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
把专题片的元素和电视片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群众演员表现不好的时候,成本比较低为了节约成本用群众演员,群众演员确实有一些不够专业人员的水准,反而增加水准,拍很多遍不过。
马及人:
群众演员通过一个公司运作,长期常年打它的广告,本栏目需要群众演员报名,他为我收一点费,为我培养,重庆很多女孩,但是也凤毛麟角,实际上一次一套要来十几次,哭,从来真哭,不像电视剧点药水,把机架好了,就一次,再来一次,两万块钱,群众演员就好了,拍一个吸毒的,哭出来,黔驴技穷用了很多的方法
,他悄悄说,导演你打我一耳光吧,我当时听了很难过,想了半天,所有人等着他,预备开始,一打,那哭得真感人。
主持人:
记者讲述是讲过去的故事,一般在电视上讲过去时的时候,不管做专题还是做什么觉得有难度,《讲述》最主要讲过去的故事,你们调动什么的方法,使得过去的故事在电视上表现出来的时候还是一样生动,而且一样让观众喜欢看?
梁红:
我们现在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是案子那种再现,像气氛镜头、情绪镜头,科学探索有很多的情景再现,通过讲述和模拟、气氛,我们非常强调状态再现,好多人讲述,讲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呢?是一个感人的方面,但是它必须还原原来的状态,重视讲述人是不是把自己带到过去的状态和情景。
因为在语言上,如果他还原到那种气氛和情景中,他讲述的就有感染力,否则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效果不会好,在镜头上,再采用情景再现、模拟再现,不一定打电话拍一个打的电话的镜头,讲到具体的镜头插具体的镜头,主要帮助还原情景和气氛。
主持人:
状态和气氛的状态,不强调细节的在线。
梁红:
细节靠他自己讲述。
周海涛:
刚才您讲的时候,您提到口述电视感和魅力,您能够再把栏目的经验具体化一些。
我早期看《讲述》的时候有点闷,这一段挺吸引人的,和题材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时候,题材有道德感和教育的东西,最近的题材比较故事化和悬念性,在收视率的压力下,《讲述》会不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梁红:
刚开始编委会通过,带着强烈的道德的教化初始创立这个木,十套科学教育频道,需要一个人文关怀的节目,所以一开始按照这个定位做的。但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在《讲述》开播半年,好像是残联办的,宣布是残疾人题材,基本上属于嘉宾一开始十个里面有三个到四个残疾人,后来我们觉得很不人道,坐着轮椅到我们演播是,就不要到演播室了,干脆到他那儿采访,后来发现题材的选择,大家认为感动人的东西都是在残疾人身上才会出现,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崇高的情感,应该是每个人人生经历中经验中都会有的体验,不一定全部都是悲惨的,很惨的题材才会出现,《讲述》从一开始开播到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到后来,既然是公共媒体,公共媒体就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不能在一个自恋的圈子里,做一些仅仅是小情调的情感,应该体现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所以《讲述》又是一个日播栏目,在日播栏目里,对现存的社会缺乏关注和体验,或者缺乏反应的话,它浪费了日播资源。我们就做了一个编排,日常节目在题材关注贴近社会贴近百姓,在两年前比较注意老百姓的东西。另外把题材扩大。讲述人的情绪和情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在讲过去故事的时候,没有带着他的深厚情感去讲和仅仅讲一些细节,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讲述》第一年完成生存的问题,因为当时十套开播,我们手里只存了八期节目就开播了,十套开播也是很匆忙的,第一年洗萝卜一样,没有洗净就出锅,达到播出量的数量,从第二年有一些心思花在质量提升,《讲述》从第二年通过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收视率和满意度成长最快的一年,包括第三年,从去年到今年,开始在整个栏目力度上下一些工夫,像你注意到的有一些故事的悬念,包括题材的扩大,我们希望我们的视野更宽,而且作为央视的节目,责任感比较强调,去年记者节的节目像陈老师知道,人大、中心社,把记者风云榜拿去做教材,作为新生媒体人职业道德的教育,到国外给美国人看,觉得我们记者很牛,并不是像选择新闻审查或者是很多的东西出不去,去年非常优秀八位记者在每个历史一大步带着推动的作用,今年记者风云榜会继续做,作为每年特别常规的节目去做,在题材扩大视野,导致这些变化,原来感人的东西,不仅仅隐藏很悲惨的题材之内,在一些具有社会热点、焦点,包括很贴近百姓题材里,还有更多的存在。
张建民:
你们的节目自采率达到多少?你们节目向别的台提供的有多少?
李利影:
自采率百分之百,卖不归我们管,科教频道,有一个节目销售科做节目运营,节目制作科由他们负责卖,主动权不在于我们,卖给一家广告者,节目制作到节目运营科,到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卖到多少家,数据不知道,上次我见到,跟他聊过,现在有三十多个地方台都已经能够看到我们这个节目了。
提问:
栏目的编导流动性大不大?对新编导的考核或者筛选怎么选择的?怎么保持老编导,尤其是干到三年以上的老编导,保持创作的积极性?
梁红:
从今年五一以后,我把主编带成熟以后,开始试着让主编在五六月份自己审片,目前收视率波动比较大。这是必须得经过的,我不可能包打天下,只到成熟,而且包括台里十套改版,有新的任务,我也想把精力,是不是有新的可以扩展的机会?强制性让主编每人看,人和人的操作不一样,电视操作性特别强,虽然理念都一样,五个人操作出来是五个不同的栏目,现在我也在观望,我希望我们栏目顺利过渡,把原来认可的一套东西不改样进行下去。
提问:
现在这些编导通过招聘还是介绍?
梁红:
各种途径都有。有的博士到我们栏目真的做不了片子,有的做得特别好他还不是本科毕业,这次台里改革,我们跟人事沟通,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按照学历要求统一,我其中有一个比较优秀的主编,他就是大专毕业,现在我们正在拼命沟通,获了好多奖,能够纳入到公司化的规范里面。对编导的考核,我们主要是通过做片子,而不是笔试、口试的方式。
主持人:
刚才各位进行挺热烈的讨论,最后我们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央视索福瑞先生做一个短的演讲。因为各位各栏目对收视率调查很有兴趣。
王兰柱:
谈不上演讲,只是我有几个想法和一个提议,最重要是一个提议。
我们自己做收视率到今天有八年了,其实有很多的感觉和感触,最早做的时候,对我来说,制片人离我最远,对一个电视台来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早跟我们接触的是广告或者总编室,因为广告部拿收视率做广告,总编室做一些编排,前几年来的都不是受害者,真的受害者那些制片人我也不敢请人家来,节目编排的时候,末位淘汰也好,或者按收视率调时间也好,其实制片人受到的制约应该讲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制片人实际上是比较憎恨收视率。你们来的都是你们受益的,而不是受害的。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自己也在很努力地学新闻传播,我觉得过程是我们每个制片人或者整个电视行业必须走过的,因为我们过去太强调了艺术的东西和太强调宣传的功能,中间缺的另外一个东西,作为制片人来说,对观众的意识,观众想要什么,这个意识比较淡漠,过去特别强调我刚才讲的两个。我们现在有130多个台都在用我们的收视率,当他用收视率选择栏目上下,好黄金时间非黄金时间,造成一些情况,制片人不得不被迫考虑观众的因素,包括我们这两天讲的很多的栏目,新的栏目,基本上从最早设计的时候,观众意识非常强了。一些老的栏目,其实最早做的时候,在你整个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观众的元素,或者说表面上这么讲了,但是实际上没有做,在设计的时候,我参照观众的意见,观众意见靠什么来?我们最多听到,我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讲的,我做了一个栏目,周围人觉得很好,为什么在你的收视率没有,或者周围的人都喜欢为什么会没有收视率呢?过去很多年碰到的问题,制片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周围的人说特别好,问十个人都十个人说好,为什么收视率这么低,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做出来给谁看,给周围人看,自然没有问题,很遗憾的是,你周围的人几乎不是你的观众群体,做的节目99%不是给你周围人看的。周围的人跟你水平差不多,电视台做到制片人的位置起码大专以上毕业的,就这一项,你最后说北京文化程度最高的,大专以上毕业占到人口的5.5%,每个人都看你的话,你最高收视率就是5.5%,开机率如果是50%的话,最高收视率是2.5%,怎么可能有收视率呢,观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做这个研讨会希望制片人群体,如果大家都像我们再请来三十个制片人一样,栏目绝对会超过电视剧,你们现在做到这三个人,大家观众意识非常非常强,比方宣传必须要承担这个任务,这个没有办法改变,否则谁都可以做东西,艺术是自身的素质,没人可以取代,这是第一个想交流的一个方向和问题。
我还有一个提议,这次做这个会我也感触很深,这两天大家都有一个问题,我做了这个栏目谁能给我出主意,谁能给我一些意见,我想有几个方面,我们做什么卖什么,观众给你意见,靠什么,栏目没有做出来之后,观众没有看到,自然不能给你一些意见了,但是你参照其它栏目或者类似栏目的经验和教训,在收视研究可以做出来。如果我做新闻类栏目,如果新闻类栏目做新闻类栏目的制片人其他台其他频道,如果给我意见的话,这个意见非常重要,比周围的人给你一些意见,或者家里一些意见都重要得多,为了做到这个,我倒有一个建议,这次会议以后,现在是30个制片人,8月24号有一百到三百个制片人,一百个是核心,就是这次评出来百佳栏目的制片人。我们可以不可以做成一个中国制片人俱乐部,这当然是虚拟的了,不会在某一些地方,也有一些网站的公司做IT的公司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合作,我今天也跟长江商学院商量过,跟广院过去也在探讨过,有一些支持的单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在今天结束会议之前,你们给我一点反馈的意见,底下也好或者吃饭也好,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必须有兴趣支持这个事情,包括这次会议也是我们自己出钱赞助的,我们绝对不是说从大家身上赚钱,我们实实在在地在想,为大家做一些事情。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呢?这么多年,电视台对收视研究、制片人对收视率研究理解应该讲不够深,收视率绝对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悬在上面的宝剑,绝对是一个工具,应该是一个拐杖,不是一个剑,我们做这些事情包括做俱乐部的事情,能够为大家提供多一点的服务,大家有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具体的做法,技术上有很多,这次收集一百多个片头也好样片也好,其实我们还可以有一些其它的资源可以用,包括国外最新节目的东西,我过去有一些体会,中央台资源面非常宽,要找什么几乎能找什么,但是各个地方台大家比较缺乏,我要做一档这样的节目是一个创新的,但是我在做之前,我能不能有一些参考,从各个渠道可以有一些,在技术上我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参考,通过网络的方式,大家也可以有一些交流,过去我们发生很多,我们组织一个考察团,台里的,跑到一个城市,另外一个城市考察,其实这个方式有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产生了很多的克隆,你把它整个的搬过来,这样造成了,教你的那个人,考察那个人,比较害怕你去,因为搬到你那儿去了,克隆现象很严重,人家不愿意教你,你学得不到位,表面上看着是一样的,人家的收视率高,你的收视率低,做一个平台的话,可以吸取三家的经验,组合成你一个,比克隆任何一家做得好的成功的机率要大,我有这个想法。
下午和其它的时间,大家给我一点信息,如果觉得可以的话,就鼓励我们一下,跟长江商学院和广院一起去做,昨天有一家网络的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同意把这个事情做好。也有一个平台,给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服务,提高自己也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好像我们应该可以做了。这不是一个强制的,是自愿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就会跟长江商学院和广院一起商量做这个事情。
我也没有多少别的话跟大家说,希望吃饭的时候再交流。
主持人:
谢谢王兰柱总经理。今天上午围绕着专题类栏目和节目做了一个研讨,非常感谢今天上午三位主讲人,他们在讲的过程中,既有理论的阐述,还有一些关键理念的提炼,同时也有很多经验的传授,比方在一线做了制片人,的经验,做节目的经验,对整体节目的经验,今天上午讲得非常好,而且讲的过程当中,他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而且在表述上很生动很流畅也很幽默,所以今天我们非常感谢他们三位,感谢参加会各位的参与。