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梅花三弄》、《青春出动》、《人鬼情缘》、《洗冤录》、《警花档案》……这些电视观众早已熟悉的阵年旧剧竟然出现在最近举行的第九届上海电视节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这种狂炒冷饭的现象,只是上海电视节交易市场管理失当的现象之一,当中还暴露出杂乱无章、编排失当等诸多问题。
“规模第一”言过其实
6月中旬结束的第九届上海电视节,分为评奖、交易、展示、研讨四大主体活动。电视交易市场仅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64家电视台、影视公司携带各自的影视片在12000平方米的世贸商城展区内搭建展台,进行交易。但以往参加交易市场的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却远远超过264家,但这却被说成是“国际影视节目交易市场是电视节发展最快、影响广泛的一项活动,其规模目前已达全国第一。”
由中国电视节目交易会演变而来的北京国际电视周,近年已固定于每年的5月上、中旬在北京举行。而从今年开始,每逢双年10月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与上海国际电视节合二为一,改为每年6月同时举行。上海方面认为,两节同办,不仅能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降低成本,并且将充分利用“两节”在国内外已有的良好声誉,由于上海电视节携无可争议的组织实力及多年办会的影响力,突然改变其举办时间会对北京电视周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势。但通过北京电视周和上海电视节的实际举办情况来看,两者二分天下之势依然未变。但由于时间太接近,前者与后者的举办时间仅距一个月,这可难为了各个参展商,也难免让两者出现了互有损伤的局面。
在去年的北京电视周上,参展商数目为600多家,参展的国内外电视节目近2.3万集。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北京电视周参展商不到去年的1/3,节目1.26万集。而上海电视节交易市场的参展商也仅得264家。两者的参展商在绝对数字上有所下降。不少电视台和影视机构都只能“食禽择木而栖”了,广州电视台选择了在北京电视周上设置了大型的摊位,但却放弃了在上海电视节设摊位,只派了文艺部的人员在交易会上打游击。
布展混乱一盘散沙
由于参展商的参加数量减少了,难免让上海电视节交易市场难以协调展位的合理布展。除了“韩国馆”集合了韩国10家制作机构较为系统外,广东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都没有参展,10来家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的影视机构也像一盘散沙散似的几于各个角落,难以成大气候了。因为交易市场就如杂贸市场,有杂乱无章的特点。
由于疏于管理,交易市场上出现了更为罕出的炒冷饭现象,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炒冷饭大户湖南华夏影视传播有限公司重新推出了少说也有十年八年的《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鬼丈夫》和《水云间》,以及1999年拍摄的《还珠格格》第一、二部和《青春出动》。而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重新推出的《人鬼情缘》,也是早在1999年的四川电视节就展出过了,还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的《洗冤录》、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警花档案》(原名《陀枪师姐》),都是香港“无线电视”3年前的作品了。试问在日新月异、竞争如此激烈的电视市场,还有谁愿意花上数十万元买这些陈年旧货呢?因此,为了纯洁电视交易市场,主办者有必要向参展商作出指引,规定参展作品必须是当年当品,拒卖旧货,免得参展商浪费资源,因为电视节有责任为电视节目交易提供新的机遇。
交易额令人难以置信
还有,上海电视节的交易额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主办单位公布的数字是:“本届电视节国际影视节目交易市场总计成交1.7684亿元人民币、3839万美元,合计超过人民币5亿元。各类影片、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栏目的交易量共计393部,2196集。很明显,电视交易市场上的销售额都是“神仙数”,参展商都知道,交易市场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买家走马观花之余,都不会凭一段片花和一叠剧照就草率地观上签下数十万元甚至是数百万元的买卖合同,还须回老家好好“研究研究”,还得讨价还价,而参展商也心里明白,他们不辞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目的主要还是不计成本志在宣传。所谓“交易”,不外是“交流”罢了。因此,上海电视节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商家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才会繁荣市场、走向规范,在各个电视节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不要为电视节而办电视节。(伍福生)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