毁经典并将其重构,或许正是如今大众文化的一种另类诉求。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认为,如果退回到金庸小说产生的那个年代,其本身也是对当时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比如杨过和小龙女的恋情在当时的伦理观念中未必合理,但对现代社会却提供了一种反思性的角度。放到现在的视角来说,金庸小说同样会发生和当下的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那么根据90后的口味进行适当的解构是需要的,否则所谓的经典就会僵死。“金庸的作品和鲁迅的作品不同,因为它本身就是大众文化,因此对待金庸就要更开放一些。现在孩子的诉求,就是不需要金庸或者其他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而是通过解构经典,重新组装出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石川表示,这就是经典作品当代性的一种表现,不同的时代给与不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没有必要一味摆出一种暴力的姿态,用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人。

  武侠剧的魂,还是侠义精神

  事实上,在时下流行的英剧、韩剧中,就随处可见充满90后趣味的经典解构。英剧《神探夏洛克》就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包装成现代侦探剧。剧中,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化工具都成了福尔摩斯推理的工具。而在由漫画改编而成的韩剧《宫》中,更是架空虚构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现代韩国,生生将宫廷剧搬到了现代社会。

  “我觉得英国是比较典型的偏爱拍摄这类遗产电影的国家,他们擅长以自己的方式让它的遗产文学重生,但它的方式又和现在的市场口味结合得比较好。”在石川看来,这种思路大可放在金庸剧上。

  而从专业编剧的角度来看,王自蹊却认为这其中不具可比性,“比如福尔摩斯,它的故事核心是福尔摩斯与助手华生的推理破案,只要这个核心不变,即使把福尔摩斯改为外星人来破案都未尝不可。但金庸的小说往往融合了历史、传奇、江湖、争霸、夺宝、复仇等多重元素,格局广阔,人物众多,不是简单的现代化加工就能实现的。”

  “武侠剧的核心毫无疑问是侠义精神,不可否认,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更迭日渐式微,但这并不是媚俗的借口,并不意味着只有用现代的语汇解构金庸作品消解侠义的内核,才能为90后年轻观众所接受。”王自蹊表示,虽然如今的电视剧无法逃脱商业的藩篱,但是于正版《笑傲江湖》的诠释和解读,本质上是把一部武侠剧变成了偶像剧。而事实上这个侠义的“核”,才是武侠剧应该始终遵循的精神内涵。

  晨报记者  孙立梅 徐颖 陈文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